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明代造假高手(1 / 2)

老板又开始纠结了,他又不是傻子,何仁都这么说了,他肯定知道这本书有猫腻,可是他根本看不出来……

张诺也觉得老板有点像可怜的汤姆猫,被何仁玩弄于股掌之间,“别扯淡了,赶紧说吧,这本书有什么猫腻。”

何仁不乐意了,“什么叫猫腻?”

一冉的父亲此时问道,“小何,我记得根本没有《子夏诗传》这本书吧?传世的好像叫《子夏易传》?”

何仁眼睛亮了,他没想到老爷子还懂《子夏易传》,“叔叔,你看过《子夏易传》?”

“在网上看过,看不太懂,有译文也不行。”

何仁点点头,这倒是正常,别说老爷子看不懂了,他也看不懂。

《子夏易传》看名字就知道,是卜子夏写的一本和《周易》有关的书籍,里面涉及很多和祭祀,天地,自然有关的内容,真看不懂……

而且关于《子夏易传》的争议也颇多,有人认为全文一共十卷,现在传世的是残篇;也有人认为赝本太多,传世到今天的不一定就是原来的版本;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本书的作者根本就不是卜子夏。

最后一种说法的支持者还很多……

不过现在讨论的不是《子夏易传》,何仁笑道,“叔叔,你说得对,《子夏诗传》还真是传说中的古籍,甚至都不确定有没有。”

这下张诺也开始好奇了,“那你还说值钱?”

“你别急啊。”何仁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看向老板,“大哥,你知道这本书是什么年代的吗?”

“这个……”

说老实话,老板还真没仔细研究过这本书的年代,他觉得没什么必要,书是失传的,媒介也是错的,又特么是手抄本,还需要看吗?

何仁一看老板的表情,就知道他没认真研究过,忍不住摇摇头,“大哥,你要是仔细看过就应该知道,这本书用的是明代的蒋村麻纸。”

“嗯?蒋村麻纸?那不是糊窗户用的吗?”

老板更迷糊了,他是卖古籍的,自然知道比较有名的纸张分类,何仁提到的蒋村麻纸是明初发明的。

原料是麻绳和废纸,特点是薄、韧、耐,主打的就是一个结实和便宜,老百姓都用得起。

通常大家买回来都是糊窗户,这种纸隔风、防寒,又不容易烂,非常受欢迎。

也有人用来记账,比其他麻纸好的方面就是不容易走墨,比较耐揉搓,可是老板没听说过用蒋村麻纸来写书印书的。

明代用来印书首选江西棉纸、竹纸,晚明比较盛行毛边纸。

何仁微微一笑,“是糊窗户的,可也没说不能写字啊,而且明初的蒋村麻纸,到现在也不便宜了,这本书保存得这么好,至少值个几万块吧?”

“啊!”

地摊老板恍然大悟,原来何仁说的不是书,而是纸,这倒是有可能,清代的各种宣纸现在都是天价,更别提明代的了。

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和内容都是扯淡的,但是用纸却是正宗的明代蒋村麻纸,确实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