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终章(1 / 2)

梅长苏被破格任命为持符监军,蒙挚为主帅,两人一同出征。

有蒙挚顶在前边,他的身份始终没有暴露。

另一边,穆青为主帅,聂锋为前锋大将。

两路同时出发。

次日,梁帝突发中风,瘫在床上,无法理事。

萧景琰完全把持朝政。

巍巍皇城,见证着拥有赤子之心的年轻人们的一腔热血。

冬末,北燕三战三败,狼狈退兵。

大渝折损六万兵马,上表请和。

大梁完完整整的度过了这次危机。

萧景睿和言豫津随军出征,皆获军功。

蒙挚所部与尚阳军败部合并,重新整编,萧景琰将其命名为长林军,驻守北境防线。

玉清将李乐然传来的最近一封信放在桌上,望着窗外的清朗,欣慰的笑了起来。

微风浮动,隐约可见信上言:

“展信佳:

久违芝宇,时切葭思。

经时三月,大渝终是败走。

大梁将士死伤惨重,我于危急之刻拉回无数将士的性命。

时至今日,弟子方才真真正正理解师父所言之‘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医病、医人者皆为凡医,医国者可为医仙。

师父,或许您就是那位医仙吧。

信到时,弟子已踏上前路,寻找成为医仙的道路。

不论过程如何,不会退缩。

不论结果如何,亦不会后悔。

天寒地冻,望师珍重。”

玉清提笔回信,内容不多,只有一则故事,一则“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故事。

人影浮动,书房内的人悄然离去,桌上静静的躺着一张设计图纸。

图纸最顶端写着三个大字,“杏林阁。”

设计图分为四个大部分。

东边名“仲景堂”,仲景堂分为两个部分,藏书阁和藏药阁各占一半。

藏书阁对所有大夫开放,内置桌椅,大夫们可携带笔墨纸砚前来抄录自己需要的书。

琅琊阁已经将杏林阁宣传出去,各医善世家都捐赠了一些书籍,具体的数量被刻在藏书阁前的碑上。

碑上还留有很多空白,供以后书写。

西边名“草堂”,草堂亦分为两个部分,上课的学堂和论道的辩堂,

素老谷主、荀珍、宴老大夫都已经接受了邀请,愿意每年来杏林阁为慕名而来的大夫们上课。

平日里,如章老军医等老大夫也愿意将自己这些年所得传授给后来人。

辩堂可供大夫们宣讲自己最为擅长的部分。

不论是知名的,或是不知名的,只要肚子里有货,都可上去演讲,以供其他大夫讨论与学习。

南边名“四诊堂”,取自“望闻问切”四字,为看病之所,也是距离杏林阁大门最近的地方。

北边最为偏僻,名“一生堂”,供大夫们休息和用膳,有自己专门的客房与膳堂。

整座杏林阁的占地面积很大,大约一公顷。

当然,玉清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来建造这座庞然大物。

梅长苏和蔺晨这两个榜一大哥和榜二大哥没得跑。

萧景琰也被薅了羊毛,两边达成合作,杏林阁每年会推荐优秀且有意愿的大夫去太医院和各大军营任职。

她自己这几年在金陵也被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请去医过病,这些人都不差钱,给的诊金也是足足的,存下来的钱刚好够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