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144章 船队规模汤侯要剿倭

第144章 船队规模汤侯要剿倭(1 / 2)

翌日清晨。

东官厅大营。

汤昊召集了一众心腹。

尤其是马永和邓伯颜二人。

“具体布置下来了。”

“此次出兵两千,皆由斩配营调动!”

“他们是戴罪之身,需要一份功绩洗刷自身罪孽。”

众将听到这话,都沉默着点了点头。

斩配营包括主将雷雄在内,大部分都是当初追随惠安伯张伟等团营十二侯的亲近心腹。

后张伟之子张镧受人唆使故意在军中闹事,猛将常阔海反倒是因为笨重不敌,在演武台上被其羞辱。

中山侯汤昊闻言勃然大怒,亲自出手宰了张镧,并且与皇帝陛下设局,一举将惠安伯张伟等团营十二侯连根拔起,自此以后团营交由武定侯郭勋负责,而中山侯汤昊得以独掌京军。

雷雄这些罪囚经过了一场血腥选锋,随即被编入斩配营,一直都是戴罪之身,哪怕此刻除夕将至,其余五营将士全都放假了,斩配营却还在值守还在操练。

如果不立下军功,他们这辈子,就难以洗刷这份耻辱。

雷雄跪倒在地上,诚恳开口道:“末将雷雄,多谢侯爷大恩!”

汤昊见状点了点头,出言安抚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安心做事就是!”

随后他看向了马永和邓伯颜二人,沉声道:“此行你们的第一要务,是保证自身安危,必要时候可以与大内氏、足利氏虚与委蛇,本侯给你们这个权利,吹牛也好夸大其词也罢,随便你们怎么扯!”

听到这话,马永和邓伯颜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第二要务,则是想尽办法,挑起倭国的内斗,比如促使大内氏拥立足利义材复辟,反攻倭国京都,只有倭国乱起来了,我们才有借口插手其中,将这弹丸小国卑劣民族摁死在地上!”

听到这话,众将顿时沸腾了。

他们正愁没有机会建功立业呢!

这要是能够一口气灭了整个倭国,那怎么说也算是正儿八经的灭国之功啊!

皇帝陛下开疆拓土,给自身武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这些将士自然也少不加官进爵!

再者,众人对那倭国一直都没有什么好感。

事实上从洪武年间,倭国不听天朝号令,擅杀大明天使开始,整个大明朝野对这些卑劣倭人都没有好感。

再加上这些年来,从大明立国至今,倭国始终劫掠袭扰大明沿海地区,沿海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那就使得大明对这倭国倭寇更是深恶痛绝了。

如果有机会,彻底踏平这个弹丸小国,没有人会拒绝!

只是汤木喜欢动脑子,他不合时宜地提出了质疑。

“侯爷,那些文臣缙绅会答应吗?”

汤昊闻言笑了笑,镇定自若地开了口。

“放心,他们肯定会答应的!”

“你们此去倭国的第三要务,就是帮助队伍里面那些文臣缙绅,打探到石见银矿的具体消息!”

“只要坐实了石见银矿为真,那我们出兵倭国,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任何人都阻止不了!”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众人开始议论纷纷,显得很是兴奋。

但汤木却是满脸骇然地看着汤昊,道:“侯爷的意思是那座石见银矿藏银上亿是真的?”

听到这话,众将也是顿时愣住了。

藏银上亿?

这他娘地竟然是真的?

“本来就是真的!”

汤昊大笑开口。

“本侯可从来没说过,这是假的啊!”

“只要证实了此事,那些文臣缙绅连同他们背后的各地士绅,绝对会坐不住了!”

“到时候就算本侯不愿意出兵,他们也绝对会逼着本侯出兵,势必要去抢占那座巨型银矿不可!”

“不然,本侯为什么要故意放出这个消息?”

石见银矿,从日本战国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前期都是日本最大的银矿山,其产银量在十七世纪占了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汤昊就是要用一座倭国的银矿,作为杠杆,撬动大明这些士绅缙绅行动,逼迫他们促使朝廷出兵倭国!

而只要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么就会带动大明水师和造船行业的发展!

没有战船,你拿什么运银子回来?

没有水师,你拿什么从倭寇手里面抢银子?

以这些大明士绅的贪婪本性,他们绝对拒绝不了白花花银子的诱惑!

“当然,天锡伯颜他们去倭国征战了,你们也不要闲着!”

“都准备准备,开年之后,本侯带你们出去建功立业,先杀些小杂鱼打打牙祭!”

众将闻言一阵欢欣鼓舞,跟着中山侯不用动脑子,只管立功即可,这是他们最乐意见到的局面。

等众将散去之后,汤昊单独留下了马永与邓伯颜二人,再次嘱咐了一些细节,并且提醒他们一有机会就要向大明传递消息,以便汤昊可以根据局势及时做出应对。

不然,他们二人带着两千战兵,隔着汪洋大海身处异域之地,还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马永和邓伯颜听后眼睛都红了,誓死保证完成任务。

汤昊笑着宽慰了几句,随后就入宫参加廷议。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些文臣缙绅能选出什么阵容来。

文华殿,君臣齐聚。

这一次老首辅没有废话,直接开口念出了名单。

大明此次派遣出使倭国的使团,共计九十七人,再加上行人司近百名官员,那就是差不多快两百人了。

大明朝廷专门设有行人司,以取周礼秋官:“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中之“行人”之名,行拄节奉使之事。

行人司置“司正”及左右“司副”,下有“行人”若干,皆以进士充任,故官位品秩为正八品以上。

行人专掌传旨、册封等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等诸事,皆归其掌握。

此外皇上的圣旨亦由行人携带,至时予以宣读。

在京官中,行人的官阶虽然不算高,但能常陪同于皇帝身侧,执皇上圣旨,传帝王旨意,声望甚高,升转极快,初中进士之人,皆以任此职为荣。

只是这个规模,饶是小皇帝看了,那也是懵逼了半天。

而汤昊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文臣缙绅真是大手笔,为了银子连他妈的脸都不要了!

正常一个出使他国的大明使团,正使一人副使一人,最多加上一些随行官员但也不会超过十人,然后就是行人司官员二十余人,总体人数确保在五十人以下。

现在倒是好了,因为一座藏银上亿的石见银矿,大明天团规模直接扩张到了近两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