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 > 第三百四十七章睁眼看世界(求月票)

第三百四十七章睁眼看世界(求月票)(1 / 2)

战场上没有拿到的,谈判桌上未必不能够拿到。

个人利益,很多时候往往都会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毕竟,国家是虚的,但是个人的利益却近在眼前,不要说后胜之类的丞相,就算是齐王建本身,也不一定会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朕即国家,国家却不是朕。

所以,糜竺与齐王建、后胜等人的谈判进行的非常顺利。

大虞军虽然在济阳、睢阳与下相都遇到了齐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但齐国毕竟只敢守城,根本就没有野战之力,十分被动;且大虞的骑兵可以肆意肆虐齐国边境的城邑,掳掠人口,齐国的小城也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况且,齐国西南方的城市,大都是鲁国、宋国、楚国的故地,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齐国而反抗。

大虞只是略微发力,齐国的西南边境,距离全线崩溃,就已经不再遥远。

我还没有开撩呢,你怎么就自己脱下裤子了.jpg

当然了,如果齐国如果够狠的话,完全可以割让这些土地给秦国,仿效韩献上党之计,让秦国和大虞死磕,大不了齐国把疆域退回到齐长城内侧,鲁地、楚地先不要了呗。

难不成大虞还能够打穿齐鲁中间连绵的山地与齐长城不成?

先以空间换时间,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反击呗。

但齐国君臣显然没有这样的魄力。也幸好他们没有这样的魄力,因为大虞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打齐长城,而是可以直接强行从临淄登陆,攻打没有了战略纵深的齐国首都。

除了没兵打不过之外,促使齐国君臣愿意议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大虞手中还有齐国最需要的六万多技击士俘虏和十七万齐军精锐俘虏。

这個数量,足以弥补齐国的兵力亏空,让齐国有一战之力。

这是齐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拒绝的诱惑。

更何况,糜竺来到齐国后,还给了后胜等人大量的人事;也以最高的礼仪带回了田章的尸体,并给予了田章高度评价,给足了田氏兄弟和齐王的面子;不仅如此,糜竺还把击杀田章的锅扣到了韩魏两国头上。

在糜竺的描述和齐国君臣本来的认识中,田章是中了尉缭、白亦非的奸计这才战败的,而大虞敬佩田章的气节勇烈,并念及和齐国兄弟之邦的感情,这才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赎回了田章的尸体和一众俘虏。

在举世公认大虞和韩国是两个独立的国家的情况下,田章之败不管怎么看还真是主要与韩魏有关,所以在齐国不知道韩虞关系的情况下,齐国还真是欠着大虞的人情呢。

他还要谢谢咱呐.JPG

按照糜竺的说法,大虞攻打齐国,也是大虞皇帝陛下恼怒齐国背信弃义而已。

这让齐人还能怎么说呢?

本来就理亏的齐人,总不能硬着头皮说老子爱打谁爱谁,总不能说那二十几万俘虏老子不要了吧?

大虞早可就防着这一手呢!

大虞甚至给战死的和被俘虏的齐军分别登记造册,从糜竺入境开始,就公开了一路,如今齐国上下都知道齐国有多少人战死,多少人被大虞赎回,如今大部分齐人对于大虞并没有恶感,反而有不少人夸赞大虞的仁义,更有无数人都盼着救回自己的亲朋好友呢!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齐王建都没有别的选择。

最终,齐王建同意了糜竺的要求,将睢阳到下相一线割让给虞国。

为了面子,齐国并没有提及淮北春申君之子的封邑的事,但事到如今,对方也只能够出城投降,交出封邑,去和老父亲春申君作伴。

董璜对于春申君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给了他一处封邑,让他当起了土皇帝。

这也算是千金买骨,可以有效降低其他敌对势力首领的死战之心。

随着协议的达成,淮河水系的支流,除了下相以北的泗水、沂水流域外,几乎全部落入了大虞手中。

秦汉之际赫赫有名的大泽乡和垓下,其实就位于淮水与睢水之间,如今这两个地点也已经全部落入大虞手中。

只是,很可惜的是,下邳、彭城、沛县等泗水中上游的要地,齐国是咬紧了牙关不卖的。

不过,问题不大,因为沛县的很多人才都早已经落入了大虞的手中,至于土地什么的,反倒没有那么重要。

政治讹诈,还是得见好就收。

于是,虞国很愉快的接收了大片的土地,这次因为秦齐发动的灭魏之战,没有直接与魏国交战的大虞,却得到了比魏国的面积还要广大的土地。

齐国则难受、无奈又欣喜的接收了大量在大虞吃好喝好玩好的俘虏。

这些俘虏先是被“魏军”以粮草不足为名要坑杀,坑都挖好了,结果恰好被仁义的大虞“拯救”。

来到大虞境内后,经历了两次险些被杀的遭遇的齐军俘虏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优待俘虏,什么叫做宾至如归。

不仅吃好喝好,为了增进齐虞之间的感情,大虞军队还与他们混编后,玩蹴鞠之类的游戏,偶尔还能喝点儿小酒。

同时有人在他们中宣扬,都是齐国背信弃义、都是齐王昏庸、后胜弄权才造成了连番大败,才造成了兄弟之邦兵戎相见,这让很多齐鲁之地的慷慨男儿都羞红了脸。

更容易拉进感情的,则是齐王宫的荤段子,有人绘声绘色的讲后胜怎么靠后入得宠,引得了阵阵共鸣。

在潜移默化之间,这些人对于正在侵略他们的大虞不仅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反而十分感激;对于齐国上下则颇为不满;对于大虞士兵的待遇,更是羡慕的流口水……

当得知大虞真的要把他们送回齐国后,有两三万性子刚烈的,表示我们不走,我们就是要侍奉讲信义、爱士卒的大虞皇帝陛下,以报答陛下的恩义,而这些人中,竟然有一万多技击士。

这些留下的人中,更是有超过半数直接归心。

剩下的虽然没有留下,但对大虞的好感却极高。

这些好感虽然不会直接转化为战斗力,但却是最好的宣传。

知道大虞这么仁义、这么优待俘虏,以后谁还愿意与大虞拼命啊?

日后大虞如果攻占了齐国,这些人也将会转变为大虞的忠实拥趸。

这,是很有用的攻心之计,也是无法破解的阳谋。

总之,这些人,你齐国不能不用吧?也不能杀了吧?

至于那些选择留下的,大虞又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同意被大虞占领区内的齐人愿意去齐国的可以自愿离开后,这才接回了那些将士的家人。

当然了,千金买骨,这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别的不说,最立竿见影的是,那些留下来的齐国俘虏,九成以上已经归心。

这样的归心率,楚国、秦国的俘虏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值得一提的是,谈判大胜之后的糜竺在胜利返回大虞的途中,却被廉颇拦住了。

糜竺心下一哂,脸上却不动声色。

糜竺知道,廉颇一定会来找他的,因为在齐国已经待不下去了的廉颇,除了投奔大虞之外别无选择。

如今有能力帮助他复仇的,就只有虞国了。

但越是如此,糜竺才越没有必要打着杆子上。

他必须要代表大虞杀杀廉颇的锐气。

原因很简单,廉颇这样的人物,是愿意居于其他武将之下的主儿吗?

肯定不是。

那么,大虞该怎么安排他?

董璜不可能只是因为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就直接让他统帅多少人的军团、位居大虞大部分武将之上!否则,那么多跟了董璜三四个世界舍生忘死的将士们该怎么想?

为了一个还不一定能够收服的廉颇,不值得董璜付出这样的代价,甚至就算是王翦都不值得。

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圣岳飞,人家还是董璜的义子兼女婿,能力也确实突出,但也是在灭了好几个国家之后,才凭实力拿到了一个军团的主将罢了;和岳飞军团同等编制的军团,大虞还有很多。

当然了,有了军阵之后,很多将领练兵、用兵的能力就会拉开差距,到时候肯定还会有新的洗牌,大浪淘沙,一流军团和二流军团肯定会拉开差距,但这都不是无功之人直接后来居上的理由。

所以,大虞必须要端住。

现在可是买方市场,廉颇只有大虞一个选择,大虞却不一定必须要廉颇,让廉颇自己降下身段,摆正位置,才更容易收服,也对大家都好。

这次,廉颇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不仅把姿态摆得很低,还把身上仅有的钱财换成了人事来孝敬糜竺。

这可把糜竺给逗笑了。

夭寿啦,廉颇不仅会负荆请罪,还会送礼啦!

廉颇的这点人事,糜竺自然看不上,但他很清楚,驯服廉颇的第一步,已经成了。

——

大虞与齐国交换俘虏与领土的时间,其实和典韦的大胜相差了没有几天。

在大虞诸多行动的时候,被众人所忌惮的蒙骜其实也一直没有闲着,他先是突然袭击强势攻取了韩国的十二座小城,进一步巩固了占领区。

与此同时,内史腾在楚方城范围内也有了一定收获。

蒙骜的进攻,逼得典韦必须要回军。

意识到蒙骜主力离开的郭嘉也迅速调兵北上,结果蒙骜竟然不知何时,将陈留的守军全部替换成了秦锐士。

郭嘉所部被迫与六万秦锐士正面决战,幸好郭嘉拥有献祭技能,都快要把麾下献祭爆了,这才堪堪挡住了秦锐士。

之后不久,蒙骜主力来援,黄忠也带着主力赶来支援。

双方在陈留城外爆发了一场惨烈的大战。

大战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精疲力竭的双方才鸣金收兵。

是役,郭嘉所部直接被打残,加上被献祭撑爆了的和有严重副作用无法再从军的,郭嘉所部竟然只剩下了两万多人,且因为过度使用血祭之力,短时间内无力再战。

黄忠所部同样损失惨重,且因为郭嘉的献祭,大量透支战斗力,短时间内战斗力骤降。

郭嘉本人也累得虚脱。

蒙骜所部整场战役下来,则至少损失了四万秦锐士和大量其他军队。

双方总体而言打成了平局。

不过,大虞一方损失的人数更多一些,代价也更大一些。

但如果第二天再打的话,没有了血衣军肉盾和郭嘉的献祭,黄忠所部战斗力骤降的军团绝对不可能是还有大量秦锐士的蒙骜军的对手。

郭嘉、黄忠所部只能够退回雍丘,等待夏侯渊、庞统、夏侯惇所部到来。

总体而言占了便宜的蒙骜也不追击,因为这场决战也把蒙骜打怕了。

蒙骜虽然达成战略目标,但这样的战斗他可不想再打一次,尤其是黄忠的弓箭,他可不想再面对一次——之前的战斗,有好几次他都差点被黄忠给射死,幸好大秦军阵厚实,要不然还真的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