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商议去县城

第三百七十三章 商议去县城(1 / 2)

留好老面,剩下的面倒在面板上,用力揉搓,将发面和薄面均匀揉在一起。

等面团揉光了,底下再撒一层薄面,用盆扣住面团,让面团再醒发一下。

这时候,将用调料腌过的肉馅,分次加入葱末、菜馅儿,用筷子搅拌均匀。

那大叶芹本身就带着一股特殊的香气,再跟调料、肉馅、葱末儿等混合起来,顿时屋子里就充满了鲜香的气味。

原本张淑珍是要蒸馒头,面发的多,这要改成蒸包子,估计得蒸好几锅。

张淑珍瞅了瞅墙上的挂钟,快四点了。

学校得四点半放学,要是再加上值日啥的,估计就得快五点,那几个才能到家。

算了,还是动手包吧,自己一个人慢慢干,等会儿外头那仨忙活完了也能搭把手。

就这样,张淑珍切了一块面,揉成长条,再切了剂子,自己一個人擀皮、包馅儿。

两合面比不上纯白面那么筋道,没法包太多褶的圆包子,所以张淑珍还是像包饺子那样,捏成长的。

张淑珍干活麻利,再者包子大,出活,没多长时间,就包出来一盖帘。

张淑珍在屋里包饺子,盛希平则是跟俩弟弟,把盆里的肉分开,给林场相熟的几家送去些。

天气暖和,盛新华这小子心野了,在家里待不住,一见爸爸要出门,小家伙非要跟着不可。

盛希平一看,这咋整?领着吧。

就这样,盛希平一手拎着肉,一手领着盛新华,先是去了王家川家,然后又去了李正刚家,给这两家都送去了三四斤肉。

大忙季节,各家除了留个人做饭、揉牛毛广之外,其余人都上山了。

就连王家川也不例外,领着俩儿子进山薅牛毛广创收去了。

盛希平把肉留给王家川和李正刚的媳妇,然后领着盛新华回家来,又拎了七八斤肉,出了家门一路向西,去大碱场刘家了。

这边路远,小新华走一会儿就累了。

没办法,盛希平就一手抱着儿子,另一手拎着肉,爷俩边走边唠嗑儿,可把小新华美坏了。

刘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刘长德跟着刘玉江、刘玉河去山上了,秦秋燕领着俩媳妇正往回收晒半干的牛毛广呢。

刘玉江家老三快一周岁了,刘玉河媳妇年后也生了个小子,还不到三个月呢,都离不开人。

所以这俩媳妇再怎么着急,也没法上山去。

见到盛希平爷俩过来,秦秋燕挺惊讶,“这大忙季节的,你咋有空过来?

哎呦,小新华,快,过来让奶奶抱一抱。”

秦秋燕一见到盛新华,喜欢的不得了,赶紧把孩子接过去抱着。

盛新华被秦秋燕抱在怀里,一点儿也不害怕,反倒是搂着秦秋燕的脖子,亲亲热热的叫了声儿奶奶。

这下可把秦秋燕美坏了,在盛新华脸蛋上亲了好几下。

“走,进屋,奶奶给你拿糖吃。

希平啊,走,进屋去,进屋说话。老大媳妇,赶紧烧壶水,给希平泡茶。”

“师娘,别忙活了,大嫂,你可别听我师娘说的,烧什么水啊?我又不渴。”

盛希平一听,赶紧拦住了刘玉江媳妇。

“我前两天在山上打盐窝子、下捉脚,今天去遛,抓了个鹿,还碰见俩黑瞎子,正好,给家里拿过来些。

这时候都忙,干活也累,吃点儿肉补一补。”盛希平抬手,将手里拎着的两块肉,递给了刘玉江媳妇。

“呦,遇见黑瞎子了?可千万得小心。”秦秋燕一听,吓了一跳。

对于他们这一辈儿老猎人来说,进山遇见黑瞎子那可是非常危险的事儿。

他们那时候用的都是老土炮,装火药、打铅弹那种,放一枪就得再往里装药、装子弹,老费劲了。

而且老土炮杀伤力不够,对付皮糙肉厚的黑瞎子很难,一个闹不好,就让黑瞎子给踢蹬了。

所以那时候打猎,都是好几个炮手结伴进山,轮换着开枪,为了有装枪的时间。

“嗯呢,我带着狗,还背着五六半,没事儿。”盛希平知道师娘是关心他,故而解释了一句。

“嗯,你别说,现在用的这个枪啊,比我们那时候可强太多了。

射程远、杀伤力大,还能连发,要不现在打猎这么容易呢?枪顺手啊。

唉,就是不知道这么下去,再过几年,山里还能剩多少猎物了?”

秦秋燕闻言点点头,回想起当年他们夫妻叱咤山林的情景,忍不住感慨道。

老一辈猎人进山,规矩特别多,什么春夏不打猎、母的不打、带崽子的不打,等等,各种讲究。

猎杀不是目的,只是那个年月维持生计的办法,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那时候,猎人是一个行当。

为了长远发展,才会有那么多的规矩一辈一辈流传下来。

如今的人,已经不太在意那些了,而且随着枪支的发展,确实对山林里的野生动物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师娘,真要是有那一天,国家会管的。

最主要的还是咱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为了口吃的,不得不去山里冒险。

等以后,咱端起碗里有肉,出门兜里有钱,吃穿都不愁的时候,谁还冒那个险,去山里打猎啊?”

盛希平笑笑,安慰秦秋燕道。

“嗯,也是,反正我老了,以后的事我看不着,眼不见心不烦呗。

将来两腿一蹬,啥都不用管。”秦秋燕摆摆手,不再纠结这些。

“走啊,进屋坐,你难得来一趟,还领着新华,咋地也得进屋坐坐,我给新华找两块儿糖。”

“师娘,不用了,我得赶紧回去,家里头我妈发了面要蒸包子。

这会儿我媳妇、云芳云菲她们还没放学呢,我得回去帮忙。”

盛希平就是来送肉的,家里事情不少,哪有时间进屋去又喝茶水又闲聊的?

这个时候,家家都忙,刘家五个小娃,有还在吃奶的,有满地乱跑的,够秦秋燕婆媳操心了,盛希平哪好意思进去添乱?

“你看,你这难得过来一趟,连屋里都不进,你师父回来知道了,不得说我啊?”

秦秋燕一听就急了,非得让盛希平父子俩进屋坐坐不可。

盛希平惦记着家里头,推辞不就。

秦秋燕没辙了,打发大儿媳妇回屋,翻找出两块儿糖来,塞给了盛新华。

秦秋燕诚意要给,盛希平也不好再拒绝,要不然这老太太脾气上来,往后都不让他们登门了。

盛希平无奈,只能让儿子收下糖果,然后教他谢谢。“快点儿,谢谢奶奶,还有大娘。”

盛新华俩手抱拳,朝着秦秋燕和刘玉江媳妇点点头,这就算谢谢了。

然后盛希平接过来儿子,跟秦秋燕婆媳告辞,抱着孩子转身离开。

盛新华趴在爸爸怀里,还不忘了挥挥小手,跟刘奶奶再见呢。

等盛希平抱着儿子回家,张淑珍已经包出来一盖帘,正包第二盖帘包子了。

刚才盛新华一直跟着爸爸在外面逛游,不知道家里包包子,这进屋一看奶奶在玩面,那还了得?

小家伙用力挣开爸爸的胳膊,就要往炕上去。

盛希平一看,这不活土匪来了么?吓得他二话没说,抱着儿子就去了院里。

“糖呢?刚才刘奶奶给的糖,来,爸爸给你扒一块儿,你在这儿吃,顺道跟狗玩啊。”

盛希平把儿子放在了小板凳上,从小娃的衣兜里掏出一块糖,在儿子面前晃了晃。

花花绿绿的糖纸,可比屋里的面有吸引力,盛新华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眼前这块糖上了。

“要,要。”小家伙伸着手,想要去够那糖果。

“那说好了啊,你在外头吃糖,不许再进屋捣乱了。”

一块糖,这小子能含半个钟头,正好等会儿盛希泰他们都回来,就有人哄孩子了。

盛希平计划的挺明白,帮儿子扒开糖纸,把甜甜的糖果送进小娃嘴里。

香香甜甜的味道,一下子俘获了盛新华的心,小家伙含着糖,朝着他爸爸露出最灿烂的笑容。

“老三,你在这儿看会儿新华,我进屋帮咱妈包包子去。”

正好这时候盛希康回来了,盛希平直接甩锅,让老三看孩子,他洗了手,进屋包包子去。

面多,馅儿也多,娘俩一个擀皮一个包,不多时又包出来一盖帘。

张淑珍一看,让盛希平自己先包着,她去厨房烧火、刷锅、添水,等锅里水开了,两层锅帘子全都摆满包子,先蒸一锅。

这边刚把锅盖盖上,那头盛希泰连蹦带跳的先进了门。

一进院子,这小子就闻着香味儿了,“妈,家里做啥好吃的呢?”

张淑珍白楞了老儿子一眼,“狗鼻子就是尖,包子刚蒸锅里,热气还没出来呢,你就闻着味儿了?”

盛希泰才不理会老妈那阴阳怪气呢,他只听见了关键词,包子。

“今晚上有包子啊?啥馅儿的?有肉么?没肉的话,油渍了也行啊。”

“滚一边儿去,有你吃的就行呗,问那么多干啥?”张淑珍被问的烦了。

盛希泰根本不在乎,背着书包蹦跳着就进了东屋,伸头往那馅子盆看了下,再闻一闻。

嗯,大叶芹馅儿的,里头有肉。嘿嘿,今晚上有肉包子吃了。

“大哥,用帮忙不?”盛希泰乐呵呵的问道。

“不用,你赶紧写作业,写完了哄新华就行。”盛希平摆摆手,示意老六赶紧干正事儿去。

“哎,知道了。”盛希泰答应一声儿,就趴在北炕的炕沿上,赶紧写作业。

没过多会儿,盛云芳盛云菲,还有周青岚也都陆续回来了。

这时候,面和馅儿还剩一半儿呢,众人一看这情况,立即去洗了手,都过来干活。

人多力量大,没多会儿,剩下的面和馅儿就包出来了,又摆了三盖帘还多。

“我的天,妈,你今天这是要干啥?开食堂么?包这老些包子?”

周青岚一看,屋里好几盖帘包子,东锅已经开锅冒热气,西锅正往里摆,好家伙,这都快赶上食堂了。

“我原本打算蒸两合面馒头的,结果希平他们弄回来那老些肉,还薅了不少大叶芹。

这时候肉搁不住,我一寻思不如多包点儿包子,正好他们上山有东西带饭。”

张淑珍剁馅的时候没啥感觉,被儿媳妇这么一说,回头再看看这里屋外屋的,顿时也笑了起来。

“嗯,咱家人多,除了新华,都是能吃的时候,多包点儿包子,明后天咱做饭就省心了,也挺好的。”

周青岚一寻思也是,这时候忙的脚打后脑勺,多做出来点儿吃的预备着,也省得天天忙叨人。

第一锅包子出锅的时候,林场北边小火车站响起了通勤车的汽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