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狠宋 > 第561节 夏先生的两种心思门

第561节 夏先生的两种心思门(1 / 2)

“一门双执政”一个是魏了翁,另一个是高定子,他们都是“相公”(对两府执政的称呼)。

“一门七进士”指七人分别是高载、高稼、高崇、高定子、魏了翁、魏文翁、高斯得,全都是进士,何等地光宗耀祖!

魏了翁原不姓魏,其生父为高孝璹,与魏士行是亲兄弟,因魏了翁的祖母高氏之兄高黄中无后,乃将孝璹过继给高家改姓高,孝璹生有六子,了翁排行第五。后又因魏士行无子,再将了翁过继给魏士行为子,又改姓魏。

魏了翁已经仙逝,现在高定子还是参知政事,高家在朝权势赫赫,在邛州更是如雷贯耳,当夏先生去到高家大宅的一条街道时,看到的是旌节牌坊一块接一块。

那些进士牌坊基本上同一规格,坐北向南,花岗岩石构筑,四柱三门三楼,高高大大,中门二层石匾横刻正楷“进士”大字,右边竖刻日期,左边竖刻名次与姓名。

每个进士是一块,加上他们的母亲、妻子得朝廷诰封也一块,一眼望过去,看得路上行人无不肃然起敬。

夏先生冷笑着,他看到有工匠正在给修补过的牌坊描画,不少牌坊都有兵火毁坏的痕迹。

哎,国家以文人为优,但鞑靼人一来,进士又如何?!

和平期间,这些“嘴炮”和“砖家”还能逞逞威风,待到鞑靼人入侵,这些“砖家”全都傻了眼。

应该文武并举,但官家畏惧武将造反和藩镇,也是有点道理的。

夏先生了解到唐末藩镇,彼此之间互相攻伐,造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夏先生虽出身读书人,近年来忙于实务,实在看不起那些读书读傻的书生,同时,他心中有股激愤,认为国事艰难,就与这些进士无用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想着,他到达了高府大门前,看到的是朱红大门、还有那门墩、门簪、门钉、门环和铺首,威严肃穆,闲人莫进!

大门紧闭,夏先生着从人上前打门,侧门开了,出来的家丁倒也彬彬有礼,问何事。

于是夏先生让从人送上两张拜帖,一张是孟之祥的,一张是他夏完志(夏先生的名字),孟之祥那些贴可是密密麻麻的头衔,这是夏先生的敲门砖,如果高家不给他进,那就是够高傲了。

至于夏完志的帖,则写了他在某某某考过了州试的进士科考试,是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不久后,家丁出来,请他进去。

夏先生带着两个牙兵进内,他们的兵器都用布囊包好,留了十个兵在府外。

见到高府大宅里面并不奢华,隐约听到读书声传来。

接待夏先生的是高家的叔伯兄弟高斯文,一个年轻人,见面后互相拱手为礼。

高斯文亦不倨傲,见面后分宾主坐下。

先论了一下学识,问上几句,就知道是同辈中人,这就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高斯文有文名,过了州试的进士科考试,正与夏先生同列,夏先生亦是过了州试的进士科考试。

两人说起来,高斯文问夏先生为什么不继续科举,夏先生说科举路难,他为五斗米而折腰,惭愧啊惭愧。

夏先生反问高斯文为何不继续科举呢?高斯文说在家读书不好吗,干嘛要去凑这个热闹呢?

“衙内高明!”夏先生佩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