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235章 海宣商场

第235章 海宣商场(1 / 2)

皇帝的问题问向了两位丞相。

小坏老头萧生跨前一步,他的小眼珠转了转,随后看向了站在武将阵营当中的镇国大将军吴去虏。

“回陛下的话,老臣只是一个文臣,这战事方面的事情还是问吴将军为好。而且这次镇守北岭郡的将军还是吴将军之子吴国门。老臣对于这军事方面的事情实在不敢瞎指挥,还望陛下见谅。”

小坏老头直接以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名义,将皇帝的这个提问抛给了吴去虏。

不远处的笑面虎右丞相杜鹏听到这个问题,脸上也是挂起了招牌的假笑。

“老臣也同意刚刚左丞相之言,只不过以臣浅薄的经验来看,这套方法的确可行,只不过还需细细商讨之后,最终定个章程。”

赵琦缘看着这两个并没有表态的丞相,默默地点了点头,目光望向了不远处的吴去虏。

吴去虏这个时候也向外跨出一步,说道:“以微臣之见,此法可行。只不过正如右丞相所说,想要彻底定下词法,还得要你个章程出来,在这中间,有些细节还得要反复推敲,只不过孟大人给的这条战略的确是个新的思路。如果真按孟大人所言,我大秦不仅能够抵御西蛮部落和周国两方的进攻,还能够借此机会收复当年五宗皇帝都没有拿下的三座郡城。这堪比开疆扩土之功。”

赵琦缘听到这里,微微有些兴奋。

他的目光瞧了一眼,站在他面前的孟海,点了点头,声音显得相当慈祥亲切。

“回去吧!”

孟海听到这里,扭头就走。

他穿过了左丞相右丞相,迈过了六部尚书和一众官员,径直朝着大门口走去。

眼看就要跨出金銮殿了,大殿当中的皇帝只得开口叫住孟海。

“你做什么去?”

孟海愣了一下,用手指了指大门的位置,说道。

“刚刚不是让我回去吗?”

整个大殿当中,传来了不少憋笑的声音。

孟海狠狠地瞪了一眼周围那些憋笑的人群,直到皇帝用手指了文官阵营当中的一个位置。

孟海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皇帝所说的回去,是让他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孟海走到文官阵营当中,属于五品官位的阵营当中。

他的主事是皇帝钦定的五品官员,自然要站在五品官员的阵营当中。

他回班站好。

他看见了前方站立的两道熟悉身影,刑部郎中马高义与礼部郎中贺显,只不过这两人都站在他的前面,而且现在这种场合也不好见面打招呼。

孟海看了一眼自己身旁的几人,他都不认识。

他在打量着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打量着他。

孟海想要冲着对方打个招呼问个好,接着,皇帝就开始说起了其他的事。

毕竟每天的超会议论的又不仅仅只是一件事,除了议论,周国与秦国交战这件大事之外,还有大秦国内的大事小情。

接下来议论的是因为周国与秦国交战所造成粮食紧缺的问题,由于粮食紧缺,不少郡县的官仓都已经告急了。

按理来说,一般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是要从产量高的郡县向产量低的郡县运送粮食的。

只不过现在下了两场雪,路面湿滑,而且第二场雪下得格外大,不少官道都已经被积雪堵塞了。

所以产量高的郡县要运送粮食也实属不易,再加上现在战事紧张,那些产量高的郡县也要顾及自己治下的百姓,实在没有太多的粮食运送到其他郡县补给。

这个问题的确是个难题,在朝堂之日中不少人都开始为皇帝出言献策,说得最多的仍然是将产量高郡县的粮食匀一些给产量低的郡县,即使产量高的郡县中的余粮也不多了,但是该匀一些的还是要匀一些的。

就在朝堂当中的君臣为粮食问题该如何解决,他争执不下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

有个官员检举,不少豪商富户的手中堆积着大量的粮食,以高于市面价将近十倍的价格对外售卖粮食,所以那个坚决的官员提议,从这些号商用户手中讨来粮食分给那些无粮可吃的百姓。

这个题又在朝堂当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孟海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他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冬天因为战时粮草紧缺,这在封建王朝本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周国和秦国还在交战,西边还有个西门部落在不断骚扰,想要解决粮食问题可不是那么轻松的。

朝堂上对于这个问题商量了大半刻钟的时间,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对策,于是这个问题就被搁置到了一旁,等到皇帝开小朝会的时候,与左丞相和右丞相几个心腹之人,再加上一最后拿出个主意。

孟海看着朝堂当中的君臣对一个问题进行提议,他的心中对于这个时代的早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与前世电视剧当中看到的皇帝开早朝的情形不同,大秦的早朝皇帝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在指名点姓的几个大臣对此事展开自己的意见之后,整个朝堂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

只不过大秦明显很注重礼节,在皇帝着重点名的几个人出班回答完问题之后,那些想要主动回答问题的大成子,会抬一抬手中的小板子,站出来说话。

这些官员回答问题都是依次进行的,大多数的情况之下,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没有按照官职的高低前面的先说话后面的再说话,只要想到了,都可以出来说。

寻常大臣手中拿着的小板子叫做玉板,或者朝板。而五品以上的大臣手中拿着的小板子叫做笏板,这也是身份官职之间的划分。

等诸多大臣对于皇帝抛的问题心中有诸多想法,或者对于同僚的想法有了自己新的想法,都可以随时站出来说,只不过要依次进行。

这就让整个朝堂虽然时时刻刻被人声占据,但是却显得极为有规律,极为有顺序。

只不过这些听在孟海的耳中,却没什么意思。

他现在只想回到家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刚刚与皇帝说话,可能是大脑在专心致志地思索着周国与秦国战事的问题,所以没感觉到身体有什么不适。现在回到队伍里面,又感觉到肚子有些疼了。

一晚上没睡觉,再加上药喝得有些多,这就让他感觉到极为精神不济,他有些晕晕乎乎地站在队伍当中,时不时地打一个哈欠。

他的这副模样就像是一位连大病初愈都算不上的人,强行被老板拉到公司当中加班,身体必须配合,但是心早就已经放飞自我。

孟海原本还估摸着在朝堂之上,或许还要商议一下关于周国使臣的问题。

但是整个朝堂在讨论过周国与秦国的战事之后,就再没提过关于周国的其他事情了。

不提也挺好,要不然这件事他这位还挂着一个鸿胪寺少卿头衔的知情人,还得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早朝结束得很慢,也有可能是今日的早朝结束得很慢,孟海在太监一声退朝声中,按照官职高低走出了金銮殿,他看了看天色,至少十一点了。

孟海哈欠连天地就打算离去,在金銮殿门口等候多时的胡万马走了过来,与孟海打了个招呼。

也就是在孟海一只脚胯出金銮殿,正准备下台阶。离开之时,他的身旁顿时围满了人。

这里面有同一个单位的户部官员,有跨单位的礼部官员和刑部官员,还有凑过来的工部官员和兵部官员,甚至还有不少武将也凑了过来。

黑压压一群人凑到孟海面前先是一阵的嘘寒问暖,就开始唠起了家长里短,家长里短的话,渐渐的又变成了朝堂之上相互扶持之类的言语,这些言语很快的又变成了晚上咱们去怡红院喝上两盅的提议。

孟海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精神与这些人一一应付,直到有个三十岁左右的武将提议去怡红院喝酒的时候,孟海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他以自己重伤未愈,不能喝酒婉拒了那位武将的提议,又以自己现在要回家喝药的理由,拜托了包围他的众多文臣武将离开了皇宫。

幸亏此时的孟海状态和病秧子没什么太大区别,黑眼圈,消瘦的身躯,惨白的面容,有气无力的说话声音……

因此,孟海很容易地就离开了皇宫。

孟海现在这副状态明显是需要先回府补个觉的,昨晚拉了一晚上,早晨又早早地被皇帝叫来参加早朝,他现在既没有精神,也没有精力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只不过想到早朝上见到了薛卫健的那封信,他想着,这件事有必要给薛糖芯说一声。

薛糖芯这段时间一直担忧着她父亲的情况,尤其她父亲那还是领兵直接去周国境内作战,既没有外援也没有天时地利的优势,这和一只老虎冲进了一群狼堆里没什么区别。

虽然老虎的力量再大,但是好虎还架不住一群狼。

今天早朝得到了薛卫健的消息,他觉得有必要将这件事告诉薛糖芯,至少让她知道她的父亲还是活着的,而且还在周国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想到这里,孟海对着马车外的胡千军和胡万马两人说了一声。

“先去一趟西城海宣书铺。”

薛糖芯今天早晨天还未亮就去了海宣书铺,这位孟海请来的女诸葛,现在比她这位掌柜还要关心海宣司里面的运作,现在海宣商城差不多要完工了,这后面结算工钱各种事情都需要薛糖芯和陈大年两人商议。

孟海坐着马车就去了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