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238章 元日将近

第238章 元日将近(1 / 2)

薛糖芯和孟海两个人沉默了片刻,薛糖芯说道。

“冯亮作为周国派来的这群人的主使,绝对不是泛泛之庸。他刚刚说的那番话那么有底气,即使没能透露出什么事情,但是在周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他还能说出这番话,本身就是不平常。”

孟海听到这里也皱起了眉。

是呀,冯亮说出那么有底气的话,来源何在?

孟海想到了之前的宁王叛乱。

这是他来到这个世上,第一次处理与周国有关的大事。

当时的大当家和三当家,那时聚集了不少山匪,还有他们所策反的朝廷官兵,企图从内部攻占大秦京城。

如果不是当时孟海被抓,又借机让邋遢道人从中传递消息,让大秦皇帝知道了这么一件事,从而有了应对之策,恐怕此时的京城无法这么太平。

孟海还记起了一件事。

那是宁王叛乱之后,指挥使廖言写的一份案卷记录,案卷记录结合了宁王叛乱之前各方的举动,一直到宁王叛乱之后的一系列事情。

其中就有一件事。

在宁王叛乱这场战火烧起没多久之后,周国出动了兵马,周国军半城山匪对大秦的边境发动的攻击,只不过当时的镇国大将军吴去虏被秘密送往边境抵御周国半城山匪的官兵的进攻,那一次,周国自然是大败而归。

孟海想起那件事,又想起了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说道。

“我想起了之前宁王叛乱的那件事,当时的汪竹挑动周国内部的矛盾,等到周国内部战火黎明之时,周国军半城山匪攻打秦国边境,只不过当时以失败而告终。那么,这一回,周国大举进攻总不可能只是想从外部攻打下我大秦城池。”

“虽说经过天下赌场,宁王叛乱,还有火烧文礼楼这桩桩件件的事情已经从大秦京城拔出了不少舟过眼线,但是周国探子绝对还有一小部分潜伏在我大秦京城当中。想必冯亮是想要在秦国与周国交战激烈之时,在我秦国内部制造事端。”

宁王叛乱的时候,是大秦内部先混乱了起来,周国这才出兵佯装山匪西绕边境的模样。

那么这一次有没有可能是周国先派大军攻打大秦的各大城池等大秦内外都已经困倦之时,在由冯亮从内部发生混乱……

这也不是不可能……

薛糖芯低沉的声音传出:“正如你所说,周国安插在我秦国的探子被拔出了一批又一批,现在留在秦国的周国探子已经少得可怜。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最好的寻找制造内部矛盾的方法,那就是……找外援!”

孟海点了点头,说出了三个字:“天人教!”

天人教是个杀手组织。

孟海也已经遭受了天人教的多次刺杀。

啊天人教现在在何处?天人教的杀手又有多少?天人教又在密谋着什么?这一切全部都是个问号。

烟柳夫人竟然有办法能够联系到天人教的杀手,那冯亮也可以。

所以冯亮这么有底气,很有可能已经暗中联系好了。天人教的杀手只到京城内外交困之时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刺杀,扭转战局乾坤。

这只是目前往好的一面的猜测。

如果再往坏里想一想。

如果冯亮联合的不仅仅是天人教,还有大秦周边的隐藏势力,不管这些人是山匪还是其他的什么杀手组织,到时候制造的轰动自然不小。

不行,这件事必须和宋智提一嘴。

薛糖芯眉头紧皱,她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那怎么办?难不成把冯亮囚禁在一处无人能够寻到他的密室,让他断绝与外界的来往?”

薛糖芯自言自语的这句话,刚刚出口就被他给否决了。

“不行,既然冯亮安排好了这一切,那么必然有后续的准备,即使他现在人头落地,后续的一切就会被人推着走。潜伏在秦国那所剩不多的秦国太子,也要尽快揪出少一块扎在心中的刺种,能让人舒心一些。这件事情单靠我们恐怕做不到,恐怕还得由朝廷出面。”

孟海想到这里,立刻起身。

“我这就回府找宋智,那需薛姑娘,你呢?你是随我一起回府,还是去其他地方?”

薛糖芯想了想,也站起身来:“我先回侯府,我父亲平安无事的消息,我得要先告诉他们,府中的家丁下人也是担忧坏了。”

孟海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在一干侍卫的护送之下,他平安地回到了府中。

在回到言宣伯府的后,他立刻就找来了宋智。

宋智昨天吃了一顿火锅,此时的脸色也有些不太好。

只不过他毕竟是个习武之人,体魄远比孟海这些人好上许多。

所以即使宋制看上去面色苍白,浑身无力,但是走起路来仍然龙行虎步。

宋智一脸谨慎地瞧着孟海,直到孟海将他刚刚与薛糖芯两人的猜测说了出来,宋智的脸色终于变了。

他虽然不太确定这件事是否属实,但是这件事必须汇报给指挥使大人,他这边也要快速地调查这件事。

宋智风风火火地离去了,仍然是龙行虎步。

孟海望着宋智离去的身影,坐在椅子上发了会呆,随后扑向了那温暖的大床。

还是床上舒服。

舒服的日子一晃就是五日。

孟海又颓废了。

他整整颓废了五天的时间,在这五天的时间内除了吃就是睡。

直到五日过后。

孟海不得不接近一个人。

那个人叫做高于,中庭主事高于。

孟海和此人见过面。

最开始杨玥儿一家三口人入狱,孟海与她在天平府总1理衙门见面,就是高于造成的。

高于因为他的父亲重病无法医治,但是最终死济民医馆,所以想要将杨家山人拉入大狱,最后却没达到目的。

那次之后,孟海又与高于在济民医馆前见过面,当时是高于发现了杨家三人居然离开了天平1府总理衙门,所以特地前来找事,结果碰到了孟海。

最后高于与杨家三人的事情就这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决了。

今日高于前来,并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中庭首辅赵琦落来的。

管家老李家一脸不情愿的孟海从床上拖了起来。

与高于见面的地点仍然是在花厅。

管家老李备好了茶,又端来了许多茶水糕点。

孟海披着一件大衣,将整个身子都缩进了厚实的大衣当中。

天气热是越来越冷了。

花厅的周围虽然摆满了炭盆,但是一阵风刮来,还是让人瑟瑟发抖。

孟海妄想坐在对面的高于,说道:“不知高大人此次来我府中,所谓何甚?”

高于的年纪要比孟海大,资历也比孟海老。

但是高于坐在孟海对面,却显得格外谦虚。

他说道。

“再过些时日就是元日了,不知孟大人打算如何过元日?”

元日节,是整个大秦最为盛大的节日。

节日一共有五天,相当于元旦。

也就是从每个月的12月30日,一直到来年的1月2日。

孟海听到这话,打了个哈欠:“那当然是在家里睡过了!”

孟海对于这种跨年可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前世也是与大学的同学组团去跨年的,结果去了两次,两次都被挤的手机网都断了,如果不是后面人渐渐的散了,网络恢复,他连同学在哪都找不到。

他经过的两次跨年夜,那就是去看人头去的,顺便再买几个20块钱的气球当冤大种。

所以当高于提出过元日节,孟海最先想到的就是两次并不愉快的跨年夜。

他的记忆碎片当中也有对这个时代元日节的一些过法,包括这个时代的许多习俗,但是对于一向好吃懒做的孟海来说,举行那些仪式,还不如就找个酒楼与身旁的家人朋友大吃一顿,然后各回各家,各睡各觉。

高于听到孟海的回答,嘴角抽了抽,随后从怀里掏出了一份文书,他将文书递到了孟海面前。

“孟大人,可以先看看此物。”

孟海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文书。

这是一纸官凭。

内容想要表达的意思大致就是说,现在距离元日节越来越近了,特地允许海宣司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并且作为朝廷特许聚集处之一,还会发放消费券等类的物品,刺激消费。

在官凭的最下方盖着中庭首辅和户部尚书的两块官印。

在整个秦朝或者说在这个时代是不允许大规模聚集的,除非得到官方的允许,否则,人流量聚集太多,容易发生各种问题。

而在朝廷允许的情况之下,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可以适当聚集适当的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