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180章 农业基地

第180章 农业基地(1 / 2)

乁与寻常来到贡院观光游览的人不同,作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考生,他们也不管周围的人去哪,反正他们直接跑去了千举屋。

等到鲁通一行四人跑来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整个千举屋的周围已经人满为患。

尤其在那个告示栏的周围,更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性子较急的陆火直接开始扒起了前面的人,在他身后跟着邓千川,他的身后又跟着严戈,然后是害羞腼腆的鲁通。

等到一行四人挤到最前方的时候,这才勉强看清告示栏上的内容。

告示栏上还是贴着一张接近两米的米黄色纸张,在纸张上写着的,还是一首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泰京花。

孟海将长安改成了泰京,毕竟这大秦京城叫做泰京。

这是唐朝的诗人孟郊所写,表达出了登科之后那喜悦的心情。

这首诗也是为了祝福在场的考生,祝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考上好的成绩,虽然这不现实。

不少考生喃喃自语着这首诗,念着念着,有一些人甚至都快要哭出来。

同为考生,自然能够理会这些快哭出来的考生心中所思所想,所以在这个告示牌前,看到这一首诗的考生,既是满面流泪,又是心中振奋。

既是一脸的悲痛,又是满心的鼓舞。

在这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感染之下,有不少还不明,所有的参观者也走向了此处。

这告示牌前,在此人满为患。

整整一天,整个告示牌的周围人就没有少过。

不少人都在赞叹,议论着这首诗。

直到参观结束。

礼部官员在清场之后便开始打扫起了贡院,紧接着就开始收拾起了被考生或者前来的游客推翻推歪的桌椅板凳。

距离科考还有三天。

对外开放展示考场只有两天的时间。

所以在那两天之后,礼部贡院一直处于封锁的状态。

而在这剩下的三天封闭时间里,礼部的官员一方面打扫整顿整个贡院里的桌椅板凳,包括考试考官人员。

另一方,就开始核对考生信息,开始贴出人员名单,总之一大堆,既繁琐又耗费时间的事情。

等到这些事情全部做完,已经到了三天后。

孟海从当初离开礼部贡院一直到科考开始,这段时间一直都不在京城。

他在北城外面忙活着农业基地。

这也是他出资修建的一处集合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总之,各种行业集合在一起的一处基地。

在秦国也有此处的农业基地,只不过这是由皇帝亲自下令操办的更加专业具体,对人员的考核也极为严格。

在秦国有一处司农寺,这就是管理着农业种植等各方面的一个部门,包括京城的粮仓以及其他粮食调动,多归司农寺管理。

司农寺是个很大的部门,部门。

整个司农寺的老大是司农寺卿,也是个正三品的官员。

这就和鸿胪寺卿的官职一样。

这两个部门的大致结构差不多,只不过所做的事情却大相径庭,一个是搞农业水利的,一个是搞外交的。

孟海曾经见过鸿胪寺卿黄参,所以对这个外交部门的老大倒还是挺熟悉的。

他与司农寺卿倒是没有见过,但是他在七八天以前则曾经拜访过司农寺卿。

司农寺卿也不敢怠慢孟海。

只不过在孟海说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之后,司农寺卿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毕竟人家也是个朝廷的三品官员,能够接待孟海也已经算是法外开恩。

司农寺卿也是个人精,知道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打发了一个名头正盛的伯爷,于是他就将这件事交给了他的手下,司农寺少卿孟怀良。

少卿之位一共有两个,孟怀良的是从四品的少卿之位。

这孟怀良也是个年近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身高快要高过孟海一个头,尤其是皮肤发黑,整个人的身上给人一种极为务实的感觉。

孟怀良与孟海见面。

两人谈论了近半个下午的时间。

孟海对于这个本家,那是格外的亲切,不亲切也不行呀,毕竟还有求于孟怀良。

于是这两人便合计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制定出了几个有关农业基地的发展方案,其中有不少都需要司农寺的帮助。

孟怀良只是个少卿,尤其还是一个从四品的辅助少卿,所以他还得要将方案拿给司农寺卿看。

司农寺卿又从百忙之中抽出了闲暇的功夫,在看完孟海与孟怀良所制定的方案之后,画画勾勾了几笔,划掉了其中的几个,在他看来不合理的项目之后,点头表示其他没划掉的,可以按照上面所记录的执行。

在司农寺做事的人,都是正儿八经考上去的,所以,拥有着极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像这种极为专业的农业人员,郑怀良,从其中调取了三人,这已经是他能够调动的最多人数了,毕竟整个司农寺还要正常运行,不能抽取太多的人数。

孟海自然没有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丝绒丝的那三位专业官员身上。

他想要做的是召集民间当中精通农业方面的奇人,毕竟大秦人才济济,朝廷官场上的人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人才还是潜藏在民间,并没有被开发挖掘出来的奇人。

孟海要做的就是找到民间的这些奇人,为自己所用。

所以他之前托陈大年对外发布,对外招聘精通农业方面知识的奇人广告这么一出,就已经来了不下百余个面试的人。

孟海对于农业方面那是一窍不通,他曾经学过的一些地理知识,用在上一世还行,用在这个连他都不知道。许多农作物的时代还是免了吧。

所以这种考核方面的不足还得要专业的人来。

少卿孟怀良就将这件事交给了寺农寺的那三位精通农业方面的官吏,前来报名数百个人,但是最终过关的只有不到十个人。

这十个人里面有两个是京城的,剩下的都是从周围的郡县赶到此处参加报名的。

之后几天东来几个西来几个又来了共计百余人报名,在司农寺的三位考官审核之下,最终过关的也就二十余人。

孟海发布的招聘信息上面写得明确,只要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并且工作过了试用期,每个月至少能得到二两银子的工钱。

大量银子对于寻常的百姓来说,那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足够他们家顿顿吃肉吃上一个月。

对于官员来说,拿不出手的二两银子对于寻常百姓一家来说,已经是格外的恩赐。

所以前来招聘的人数,那是一波接一波,络绎不绝,但是最终考核成功的也就只有寥寥那么几十人。

之后就是试用阶段。

试用期为一个月,如果在这一个月之内考核不通过,孟海将拥有直接开除他们的权利。

当然,这也要发放补助。

在试用期内,每干一天,有五文钱的报酬。

干十天被开除,就按十天的工钱来算,干二十天,就按二十天的工钱来算。

孟海之前忙于天下赌场以及其他的事情,倒是忽略了这处农业基地的建设,现在他闲下了,时间则是全心全意地扎入到了农业基地。

孟海在这方面完全属于个小白。

所以他只是把自己想怎么做,想要做什么以及想要做到什么程度,全部告诉了孟怀良。

孟怀良在经过了短暂的思索之后,将孟海的各种需求总结成了他的专业知识,再形成任务分发给三个司农寺官吏,再由这三个惯例,每个人带上二十余人开始农业建设工作。

由于刚刚起步的原因,这中间总是磕磕绊绊。

由于刚起步的原因,这处农业基地仅仅一天的时间,花费的银钱便已经高达五十两。

海宣公益当初在天下赌场那里得来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几。

孟海又一次为自己缺钱而感到发愁。

不过线下海宣司每天赚下来的钱,足够补贴海宣公益,所以他也没有那么发愁。

刚开始的时候,招进农业基地的这百余人还并不怎么熟悉,但是在经过了一场篝火晚会,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之后,第二天互相之间彼此便熟悉了许多。

农业基地这近百余人能够通过孟怀良的考核,那都是有一定真本事的。

这些人有的从家里带来了家中世代记录关于农业方面的典籍,有的从家中带来了远比京城生长更加饱满的稻谷,还有的则是带来了自己家那边的土壤,包括还有几个人带来了自己所发明的能够快速耕地的器具。

在农业基地待了五六天的时间,孟海和这些人差不多,也都熟悉了。

平时在和这些大多数以世代务农的百姓交谈之时,孟海最多听到的是关于大秦之外各大郡县的一些大事小情。

整个大秦京城可以说是整个秦国境内最为富饶的地界之一,虽然大秦境内种植着许多高产的作物,但是受到人口,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仍然有不少地方因为吃不饱饭或者其战乱,瘟疫等都素而闹饥荒。

所以,当农业基地这些人进入京城,看见京城那繁华场景时,一个个眼底之下涌上来的全都是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