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悔恨(1 / 2)

锦衣卫诏狱。

通政使张缙浑身是血地匍匐在稻草上面。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满脸惋惜地看着他,忍不住轻声开了口。

“张大人,何苦如此呢?”

“你历事三朝素有贤名,何必非要做出这些事情?”

张缙惨笑了一声,凄声道:“不管缇帅信与不信,此事都并非本官做的。”

“通政司乃是天子耳目喉舌之司,本官又怎会做出故意扣留奏章致使反贼作乱这等国贼行径?”

牟斌闻言眉头一皱。

他确实不相信此事是张缙所为。

因为这个张缙确实名声不错,历事三朝,始终一节,为官清正,是位出了名的贤才干吏!

不过上一次,张缙受到李东阳和刘大夏唆使,在黄兴辅、朱懋恭等人算计中山侯的时候,出了一把力,极力请求皇帝陛下派遣中山侯汤昊即刻率军前往青州平叛。

事后皇帝陛下反应了过来,明白了自己和中山侯这是遭人算计,因此自然也盯上了这个张缙。

不过从表面上来看,张缙的作为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有人造反作乱,朝廷自然应当立刻调兵遣将前去平叛,他不过只是顺水推舟罢了,自然也算不上什么过错。

因此那一次,皇帝陛下并没有急着对这张缙动手,只是派遣厂卫暗中盯着此人。

直到这一次,通政司内有人故意扣留兵部左侍郎熊绣奏章,致使军情贻误响马贼造反作乱,皇帝陛下终于不再忍受,理所应当地怀疑到了通政使张缙身上,直接将其打入诏狱严刑拷问。

上一次,张缙表面上没有任何罪过,所以皇帝陛下也不好动手。

但是这一次,分明就是有人故意为之,那张缙这个通政使自然脱不了干系。

然而经过一系列严刑拷问后,张缙却是始终没有松口,而且看他这态度架势,好像对此事当真不知情。

一时间,牟斌不由有些犯难。

他思索片刻之后,还是问出了一个问题。

“张大人,上次你为何要推波助澜,算计中山侯?”

听到这话,张缙没有回答,而是选择了沉默。

“据锦衣卫探查得知,昔年那刘大夏曾对你有提携举荐之恩,对吧?”

“你上一次之所以这么做,到底是不是受那刘大夏唆使?”

“或者我们敞开天窗说亮话,刘大夏、李东阳这些湖广乡党,究竟有没有参与勾结倭寇走私谋利一案?”

张缙闻言身子一颤,还是没有回答。

他该如何开口?

刘大夏和李东阳对他可是有着提携之恩啊!

仕途提携之恩,重于泰山,不是那么好还清的。

他张缙为官至今,从未做过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可就是因为那一次的错误选择,结果招致了皇帝陛下的忌惮与猜疑,给今日这场无妄之灾埋下了祸患。

不用怀疑,此事过后,他张缙就算没有被罢官,仕途之路恐怕也会就此断绝了。

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了。

张缙只想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仅此而已。

“缇帅不必再问了。”

“张某只求一个问心无愧,仅此而已。”

得到这么个答案,牟斌也忍不住有些动怒。

“好一个问心无愧!”

“但你张缙想过没有,那些混账侵吞国利贪腐受贿,难道就是对的吗?”

“真是愚不可及,你就等着”

话音未落,一人匆匆赶了过来。

“大人,东厂那边传来消息,人已经找到了。”

“此人是正五品的通政司参议,得知事发后已经畏罪自杀,独自承担了罪责。”

“另外东厂传来消息,将张缙转为右副都御史,专司督察水道运粮,同时兼任剿灭淮南盗,即刻离京不得有误!”

牟斌听后暗自咋舌,皇帝陛下连个太监都不派来,就给了一道口谕,显然是对这张缙意见很深呐。

而且从大九卿之一的通政使,贬为右副都御史,这个惩处也不可谓不重,至少这张缙若是以后做不出什么出彩的政绩,那他这辈子就会止步于此了。

“张大人,都听见了吧?”

张缙艰难地硬撑着起身跪倒在地上,然后恭恭敬敬地叩头谢恩。

“罪臣张缙接旨!”

与此同时,乾清宫内。

朱厚照还是很不爽利。

“区区一个正五品官员,他是疯了还是傻了,才会做出扣留奏章这等杀头大罪?”

“大珰,杨师,你们说说,这到底是何人所为?”

陈宽没有吭声,因为杨廷和在场,他没必要开口。

杨廷和思索了片刻,最后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陛下,此人既然畏罪自杀,那就意味着线索到这儿就全断了。”

“而且其背后势力能够做到让一名正五品的官员以自杀承担罪责,那么自然不容小觑,甚至是众多势力。”

“眼下直隶有叛军作乱,京师上下人人自危震动不安,臣以为还是莫要再节外生枝的好。”

杨廷和是朱厚照的帝师,这么多年教导下来,他自然了解朱厚照的脾气秉性,说白了朱厚照就是咽不下这口恶气,还想着让厂卫继续追查,甚至做出兴大狱之举。

朱厚照听了杨廷和的劝谏,也不由皱了皱眉头。

响马贼叛乱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朝廷就算想要隐瞒消息也压根瞒不住。

毕竟直隶就在京师旁边,那些反贼杀官造反,这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怎么可能隐瞒得了。

是以整个京师上下现在确实是有些不安,对此次叛乱一事颇为关注。

而这恰恰也给朱厚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为野人汤昊此刻正在故意拖延时间!

“说起来,汤侯的做法,你们怎么看?”

朱厚照再次开口,询问两名心腹的意见。

陈宽低声道:“皇爷,汤侯此举恐会引起非议,势必会有大量朝臣弹劾攻讦!”

他这句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却是在旁敲侧击地表达态度,那就是支持汤昊的残酷做法,利用这支反贼清洗掉直隶境内的士绅乡绅,重新将他们兼并的田地分配给百姓!

为什么?

因为陈宽是宦官,而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自然一切行为都要从皇帝陛下的利益角度出发。

中山侯汤昊这么做,他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吗?

除了背负更多的骂名,除了遭受天下士绅的攻讦弹劾外,他还能得到什么?

说到底,人家这是在为陛下尽忠,为大明尽忠啊!

那为什么不予以支持呢?

陈宽表态之后,朱厚照扭头看向了杨廷和。

这位新晋内阁首辅,在短时间内就展现出了颇为高超的手段,至少在厂卫探查到的消息可知,已经有不少朝臣官员尊称杨廷和为“元辅”。

元辅,这是对于内阁首辅的尊称,比如弘治首辅刘健那般,连朱厚照都得尊称他一声“元辅”。

而那李东阳,靠着勾结宦官阉人上位,继刘健成为内阁首辅,但朝臣官员却压根就不买账,直接称他为“李学士”,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是所有的内阁首辅,都可以得到“元辅”这个尊称。

而杨廷和仅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降服部分朝臣官员,足见其能力手段。

杨廷和思忖了片刻,沉声道:“汤侯此举虽然略显酷烈无情,但于国有利于民有利,陛下自然应当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