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主!”
“前方约二十里便到了天山峡谷,过了峡谷便是伊吾地界!”
天山峡谷往高昌方向二十里地,约莫五千士兵组成的一支军队,由西向东前行。
队伍中彩旗迎风飘扬,旗帜样式相同,其上文字有汉文、突厥文和粟特文。
骑兵后面跟着三百辆满载马车,像是在转运粮草。
麴文泰接任高昌国君仅五个月,此前从未到访伊吾。
在高昌国或是其他西域诸国,称君主为国主亦或是王上。
君主之下的谋臣官职仿汉王朝制度,有长史和大相,其兄弟、儿子一般掌管军队担任主帅。
高昌的长史麴雍,奉命朝贡大唐皇帝以示友好。
几天前从长安返回西域,如今还在京畿之地岐县境内,尚且未知西域联兵进犯伊州之事。
“嗯,如此这般前行即可,不必急于走路!”
麴文泰亲自领兵五千,运送三千石粮食前往伊吾交界处山脉,五天时间行进不到三百里地。
速度不快也不慢!
此前五十车‘粮草’,确实是资助西突厥与西域联兵。
在西域行军作战有一点好处,无需为战马准备草料,只需寻得一块平原放牧即可。
眼下运送途中的三千石粮食,麴文泰却不知最终落入谁手。
若西突厥十二万联兵胜了伊吾,那便是麴文泰按照此前约定,为联兵资助粮草以表诚意。
反之,则为高昌国向大唐示好的礼物。
向东二十里,天山山脉峡谷通道,高昌国入口方向。
有一伙二十多人的商队欲从峡谷通过,被远征军火箭兵给拦了下来。
“峡谷两侧山体碎石崩塌滑落,马车无法通行,还请诸位原路返回!”旅长公孙武达亲自与商队解释缘由。
此处峡谷自汉代起,便是关中与西域来往的必经商道。
正常情况下,沿途诸多国家的城池守军,都不会为难扣押过往商旅。
商队中有汉人也有胡人,一般西域商人都精通汉语。
“敢问将军……来自何方?”开口问话的是一名伊吾货商。
公孙武达打量着对方,本不想与胡人多作解释,思量片刻耐着性子答曰:“大唐帝国远征军,三师二旅!”
“远征军?侯爷麾下远征军?”
商队中几名汉人先前不敢开口,返往大唐与西域行商,不能单从面相上判断对方是否汉人。
西域诸国亦有不少汉人面孔,却不算大唐子民。
何况此地位于高昌国境内,唐军按理不应该出现在峡谷。
“将军,小的来自河西昌松县!”那名汉人将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几经翻找掏了出来递给公孙武达。
并催促同伴拿出身份证,“快,将身份取出呈给将军视查!”
刚才那位开口问话的伊吾商人,也掏出了身份证,他现在也算是大唐子民。
“不必了!峡谷通道确实无法……”
公孙武达摆了摆手,话未说完,却见峡谷通道内从伊吾方向过来一支骆驼商队。
“额~由东向西骆驼尚且能走,朝东面而行却是不能,诸位还是原路返回吧!”公孙武达挥了挥手,示意火箭兵摆开架式挡在商队面前。
师部下过命令,敌军开始撤逃,峡谷通道由西向东禁止通行。
以防过往商队偶遇溃逃敌军,透露峡谷有设防。
河西商人很精明,大概看出了其中门道,转身向同行的其他商旅拱手道:
“诸位请了!来时十五里处有一酒堡,洪某请各位品尝高昌美酒,还请赏脸才是!”
众人见此不再勉强进入通道,汉人尚且被拒,他们作为别国之人更加不敢强闯。
随即,二十几人调转马车返回高昌国地界。
旅长公孙武达总算松了口气,挥手示意火箭兵各归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