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只是夫子 > 第387章 修建运河

第387章 修建运河(1 / 2)

赵宣提出了问题。

是朝堂之上,却没有人能够解决。

于是熊孩子的目光看向了左丞相和右丞相。

小坏老头率先站了出来,说道。

“太子殿下,恕老臣无能。我大秦虽可以采取以往赈灾之策,但是却没有足够的银钱。所以以往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也并不可行,能做,但是也并不能做。这些条条框框正在策略,还要根据赈灾附近的百姓以及赈灾的状况……”

萧生长篇大论一番,归根结底,他只表达了一个意思:我有办法,但是这个办法不行。

这听得赵宣脑袋突突直跳,如果不是碍于太子的礼仪威严以及出手打人不好,赵宣早就上去冲着小坏老头的脑袋上一巴掌了。

萧生话音最后几个字落下,沉默了不足三秒钟,随后小坏老头话锋一转。

“老臣虽没有办法,但是老臣举荐一人,相信此人定有办法。”

赵宣看着小坏老头一副没睡醒的模样,这个时候的熊孩子也不知道脑袋突然灵光了,还是怎么着,他出声问道。

“你所举荐的那个人不会是孟海吧?”

萧生连忙说道:“太子殿下英明。”

一旁的杜鹏,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说道:“微臣觉得左丞相之言可行,户部虽然没钱,但海宣司必定有钱。只要海宣司能够拿出赈灾的银两,按照以往的赈灾政策,便可以推行下去……”

说到底,这两位丞相的意见汇总在一起,那就是让孟海出钱,然后按照大秦以往的赈灾政策推行下去,就能够顺利地解决这次赈灾。

主意是个好主意。

反正动动嘴皮子又少不了左丞相和右丞相的肉,甚至也少不了他们的一文钱,相反,月底,年底拿工资的时候,他们还照拿,其中唯一牺牲的也就只有孟海。

赵宣皱着眉头望向了孟海。

孟海早就知道今天这件事必定会被人引到自己身上。

毕竟他的海宣司的确是赚了不少钱,这也足以引起朝堂当中文武百官对他眼红。

孟海皱着眉头沉思良久。

然后他站出来说道:“殿下,为我大秦百姓出一份力本是微臣之责。海宣司是陛下下令所建,当初建立海宣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共享我大秦荣恩,现在我大秦百姓有呢,海宣司你为那些陷入水深火热的百姓出一份力。所以微臣觉得此法可行,待微臣回去核查账目,一定拿出一份让朝堂满意正在银两。”

赵宣听到这话不仅没有任何兴奋之色,反而眉头越皱越深。

还没等熊孩子再说些什么,朝堂上的其他文武百官,这个时候已经站出来了,一大批纷纷赞扬孟海的功德,甚至说孟海的功德都能够建一座长生牌位受到世人的膜拜。

当然,这些话也只是吹捧孟海说说而已。

孟海看着面前这些人忽然磕头下拜的模样,他的嘴角也是抽了抽。

不过很快,孟海又恢复了正色。

他的嘴角也是微微勾起,听着周围那赞扬之声,他的双眸微微一凝。

赈灾的事情缺的就是钱,只要钱到位了,其他一切都好办。

所以在商量完赈灾这件事之后,朝会仍然继续进行下去。

孟海这个时候却站了出来:“陛下,单靠微臣一人之力,虽然可以勉强补齐赈灾所用的银两,但是若想让我大秦国库充实,单靠微臣一人还是不够的。”

赵宣眉头皱了皱,脸上浮现出了好奇之色:“孟爱卿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孟海站了出来,说道:“若想让我大秦国库充实,其中最重要的来源还是赋税。但是我大秦各个郡县,却有不少人瞒报赋税等情况。就拿最简单的人丁税来说,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来计算,但是却有不少谎报,瞒报的现象出现……”

赵宣听到孟海这话,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是知道的。

之前在归文郡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发放消费券,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来分发,分发消费券的时候一家八口人,但是核查人口该缴纳赋税了,你家八口要么孩他爹昨天离世,要么孩他娘两天前因病身亡,一家八口人硬生生地缩减到了一家三口……

赵宣眉头皱了皱:“难不成孟爱卿有办法?”

孟海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潍城这边的确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孟海说着,不等熊孩子提问,他就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我们可以再来一次全国性的普查,正好我经过经历了这两年的动断,人员流动较大,也该好好地普查一番了。所以微臣建议,当地的郡县官府对于所在的百姓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如果出现瞒报,谎报的,可以由邻里之间将其揭发出来。”

“如果有人举报邻里之间有谎报人丁的,经核查属实,那么,举报者日后五年的赋税都有谎报者来承担。如果谎报瞒报,情节严重的被人检举了出来。那么,谎报瞒报者将要承担检举者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赋税。”

“这就类似于一支纠察队,只不过纠察队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相信百姓为了让自己少交几年的赋税,会积极检举身旁瞒报赋税的人。”

赵宣听着孟海这番话,连连点头。

然后又有一个御史看不下去了,那人站出来破口大骂道:“此法定不可信,如此一来,岂不破坏我大秦邻里百姓之间的和谐稳定?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了些口角,那又该当如何是好?”

孟海瞅了一眼那个御史,笑着说道。

“那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人,等我再想个办法,将我大秦的人口统计出来,那些谎报瞒报的百姓的赋税大人你自己一个人承担,不知大人觉得这条提议如何?如此一来,百姓们也能够安居乐业,邻里间也就更加融洽和谐。而大人,你只需要做点小事,为那些百姓缴齐赋税,不知大人觉得这下可好?”

那个御史听到这句话,瞬间不言语了。

一点也不好。

凭什么那些百姓们的赋税,让他自己一个人承担,凭什么?

那御史还抬着脑袋,强硬地说道:“总之,下官觉得孟大人之言定不可行。”

孟海瞅着那御史,慢慢悠悠地开口道:“大人为何觉得这件事情不可行,难不成大人的家中就有瞒报人口的现象?看来得要让巡御司好好地去核实一下大人家中的人丁了……”

那御史听到这话,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赵宣笑意盈盈地瞧着孟海,他说道。

“那孟爱卿是想自己做这件事,还是举荐什么人做这件事?”

孟海咧开嘴,露出了白色的牙齿。

他说道:“这件事我还真有一人推荐,下官推荐户部右侍郎。想必户部右侍郎能够完美地解决此事。”

孟海到现在还不知道户部右侍郎叫什么。

赵宣双眼一亮,还没等户部右侍郎说些什么,熊孩子便大手一挥:“好,既然是孟爱卿举荐的,这件事就交给我部右侍郎了。”

户部右侍郎听到这话,嘴角抽了抽,他想站出来说一些拒绝的言语,然后就听熊孩子说道。

“难不成你觉得自己做不好?还是说你想拒绝本殿下的命令?”

户部右侍郎听到这话,嘴角抽了抽。

孟海虽然不知道户部右侍郎的名字,但是却知道他绝对是属于左丞相或者右丞相,其中一方阵营的,他这么说,也算是将两方阵营其中的一方拖下水,一解刚刚所受到的气。

正如刚刚那个御史所说,这件事是会得罪人的。

得罪人的事情他才不做。

整个朝会继续进行了下去。

一样又一样的事情被抬了出来,在诸多官员的商讨之下得以解决,这些事情和孟海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等到散朝之后。

孟海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城,统计了自己手头上目前可用的钱财。

这不统计不知道,除去海宣司日常所需的许多开销以外,现在能够随意支配的且不影响海宣司正常运行的钱财,一共有将近一百万两。

孟海都不知道这个钱是怎么赚出来的。

如果不是性别不允许,他早就抱着陈大年,对着他的脸上狠狠地嘬上一口了。

那可是将近一百万两的白银。

这虽然不能说是富可敌国,但是这么多的钱,日后坐在钱堆里面,数钱都数不完。

孟海很快,面尘如水。

这么多的钱,他自然不可能全部拿出来赈灾。

孟海先回了一趟家找到了自己亲爱的小仙,让自家的二夫人调查一下关于东边震灾的详情,又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曹尚培与韩安业,让他们动用巡御司的力量调查,东边震灾的详情。

等到傍晚时分,两方都回了消息,给出了东边震灾的详细资料。

大秦东边的这场地震,波及范围的确很广,甚至连附近两座郡城的城墙都被地震震得开裂了,所幸地震爆发最中心的区域是无人的荒地,还有就是荒地两边的官道。

孟海仔细地计算了一下,从自己这边拿出二十万两白银作为赈灾的款项绰绰有余。

而且朝廷那边还能拿出来三万两白银。

这合计就是二十三万两白银,赈灾绰绰有余。

但,孟海可不仅仅要赈灾。

孟海连夜进了一趟皇宫,他找到了坐在文字殿的赵宣,把自己这边能够拿出二十万两白银赈灾的消息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