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116章 勘测地形

第116章 勘测地形(1 / 2)

孟海一觉睡到大中,中午起来吃了饭之后,这个才晃晃悠悠地赶去了海宣话斋。

他给陈大年交代了点事,这又骑着小毛驴一路晃晃悠悠给出了西城。

明京郡那是在西城的,孟海既然想要修建从明京郡到京城之间的道路,那肯定得要实地地勘测一下这道路的情况如何,心里也好有了个估量。

西城两边的风景先不说,就这道路,便破破烂烂,破败不堪。

西城的道路和北城的道路有点相似,中间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来往有大车经过的原因,还是马跑得太快了,每向前走上几步的距离,都能看见拳头般大小的土坑。

这还是好的了,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两三个拳头般大小的土坑,土坑里面埋着的都是松软的石子。

这种石子路人走上去倒是没多大事,但要是马车经过,车轱轮非要卡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破洞当中。

如果只是卡在小坑小洞里那还算好的,至少费点功夫还能够把车轮子抬起来,如果卡进了大一点的坑洞里,或许整个马车都要翻了。

孟海骑着小毛驴一直向前溜达着,距离京城较近的都是石子路,距离京城远一点的,那全部都是泥土路。

由于这泥土路被马车或者人踩踏得多了,倒也是极为的平整,只不过泥土地面上时不时地还会出现一些砖砖瓦瓦的东西。

这泥土路还比刚出京城的那一段石子路平整些许多,只不过有些路段比较颠簸罢了。

这只是在天气良好的时候,如果但凡遇到了个刮风下雨,有马车从这泥土路面经过两个马车鼓轮,肯定要现在被雨水打湿的淤泥当中。

虽然这个年代的人下雨也不一定会出门。

孟海想到了这里,更加觉得他想要些修路的这一条策略是可行的。

离开西城,一直向前的这一条弯道,明显是经常被人打理的,但是无论再怎样打理,这条官道还是太过于颠簸不平。

孟海骑着小毛驴向前走了几里地,遇到一个茶摊这才坐下来休息。

无论是西城的官道还是北城的官道,再或者南城的官道两旁,总不缺这样的茶摊,供来往的商客或者行人坐下来歇脚喝茶,当然,也有一些简单的吃食,以素为主。

孟海从钱袋子里面取出来了十几枚铜钱拍到桌子上,立刻就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看见那十几枚铜钱的时候双眼一亮,他的大手一挥,桌子上的铜钱立刻消失不见。

“你看着准备点吧,我一个人不用太多!”

中年男子点了点,他应该是这家差不多的老板,只见他非常熟练地牵过了孟海的小毛驴拴到了不远的一棵树杈上,然后就吩咐着一个二十多岁青年,貌似是老板儿子的人,快速准备着吃喝。

没过一会儿,饭菜全部都被抬了上来。

孟海趁着老板上菜的时候,就顺口问了一句:“掌柜,在这摆摊多少年了,生意可还好?”

这位中年老板也是个热心肠,他看了我看四下无人,自己这边的客人也只有两桌,已经全部被招待好了,于是他就顺口回道。

“回贵人的话,前些年还行,前些年来往的马车倒还挺多。但是近些年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来往的马车就少了。贵人应该知道,像我们这一行的人,来往的马车越多,马车里的伙计也就越多,我们能够赚到的茶水钱也就越多,但是最近几年经常不太平,前段时间听说又有哪里打了仗,前几天旁边的那个郡县还发生了地震,这来往于京城的客人,那是与日俱减。”

孟海听到这里皱了皱眉,他原本想着如果来往的马车多,他修这条路还有意义,但是来往的马车少……

他又问道:“啊,那掌柜,你们能养活得了自己吗?”

掌柜笑了笑,倒是也没有我隐瞒,干脆了当地说道。

“如果光养活我们一家人,在没有大病大灾的情况之下,那倒是够了。贵人应该也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人能够有口饱饭吃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一旦遇到个小病小灾,或者遇到了一些意外,那也就只能喝西北风去了。不过我们还好,我和我儿子在七八年前就在这条路上开茶摊了,这日子倒还能过下去。”

孟海听到这话,微微点头,心中又是有些不忍。

哎,他这段时间心实在是太软了。

孟海又问道:“那你们没有想过换个地方做工?或者去一些来往客商多的地方开茶摊?”

老板听到这话,笑了笑,他摇了摇头。

“一听贵人就是不经常外出的人,客商云集的地方都被那些大茶楼给包了,我们这种小茶摊摆在那里就要被饿死。倒是有一些山林当中来往的客商少,但是那里危险呀,万一闹个山匪,没了钱财倒还是小事,万一丢了性命,那可就太不值了。尤其这年头,谁也说不准哪里会不会就跳出来一伙山匪,就像前段时间京城那边的打仗一样。好的地方没得选,也不敢选,我也最后也只得在此处开个茶摊赚钱养活生计。”

孟海听到这里,又是点了点头。

“那你们这里客商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啊?”

茶铺老板听到这话,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孟海,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客商最多的地方,那肯定是在京城的周边,或者快上官道的周边郡县。他们做的就是往返官道两边的买卖,所以在京城周围和各大郡县周围的客商,那肯定是最多的!”

孟海被查探的掌柜鄙视了,但是他的心也渐渐地亮堂了起来。

这么说来,他决定修路也并不是不可行,只不过中间还要再绕几个弯。

老板去忙活手头上的事了,孟海就坐在了茶摊边上,一边喝茶吃着老板拿上来的几样小菜,一边看着来往榆关道的行人客商。

趴在这处茶摊前坐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看见的行人有数百余,看见那些达官显贵的马车只有不到十架,看见的商行商队也只有那么三只。

还有一些骑马骑驴拉货的贩夫,或者一些形形色色的客商,大大小小也有数百人。

老板似乎看出来了孟海这是在数人头,于是笑着凑上前说道。

“这位贵人,你如果想要看人多的时候最好最晨刚刚开城门的时候。或者日落时分,快要关城门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最多了,最多的时候,一个时辰来几千人不在话下。”

孟海听到这话,略显惊讶,只不过他想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清早开城门,精英城的客商就该出发了,还有一些走远路的人自然要大清早赶路,而这处茶滩距离京城又近,所以在这处茶滩上可以遇到从京城当中出发的第一批行人。

而日落时分,从各大郡县出发的商队也快要抵达了京城,由于茶滩距离京城较近的缘故,我也恰好能够赶上这最后一批客商。

果然啊,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孟海在光盘行动之后,又骑着小毛驴前前后后溜达了一圈,这才晃晃悠悠地重新返回京城。

他在临走之前交代给了陈大年一件事,让他再包下一间铺子,最好就在海宣书铺周围,不需要太大。

由于孟海这个要求是突然提出来的,陈大年也是有些手足无措,毕竟海宣书铺周围的铺子也就那么多,除非花上两三倍的价钱盘上一家铺子,要不然寻常的人,谁会把自己开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的铺子转让给你。

陈大年也是跑了好多家铺子,嘴皮子都快磨薄了,这才找到了一家卖早点的铺子。

这家铺子只有五十多平米大小,两三个人站在铺子里,再把早餐的包子,糕点往周围的桌子上一放,整个铺子里面就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

陈大年也是磨破了嘴皮子,这才忍痛花费了三十银子买下了这家店铺的地契。

像这样的铺子,寻常的时候花费几十两银子就可以买下一家新的,这可是翻了一倍都不止,这才盘下这家铺子。

陈大年也不知道孟海想要做什么,但是孟海这么突然地吩咐他做事情明显就是因为这件事很急,所以他现在只好就近盘下了一家铺子。

孟海又给陈大年交代了一下装修铺子的事情,当陈大年听到这家铺子名字的时候,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看在这钱是人家出的份上,还是算了。

而且事实证明,孟海绝大多数时候所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

所以陈大年又赶紧联系施工队,尤其是把正在给海宣听书装修的施工队调了过来,装修这家铺子。

我忙忙活活的,又是一个时辰的时间。

孟海骑着小毛驴溜溜达达地去了回春堂旁边的一家客栈,把已经痊愈的大牛带了出来。

大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这家客栈休养着,作为曾经的二当家,现在是人也胖了,个头也长了,看上去更壮了。

孟海把自己这段时间的遭遇天重点地讲给了大牛听,一边想着自己的经历,他又找了一批高头大马让给大牛骑,就这么一匹高头大马,就又花费了三两银子。

不得不说,这年头花银子的地方还真是多呀。

孟海在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摸出几百两铜钱都是了不得的事情了,现在动辄就是几两十几两银子,正常人家还真的经不起这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