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嫂子跟周先生两人先后出嫁,嫂子嫁到了京师。”
“周先生则嫁去了湖北,夫家在当地颇为殷实,只是家大业大规矩也大,连嫂子跟周先生两人的平日书信往来也要管。”
“从那之后,嫂子跟周先生就断了音讯,只从周先生父母那里知道,周先生曾经在婚后生下一子,只长到五岁就不幸夭折,从那之后周先生就再未有过生养。”
“去年的时候,周先生突然回到塘沽,嫂子才知道原来周先生已经丧夫三年有余了。”
“她膝下没有子女傍身,也守不住家财,本是想着能够尽早回塘沽娘家过活的,但是夫家规矩大,却是断断不肯,周先生就被逼着为亡夫守孝。”
“直到去年,周先生的公婆先后过世,夫家换了当家人,情况才有了回转余地,周先生的父母凑足了彩礼钱,这才把周先生赎了出来,周先生费尽辛苦才总算回到塘沽。”
“经历这些,周先生已然没有改嫁的心思,况且她生子的时候伤了身子,以后不会再有生养,这样的情况也嫁不到好人家,她不想将就,只是也不想一味儿待在娘家。”
就冲着肯出彩礼赎她出火坑,也知道周先生的爹娘肯定是十分疼她的。
周先生没有再嫁的想法,她的爹娘也支持,让她安心在娘家住下,周先生的弟弟也没有不乐意的,还表示以后会让孩子孝顺长姐,为长姐养老送终。
之前就是周先生的弟弟千里迢迢前往湖北把周先生给接回塘沽的,可见弟弟也是心疼长姐的,但是弟媳的脸色却不好看,周先生虽然住在自己家,但是心里却不踏实。
如今还是爹娘当家,倒是没什么,但待到爹娘百年之后,她难免处境尴尬,又怕弟弟弟媳因为她夫妻不睦,所以,周先生就未雨绸缪起来。
“周先生原本想着靠自己精湛的绣功养活自己的,但是奈何她父亲却咬死不肯让她出卖自己的绣活,认定她这是丢他们周家的脸,周先生只能作罢。”
说到此处,维珍颇为无奈,摇头叹气。
跟嫂子的父亲比起来,周先生的父亲明显迂腐得很,要不然也不会让周先生打小裹小脚,虽然他明显也心疼孩子,但是跟家族的名声脸面比起来,女儿的想法又是不值一提的。
“嫂子就是这个时候回的塘沽,知道了周先生的遭遇跟想法,再跟兄长商量之后,嫂子就出面请周先生来定州给慧娴慧妍做女先生,周先生的父亲这才松口。”
听到这里,四爷其实已经能明白维珍的想法了。
“所以你觉得周先生之类的女子太过艰辛,所以想着帮她们一把?”四爷问。
维珍点点头又摇摇头:“其实周先生的情况并不算太糟,至少她的娘家能为她托底,她还有刺绣画画的本事,所以不存在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