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154章 全面招工

第154章 全面招工(1 / 2)

下朝的官员,三三两两地离开了皇宫。

这些朝廷官员对于早朝时的惊心动魄,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由韩安业与曹尚培两人所引来的巨大漩涡人人徘徊在每一个官员的心口,即使今天因为天下赌场这件案子并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官员被免职查办,有没有发生拉到外面砍头的一系列恶性事件。

但是收受贿赂的人担心被告密,身上有案底的官员害怕事情被捅出,因为加入赤羽候这条利益链而放弃左丞相与右丞相建立利益链的官员,包括曹尚培和韩安业两人提到过的各种各样店铺名字……

这一系列压抑的情感不断地向外传递,让那些不明事理的朝廷官员也感觉到了一种风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压抑感。

也就是这些朝廷官员下朝以后,一个个赶紧跑回家,要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到附近的酒楼商讨着之后如何应对。

尤其是曾经与赤羽候陶恩过亲近来往的一小部分,朝廷官员更是担心的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一天就调查到了自己的身上,或者有人告密,自己与陶恩有太过于亲近的来往。

所以今日的早朝虽然没有掀起腥风血雨,但是这暴风雨前的宁静却在每个朝廷官员的心中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相比于朝堂上的风云突变,京城当中的气氛那就好了许多。

尤其是在西城。

西城的海宣公益前,早早地就挂上了一个告示栏。

这是一个招工的告示栏。

招各种各样能够做事,能够做实事的工人,不限数额。

如果换成其他的店铺,挂上这种招工的牌子,可能等上一天两天才能迎来招工的高峰期。

但海宣公益在牌子挂上的那一刻,就涌来了几百个人踊跃报名。

因为城门立木,有个铁匠,将西城的木桩抬到北城,得到了数百两白银之后,京城当中的百姓对于海宣公益的信任度那是水涨船高。

所以现在海宣公益一份招工的告示贴出来之后,立刻就在整个京城沸腾了起来。

还有一些参与西城外道路修建的工人追波逐澜之下,这一份招工地告示在一个时辰之后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

不少的人都围在了海宣公益之前。

海宣公益在高高地挂着招工告示栏。

首先就是要海宣环保的环保工人,已经环保工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维持一个北城的日常打扫都显得有些紧张,如何扩展至京城。

所以,孟海这是想要多招揽些人手加入环保业务,扩展至整个京城。

在场的有一部分百姓对于海宣环保那是茫然不知,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新兴的职业。

于是就有一些在北城见过这些环保工人的热心大叔大婶们,就开始介绍了。

“这就是扫地工,我在北城住,经常能够看见这样的扫地工。他们就是要把地上的烂叶子,烂纸团和一些油包……反正好杂七杂八的东西全部扫走。”

说这话的是一个长相豪放的大叔。

“就是,听说天下赌场那边就是因为有人招惹了这些扫地工才被查的。这种环保工人的工作就是要保持地面的干净整洁,保证大街底面的干净卫生。”

说这话的是一个热心的大婶。

有一个长相憨厚的壮汉就有些奇怪地问道:“啊,这不是街道司的工作吗?这样的工作应该很轻松吧?我看上面每个月至少有五百钱,如果干得好,还有各种奖励,这是真的?”

热心大叔就说了:“你别光看上面介绍的简单,这工作可苦的嘞,这种环保工人不管是刮风下雨都要保证地面的清洁。如果是天气好,没有风的时候还好,如果遇到下雨天,又是狂风大雨的,可就苦了这些人了!”

热心大婶也是点头的:“就是说啊,今日早间我起来的时候还有些下雨,但是我出门的时候却发现这些人已经把路面上的枯枝落叶全部扫走了,远处还看见一个穿着斗笠和蓑衣的环保工人,处理着最后的几大堆扫好的垃圾。不知道冬天该怎么办,所以说,这种环保工人看上去清闲,但是真的忙起来,那也是够人受的了!”

在热心大妈你一言我一语当中,面向憨厚的汉子,对于这项工作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像这样的热心大叔大妈还有不明事理的吃瓜群众有很多,在热心的大叔大妈的介绍之下,海宣公益周围围着的绝大多数吃瓜群众对于这种环保工人这个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

再往后看。

后面是招建筑工队。

在北城有一条瓦灰街,这条街是一条老街了,里面有许多的破败房屋,还有许多废弃的建筑物。

所以说这里是整个京城最为破败的地方,破败的地方往往容易滋生罪恶。

所以在这一条瓦灰街也经常闹出来人命案子,这里也是整个北城让无数官员头疼的地方,地方破败住的人又少,尤其到了夜幕降临在宵禁之前,又是黑灯瞎火。

尤其巡查宵禁的侍卫都很少进入这瓦灰街,甚至还有传言,在许久以前有两三支巡查宵禁的市委进入这破败的瓦灰街之后,就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所以,每当深夜整个晚会街也是整个北城最为黑暗的地方。

孟海这一条招工栏就是要招纳京城的建筑队,或者闲散在京城的一些游手好闲的劳动力,有技术的卖弄技术,没有技术的单靠体力。

同样底薪是五百钱,如果干得好自然会有奖金,如果偷奸耍滑,那肯定要罚款。

孟海在远处还挂了一个牌子,后面写着对瓦灰街的一些规划。

等到这条瓦灰街重建完毕之后,孟海要在里面修建许多学堂,这些都是善学堂,也就是官方或者民间筹办的慈善教育组织。

像这种善学堂,在整个京城不足十处,而且每一处又小又破。

孟海和薛糖芯商量过,难道这条马辉街建好之后就盖十余处大的学堂,招收适龄的孩童进行启蒙。

这些全都是免费的,所有的花销全部都有海宣公益一力承担。

这些修建好的学堂,招纳适龄的孩童进行曲们所教授的,也就只有读书识字和一些行事做人的基本道理,而且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

这里毕竟是封建王朝。

孟海是想要一条龙服务到底,既培养这些适龄的孩童们读书识字,也让他们不仅仅局限于读书识字,最好每个人都学会平等法治的价值观。

但是这与整个时代的观念不合。

在这种封建王朝读书识字,那肯定是统治者的特权,统治者也就是靠着这些来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掌控。

一旦有人想要挑战这种掌控,触犯了绝大多数贵族阶级的利益,那么下场会很惨。

所以孟海退而求其次。

仅仅只是让这些适龄孩童们学会读书识字,明白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与这些孩童日后该如何发展,就看他们个人的造化。

当然,孟海自然不局限于让这些孩童学习文化知识。

他还打算在瓦灰街周围建立几所技术学堂,教授孩童们一些手艺,让那些在善学堂学习了两年知识的孩童们有了日后赚钱糊口的技艺。

从善学堂学习两年的孩童们,可以直接进入技术学堂学习,两年之后,仍然是看个人的造化与勤奋努力。

当然,这也不仅仅只面向于孩童。

如果大秦的百姓想要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技术学堂也是全面招收同样两年的学习时间。

这就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

孟海和薛糖芯仅仅只是定了一个大政方针,等到各种学堂和一系列配套设施建好之后,再谈其他。

孟海还在每条招工的告示栏现优异,能够享有技术学堂优先进入权,也能够享受下一个海宣公益风发伙计的优先挑选权。

这一条附注又是迎来了不少百姓的热切目光。

除了招纳环保工人和重建瓦灰街的修建队伍以外,孟海还开启了一项“水源开发计划”。

孟海在这个时代也待了好几个月了。

除了日常的一些小问题以外,让他最为头疼的就是饮水问题。

在曾经的瀚海学堂里面倒是有一口水井,打水取水也方便许多。

但是在一些百姓人家或者一些小的饭馆餐馆,想要找到一口清水,那可就困难许多。

甚至有些小客栈里面的水还要掏钱,像寻常百姓家的用水或者一些小客栈,小作坊的用水都是从附近的水井里面挑取的,像这样的水井往往都是几十户人或者几百号人共用一口井。

就比如济民医馆,在济民医馆几百米处就有一口井,但是那是附近几十个店铺所共用的。

平时的时候倒还好,排上两三人的队也就能打一桶水,但是当中午做饭或者遇到用水高发期的时候,队伍排上十几米远,想要在三分钟之内打到一桶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即使打到了水,这些水也不一定能够当场饮用。

有些水体是清澈的,在煮沸之后就能够直接饮用,但是有些水却是浑浊的至少没那么干净,所以这些水大部分都是用来洗衣浇花。

所以在这个时代,不同的水有不同的用处。

所以才会兴起泡茶,用茶叶来吸附水中的一些沉淀物,这也是茶叶在这种封建时代兴起的一种原因。

同样,这也是出现水运时,开沟凿渠的一样原因。

所以在整个京城就会出现一种卖水的职业,他们会挑着几大桶干净的水授予周围来往的行人。

甚至还有专门运水的这项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