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357章 学堂发展

第357章 学堂发展(1 / 2)

武将阵营那边站出了一排排的人,这些人请命出征云荣国和雾烟国。

这两个国家本身就是大秦南边不远的两个小国,秦军完全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并且在晚上夺下这两座小城。

赵宣对此也是极为赞同的。

或许皇帝那边早就已经有了安排,但是他只讲与太子一人听。

所以此时的太子立刻就从武将阵营当中点取了几人。

这次出征挂帅之人是吴国门,暂领征南将军之号。

侯顺和唐刀客两人作为先锋官,紧随吴国门左右。

这次只动用了朝堂当中的三位将领,而且只给这三人配备了十万人马。

十万人马征讨两国。

雾烟国和云容国两国虽说是小国,但是兵力人马凑在一起,至少也有二三十万人。

这次给予的兵马是不是有些太少了?

对此,吴国门倒是没有拒绝。

他当下领命,并且表示十万人马绰绰有余,有这十万人马必定能够破产攻入雾烟国和云容国。

接着是写征讨檄文,毕竟要出师有名才行。

朝堂当中的大臣,这个时候就表现得格外团结,纷纷为这次征讨建言献策,几乎没有什么人反对此次征讨。

不管那两国的使臣究竟是受人蛊惑,还是被人利用,他们已经在秦国动手杀人了,这件事不可能这么轻易地善罢甘休。

孟海并没有参与这件事的讨论。

他听着身旁乌泱泱一大群人义愤填膺的各种提议与建议,他一手撑着昏昏沉沉地脑袋,一边靠在轮椅的枕头上,没过一会儿就又睡过去了。

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朝堂当中的人已经走了大半,所剩下的大多数也都是朝堂当中的武将,在与太子商议如何征讨两国以及一系列的排兵布阵。

薛卫健赫然也在其中。

或许是之前征讨周国之时两人同甘共苦,让这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现在他也留了下来,开始为吴国门出谋划策。

赵宣看见了悠悠转醒的孟海,笑着迎了上去。

孟海也看了一眼目前还留在大殿当中的武将,有一小部分都是当时与他出征过千山郡的,要么就是与他相熟的。

所以孟海这个时候也就不装了,长长地打了个哈欠。

“各位将军商议得怎么样,我刚刚半梦半醒之际,好像听有什么人提到了我……”

赵宣听到孟海提起这件事,有些笑不得地说道:“你还说呢,在朝堂之上,你居然还敢睡觉。虽然绝大多数的御史都站在你背后,看不到你,但还是有御史弹劾你藐视朝堂。朝会这么正经的地方,你居然睡觉。我记得你当时好像忽然抬起了头,还抖了几下腿,当时正在谈论如何攻打云容国,所以就没有再揪着御史说的那件事议论,你算是逃过一劫。”

孟海听到这话,对此事没有半点印象。

当时他半梦半醒之际,的确听到有什么人似乎在叫他。

出于原先在高中和大学时留下的本能,本能地坐直身体抖了几下腿,然后又睡着了。

侯顺这个时候笑呵呵地凑到了孟海身边。

“哈哈哈,不过说起来侯爷也是我大秦的福星,我原本以为这个案子至少也得要侦查数十日才能够抓住幕后元凶,没想到这件事交到侯爷手中,这才三日侯爷便已经查清了这件事情的经过。不过话说回来,也不知道这两个小国是怎么想的,居然敢挑衅我大秦……”

孟海看着开启了话唠模式的侯顺,没有太过于理会,而是将目光看向吴国门。

他这还是第一回如此近距离的打量吴国门。

吴国门看上去也就三四十岁左右,但是给人一种极为沉稳之感,这一点倒是与他的父亲镇国大将军吴去虏给人的感觉一样。

吴国门的话并不是很多,也就是涉及如何用兵,如何排兵布阵之时,他才会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如果说起其他闲聊扯淡之事,他大多数的时候还是保持着沉默不语。

孟海朝着吴国门拱了拱手,吴国门也笑着向孟海回礼。

“你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话痨侯顺这个时候接了过来说道。

“商量得差不多了,只是与区区两个弹丸小国之间的战斗,即使他们的人数多,但是也绝对不是我大秦王师的对手。那些虾兵蟹将只要等到我大秦王师一致,便能打的他们哭爹叫娘满地逃窜……”

“不过说起这件事,还是有些可惜,毕竟查清这件事是云容国和雾烟国两国所谓的是孟侯爷,结果陛下没有认你为此次出征的将领,回头我向皇帝建议一下,就像青山郡那样,你来我军给你个军师的位置当当……”

孟海听到这话,便立刻拒绝了后生的好意,他可不想没事找事。

几人闲聊一阵,一个太监从远处绕了过来。

皇帝找吴国门,侯顺与唐刀客三人,有事相商。

想必皇帝找这三人也是为了商量“远交近攻”这条策略的具体使用场景。

毕竟孟海是昨天晚上给皇帝说的这条计策,这条计策的大致构想也就在孟海,皇帝和宋智三人之间。

辛苦划水一上午的孟海轮椅在出了金銮殿之后立刻就有了精神,既然今天在朝堂上没有提及关于周国这件事的后续,他自然也乐得清闲,关于齐国这件事的后续,如果皇帝不提及,他自然也不会没事找事。

孟海滑着轮椅离开皇宫。

他先去了一趟瓦灰街。

他不在的这几天,瓦灰街的五家瀚海学堂教学并没有耽搁。

这毕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这五所学堂收获颇多,到时候完全可以让这种学堂遍布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秦。

当然,这并不是容易的事。

孟海这五所免费学堂名义上还是打着太子的旗号,海宣司本身就有太子参与其中,他这么做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太子的名望,无论是皇帝还是一些官员都很乐得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孟海踏入学堂当中。

耳边传来了咿咿呀呀地读书声。

此时已经过了饭点,孩子们都已经吃完了饭,此时已经开启了下午的第一堂课。

孟海来到学堂的时候,申公才巧合在巡视这三所学堂的教学状况,他像个教导主任一般双手背在身后,随着学堂当中的三间教室一圈圈地溜达。

今天下午似乎没有体育课,所以学堂当中的学育场显得相当凄凉。

孟海找到了申公才。

申公才见到孟海的时候,几乎是小跑过来的。

孟海笑着打了个招呼。

“四公子在这里待的如何?”

申公才自然听出了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他也是笑着点头应道:“不错,这里挺好的……”

申公才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对了,孟大人。有一个叫玉如心的夫子,你是否认得?”

孟海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有些诧异地点了点头。

申公才见到孟海点头,他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那便好,那便好。”

申公才开始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昨日傍晚,玉如心玉夫子找上了我们,说是在他的手下,有个叫回暖阁的学堂,想要与我们瀚海学堂联合。玉夫子说认得你,听说孟大人回京之后,一直派人寻找孟大人,但是就是找不到。无奈之下,玉夫子打算今天傍晚放堂之后与陈大年和我们几个教书夫子一同商量这件事,不过既然孟大人今日已经来了,那倒不如等到傍晚与玉夫子一同商议此事?”

孟海听着这番话,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下来。

伴随着瀚海学堂越做越大,肯定需要不少的教书夫子。

在整个大秦,虽然有不少读书人,但是要让他们教书,就有些不对口了。

玉如心的回暖阁虽然也是学堂,但是里面也有不少教书夫子,而且里面有许多夫子都是玉如心的弟子,最终选择留下继续跟玉如心研读教书,所以就一直留在了回暖阁。

如果能让这些人来瀚海学堂教书,倒也能够省去不少搜寻教书夫子的功夫。

而且玉如心教出来的学生弟子,自身的品质应该都不错,毕竟玉如心的收徒门槛也是很高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玉如心,将他的那些弟子留在瀚海学堂教书。

孟海也就留在了一号瀚海学堂之中。

孟海这几日一直都在调查鸿胪寺的案子,所以瓦灰街的这五所瀚海学堂衍生出的一大堆问题,也需要他解决。

陈大年解决了一部分,但是陈大年是个大忙人,总不可能一直留在瓦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