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工厂运转(1 / 2)

肖正平从没觉得时间这样快过,整个九月,他过得既刺激又充实,还没来得及去回味,一眨眼,十月又过去了一半,就好像他已经完全融入这座新中国有史以来节奏最快的城市。

窗外的太阳依然似火,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好在肖正平为了让周平能够专心,花大价钱给每间办公室都装了一台空调。

不得不说,新空调的效果是显著的,肖正平坐在乱糟糟的办公桌前,看着外面被太阳烤得像被煮过一样的树叶,心里美滋滋的。

周平手里的焊枪不时冒着青烟,尽管屋子里很凉快,他的额头上还是蒙着一层细汗。

正如周平自己所说,照抄人家的东西算不上研发,此时此刻,他面前的几块电路板已经渐渐成型,只要定制的外壳一到,一台新款电话机马上面世。

能赶在李文丽他们从日本回来之前做出样机,是肖正平非常满意的结果,这样一来,他们一到深圳,马上就可以布置产线。

另外一个原因,肖正平不想李文丽看见她精心布置过的办公室在自己手里变成垃圾场,他得赶在李文丽回来之前把这儿收拾收拾。

与此同时,他发动全体员工出去跑业务的法子也带来成果,半个月的时间,欧阳明华那儿就接到八笔订单。

欧阳明华手里人手不够,不得不把尹全的几个人拆出来,分配到需要的地方。

之后的半个月,订单隔两三天就增加一笔,到肖正平约定的一个月时间结束之时,诺华通信的技术员和业务员已经遍布在全国各地十多个城市之中。

当然,那些外出跑业务的员工也按照约定回归岗位。

所有人就位之后,肖正平私人出钱请他们吃了顿饭,顺便叮嘱他们这件事要尽量瞒着李文丽。

两天之后,李文丽、陈炎还有项光远回到深圳。

刚走进办公室,他们就和那些外出后归岗的员工一样,让冷气舒服得一阵激灵。

照样,肖正平安排了一桌饭,给三个人接风的同时,也初步了解了解他们这一趟的收获。

饭桌上,陈炎一个人张牙舞爪地叙述着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还一个劲儿地拍着肖正平的肩膀说日本娘们儿还真的都是罗圈儿腿。

别说李文丽跟项光远了,就是肖正平都很难插上话。

肖正平无奈地朝李文丽笑了笑,“这一路他没给你找麻烦吧?”

李文丽捂嘴一笑,看了看愣住了的陈炎,“我也很奇怪,这回他怎么那么听话了,我估计是他既不会日语也不会英语,想要干点儿啥都得找我的原因。”

陈炎朝李文丽呲了呲牙,又假笑两声,“我那是不想在日本人面前出洋相,更不想在林千雅和余敏面前出洋相,明白吗?让她俩看扁了以后还怎么共事?”

肖正平听完大笑,“行啊,出趟国还出出觉悟来了!就冲你这句话,这趟国你就算没白出。”

说完,肖正平拿起啤酒瓶冲陈炎比划了一下,算敬他。

灌了一口酒,肖正平收住笑容道:“好玩儿的事儿就说到这里,现在咱们说说这趟的收获吧。李总,你先说说?”

李文丽咽下嘴里的食物,正色答道:“一句话概括,差距很大!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目前的环境做不到。人、法、料、机、环,不管哪个环节,咱们都差着很多。”

“人法料机环?啥意思?”肖正平不理解。

不等李文丽回答,项光远就抢先说道:“嗨,这是日本人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人就是工人,包括什么素质啊教育啊之类的,法就是方法、工艺、流程,还有~~”

项光远似乎记不大起来,趁他停顿的时候,李文丽接过话茬继续说道:“料就是原材料、产品,机就是机器、工具,还有环指的是生产环境。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业,不管制造什么产品,都可以用这五个字来概括。所以在管理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个五个环节着手。”

肖正平没上过班,自然不知道这些机制,但仔细想想,这五个字概括得很精确。

“呵呵,看样子这趟你们收获都挺大嘛。”

项光远点点头,“人家的工厂比咱们食堂还干净,那地面都能反光,再看看咱们,唉~~差距真的很大。”

肖正平一听,完了,还没高兴几分钟呢,这就开始妄自菲薄啦!

“别灰心嘛!人家发展都多少年啦?咱们才几年?让你们出国的目的就在这里,明白差距才能缩短差距。”

李文丽这时附和道:“没错,他们自然有长处,但是咱们也不能不去看他们的短处。比方说那些工人,跟机器一样,就好像进入工厂后连呼吸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去呼吸。我觉得咱们既得追求人家的生产,还得给工人一些人性,反正我是不想跟一堆机器人共事。”

对此,肖正平深表认同。诚然,一家工厂的生产力是靠工人提供,能像机器人一样按部就班、每个程序都准确无误地按照要求来做,当然是最好的。

可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会扼杀工人的创造力,还会扼杀工人的人性。

在他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前段时间,在吸收人口红利的开始阶段,国内涌现出大量的血汗工厂。

这些工厂当然挣了很多钱,也造就出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

但是这些工厂始终就是工厂,不管如何装裱自己,都摆脱不了工厂的身份。而且在未来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之后,这些工厂也是垮的垮、搬的搬。

不过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企业最后活下来并成为跨国型的巨头,而这样的企业无一不是人性化管理,然后高工资高福利,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吸引高级人才。

肖正平伸出筷子朝李文丽点了点,“这话说得对啊,学习嘛,就是取长补短,祛除糟粕。没让你们照搬人家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得学会思考,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益、什么东西对自己有害,你们得有清醒的认识。”

说完,肖正平又问林千雅和余敏两人咋样。

李文丽点点头,“还不错!目前来看,人家真是冲办厂去的,咱们去参观的那些工厂,都是林千雅给安排的,还特意请了几个领导给咱们上课。依我看,产线和管理的事儿,你还是让她们多参与的好。”

“瞧你这话说的,我又没说不让他们参与管理,他们要愿意,我欢迎还来不及呢!”

就这样聊了一会儿,直到吃完饭,肖正平便放他们三人回家休息了。

分别时,肖正平叮嘱他们说过两天跟林千雅他们开个会,一来是商量商量产线的事儿,二来看看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