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水墨一派(1 / 2)

使用神木雷时,并不像阴五雷和阳五雷那般气势宏大。

反而像一棵平平无奇的树,安静得似乎没有波澜。

但安静有时不代表平静,还意味着毁灭。

这就是她基于神木雷钻研出来的招式,雷湮。

以炁而成的树叶翩翩落下,触之,即化为虚无。

先是炁,再是肉身。

本质还是将招式和血肉中的炁分解出来,返还自然。

至于下半部雷法……

若她是所料不错,便是使五行之炁平衡,阳阳合一的法门。

万物负阴而抱阳。

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合一,便是道之尽头。

修到极致,或可达到异人所求之羽化之境界。

当然,这些对于玉清来说,并不重要。

她不在意羽不羽化,更何况她的九字真言也不差。

修到极致,进可攻,退可守,灵魂与肉体皆可不受外界所伤。

悟出的“前”字,便已然窥视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

至于尚未琢磨出的最后一字——“行”,玉清也有猜测,或在于‘创造’二字。

总而言之,九字真言,不比旁的差。

当然,神木雷算是玉清的保留项目。

倒不是因为雷法是龙虎山不传之秘法的原因,只是太过惹眼。

齐云山是在唐朝之初建的道场,创建之初还是全真一派。

根基尚浅之时,常派门徒前往武当山访师求道,这也是武当山愿意传授林若纯阳大功金钟罩的原因。

明朝之时,龙虎山张天师祖孙两代先后驻留齐云山,建醮祈祀,宣扬秘典,将齐云山建成如今的模样。

正一一道由此立足。

那时张天师留下了雷法的上半部。

也许是传统的原因,齐云山的道人随性惯了,对雷法并没有什么追求。

因而只有各代掌教会修习雷法。

当然,也有可能连修习都不愿意,譬如玉清的师父丘知微。

丘知微是一个沉迷太极的老道。

他认为太极是派生天地万物的本源,探寻太极就是探寻天道。

因此除了太极,旁的他一概不要。

可能正是因为内心这般纯粹,他在太极之上的造诣,世间能及者,寥寥无几。

当然,这不能掩盖他是一个喜欢逗弄玉清的小老头的事实。

玉清不想在小学耽误时间,连跳了两级,马上就要升学考了。

作为齐云山最小的崽,玉清的升学考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

别人都是父母送去考试的,玉清身后则是浩浩荡荡的跟了九个道士。

丘知微美其名曰,吉利。

那日的场面之壮观,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她可真威风!”

有小孩这么说,得到了其他小孩的附和。

“爸爸妈妈,我也要!”

有小孩这么说,却得到了来自父母山体滑坡似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