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挑起战端(1 / 2)

收拾完工具后,没什么事做,大夫就和李狗蛋聊了起来。

他兴奋地说着,这几个月对医家来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医院和医学院一起,对外邪、经络这些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想给这些模糊的说法一个明确的定义。

从古书里挑选精华,去掉那些迷信的部分。

因为医学圈子小,所以在京城影响不大,而且研究阶段也没有公开成果。

但即使这样,显微镜下各种细胞显现出来,已经让很多医家开始对“外邪”这个笼统的说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现在,真正的外邪出现了,作为医家,怎么能不激动?

面对这位大夫,李狗蛋心里竟然有点害怕。

这种害怕是因为,明明发生了坏事,在大夫眼里却成了难得的机会,简直像疯子一样。

特别是说到要把以前那些

的人

解剖时,更让李狗蛋恶心反胃,但在大夫看来,不过是换个地方受刑罢了。

好不容易找个借口推脱掉,李狗蛋赶紧从帐篷里跑出来,跑到角落里吐了个干净。

过了一会,李狗蛋才缓过神来。

他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也能看出,现在的医生似乎更专业了一些。

不久之后,董宿等人回到营地,立刻向罗顺要求多准备一些帐篷,让病人统一住进去,方便医生随时观察病情。

罗顺点头答应,随即指挥士兵开始扩建营地。

这段时间,医家们也统一洗了澡,换了衣服,然后聚在一起。

“城里人多,虽然居家隔离可以控制,但我还是建议全城消毒。”

一位大夫说道,其他人也都点头同意。

董宿接着说:“百姓可以发艾草,街边水沟让军士撒上石灰。这次瘟疫虽然没天花那么严重,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说完,董宿看向大家,沉声说道:“病人的状况不同,用药也不一样,有的身体虚弱不能补,有的体寒容易生病,但目前主要问题在风寒,我需要一副适合大多数人的药方。”

确定了方向后,医师们开始各自发表意见。

现在的医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死板地照书看病,因为中医讲究因人而异,每个大夫都有自己的治病方式,有的喜欢用重药,有的则喜欢慢慢调理,方法多种多样。

大宁现在有这些医生在,没人再想着出城了。

毕竟连太医院的御医都来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放心的呢?

京城这边,朱祁钰看完董宿的汇报,身边站着刘纯,他是皇帝身边的医疗顾问。

他大致看了一眼,就判断是流感。

后来到了换季的时候,流感总是反复发作,一到春天,大城市里的发热门诊和呼吸科总是人满为患。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比以前方便多了。

“刘大夫,你们对这些外邪,了解得怎么样?”

朱祁钰放下奏折,问刘纯。

面对皇帝,刘纯不敢马虎,也不敢含糊,因为这新医学,就是眼前这位皇上推动起来的。

“回陛下,臣用显微镜看了很多样本,发现这些外邪——也就是细菌,会进入人体细胞,造成伤害,这就是所谓的外邪……”

刘纯把自己最近的研究和体会说了出来,这些内容以后都要写成书。

朱祁钰靠在椅子上,认真听着。他其实不太懂这些,但在刘纯和董宿眼里,自己好像理所当然应该知道似的。

细胞的发现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突破,解剖学之类的东西,古代也有人研究过,不然也不会有经络这样复杂的理论。

现在,太医院和医学院才刚刚起步,跟刘升他们做物理研究一样,都在艰难地摸索阶段。

等刘纯说完,朱祁钰才问:“那大宁那边的情况,大概什么时候能解决?”

刘纯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下思路,说:“按照陛下的卫生管理方法,前五天要全城消毒,纠正百姓的不良习惯,还要改善饮食结构,最后再用药物辅助。”

说了一大堆,刘纯还是没给出具体时间,只说:“事情要靠人来做,还得看当地的情况,臣不敢随便下结论。”

“听你这一番话,跟没说一样。”

朱祁钰早就料到这个结果,自己是皇帝,在他面前谁敢轻易拍胸脯保证?

说完这话,朱祁钰没给刘纯解释的机会,接着说:“也不是怪刘大夫,新事物需要时间,朕不强求结果,但经验总结和后续研究不能落下。”

从大宁的事谈到学院的事,医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朱祁钰只是希望这颗种子能慢慢生长起来。

刘纯离开后,朱祁钰继续批阅奏折,很快又停下来。

缉事厂送来消息:山东曲阜孔府犯下了不少罪行,

了四十多个妇女,霸占百姓土地多达十万多亩。登州外岛的倭寇已经猖狂了二十多年,拐骗来的女子,除了被

的,大多数都被卖给了商人,再由商人送到官府……

这些情报只有朱祁钰和兴安能看见。

他沉默了好一阵子,把奏折放回去,又拿起另一封。

督察御史送来消息:武清伯石亨纵容手下兵丁打扰百姓,未经批准就私自出海挑起战端……

上奏的人,不过是都察院里一个普通的官员,但能到朱祁钰这里,陈镒肯定看过。

稍微一想,就知道陈镒是故意还是疏忽。

朱祁钰叹了口气,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兴安,把陈循、王直和于谦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