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九百四十九章 成了一种传统

第九百四十九章 成了一种传统(1 / 2)

耿氏摇摇头,苦笑着说:“原来是这样。”

如果早知道这些,她也不会现在这样。

嫡子的重要性不用说,圣上能注意到这一点,皇家的子嗣自然不用担心。

“那适婚年龄是多少?”

对于徐永宁,耿氏已经把他当成了亲生儿子,为了家族,这点事必须弄清楚。

“适婚年龄是十六岁左右,要是生孩子,最好在二十三岁前后,这时候肾气平衡,筋骨强健,头发长到最长,身体也最壮,生完孩子也容易恢复。”

说着,汪招娣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她今年正好二十三岁,不知道是不是夫君在安慰她,但她更愿意相信夫君。

对于这种关系家族传承的大事,耿氏当然非常重视。

娶了个不贤惠的妻子,可能把三代人都害了,一旦出事,整个家族都可能垮掉。

“我真是学到了不少,说来好笑,我已经给永宁挑好了媳妇,看来这事得先搁一搁了。”

正妻可不是随便就能叫来的,所以才会有“升官发财、死老婆”的说法。

耿氏说完,看着唐云燕,看样子这姑娘是想进宫,但皇上觉得她年纪太小了。

男人纳妾,无非是为了让家族有子嗣延续,只有儿孙满堂,才能保证家族血脉不断。如果正妻能调养好身体,多生孩子,主脉自然没问题。

在这样的想法下,耿氏明白皇上的做法。

“永宁还年轻,姑母可得盯着点,我说的是女子,男子也一样。”

汪招娣听了,掩着嘴轻笑:“皇上对济儿管得很严,连吃喝锻炼都特别注意。”

“对,对,皇后娘娘,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听皇后讲了一套又一套育儿经验,耿氏也动了心思,想学一学。

几个女人聚在一起,话题自然而然就打开了。

另一边,在大厅里。

陈循拜完年,就离开了王府,卢忠和刘勤却留了下来。

“说吧,有什么事?”

朱祁钰靠在椅子上,看着两人带来的东西问道。

“回陛下,您看看这些银子。”

卢忠抱拳说道。

朱祁钰拿起一块银子,看起来很粗糙,完全不像大明的银锭,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卢忠不会无缘无故来见他。

“别绕圈子,直接说重点。”

朱祁钰不耐烦地说。

“陛下恕罪,这块银子不是咱们大明的,是日本的。”

卢忠赶紧起身请罪。

“日本的银子?”

朱祁钰眯起眼睛。自从朱元璋禁止民间私自买卖,外国金银只有通过朝廷才算合法。能送到皇帝面前的,一般都是经过重新熔铸过的。而卢忠拿出的是日本的银块,不用说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从哪儿来的?”

朱祁钰平静地问。

“辽东旅顺口。”

卢忠回答,然后退到一旁,让出位置,介绍道:“陛下要经营辽东,我就让唐兴去打探,说是从宁远伯府里流出来的。”

“宁远伯?”

朱祁钰皱眉,兴安便开口解释:“宁远伯,是女真族归附后,李英家族三代人,因为军功被授予铁岭卫指挥佥事,后来升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赠太傅兼太子太保,封宁远伯,现在是李春美。”

一个称职的秘书,就要在老板需要的时候及时帮忙。

辽东有李家,和另一个李家不一样,这支李家是女真人在洪武年间归附的。

朱祁钰想到一个人——李成梁。

那是晚明时候的李成梁,出身于辽东一个有名的军事世家。

他之所以知道这个人,是因为努尔哈赤就是他一手带大的。

他曾经利用努尔哈赤来控制女真地区,只要努尔哈赤表示臣服,就给他官做,给他地盘,把努尔哈赤养得肥头大耳。

后来努尔哈赤势力越来越强,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也就是后来的大清。

正因为这样,朱祁钰才会想起这个人。

一个对大明忠心不二的人。

他望向刘勤,问道:“你的瓷器呢?”

“也是一样的。”

刘勤低着头回答。

朱祁钰理清了思绪。

旅顺口是以前望海涡一战明朝击败日本的地方,后来官方贸易开放,这里开始有了利益。

李家就是从这个时候慢慢发展起来的。

他不停地敲着桌面,深吸一口气。原本打算让范广去旅顺口,因为他熟悉辽东,到时候和石亨隔海相望,足以震慑京畿所有港口。

过年的时候,往往不太平。

“朕知道了,唐兴有功,赏赐等同百户,不要惊动其他人,兴安,你配合卢忠。”

辽东虽然属于九边重镇,但如今大明对那里的控制并不牢固,现在还不是大张旗鼓的时候。

让东厂和锦衣卫一起行动,算是对人力的一种补充。

“臣,领命。”

兴安低头说道。

“卢忠,你也一样,派人去辽东,南边就交给厂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