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疏散百姓(1 / 2)

于谦摇了摇头说:“这事不该是兵马司管的,我今天也是第一次听皇上这么提。”

国家内部的问题比外面的更麻烦,只要内部安定了,外头的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

当京城里的官员们忙着琢磨内部政策时,

范广带着他的部队从京城出发,前往大沽口。

这次他不仅带了火炮,还带了不少其他装备,沿途的驿站都要帮忙疏散百姓。

王富贵试着往里加了些价格不菲的白糖,结果质量立刻提高了一个档次。

不过那时候白糖还很贵,能用得起的人不多。

虽然贵,但皇帝一挥手,就批了不少白糖给王富贵做实验。

黄泥水制糖法是嘉靖年间才被正式记录下来的,但这不代表以前没人用过类似的方法。

福建和广东的老百姓,在朝廷没插手之前,早就摸索出了类似的工艺,只是还没完全成熟。

朱祁钰是个富有的地主,把黑砂糖炼成白糖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作为皇帝,他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原本没打算搞白糖,毕竟在明朝,白糖虽然贵,但远不像唐朝那样稀有。

军事用途决定了必须降低成本。

朱祁钰直接建了个制糖厂,出手就是收购市面上的黑砂糖,再加工成白糖,一部分送给王富贵,另一部分则在西城卖。

这一下子,黑砂糖的价格涨了,而白糖反而便宜了。

唐朝的白糖是乳糖,现在的白糖白得像雪一样,也让西城的杂货铺赚了不少钱。

当然,这些事情跟范广没关系。

他的任务是把火炮装上福船,测试福船的战斗力。

一路上,路过的人总会停下来瞧一眼大明的重武器,每看一次,对朝廷的信任就多一分。

胡义早就听说了消息,站在城门外等着。

这种新型火炮自从京城保卫战之后,就被传得神乎其神。

胡义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拥有这样的火炮。

毕竟他们只是水师,平时不受重视,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先进的武器,这种机会本来轮不到他们。

范广有任务在身,没跟胡义多聊,只说了几句,就让人把火炮运进大沽口卫所。

这种新型的大将军炮,炮管里有膛线,分轻、中、重三种,按重量来划分。

五百斤以上的算中型,五百斤以下的是轻型,一千斤以上的是重型。

范广这次带来的主要是轻型和中型,因为重型火炮放在城墙上更安全,不适合移动。

胡义跟在范广身后,眼睛不由自主地盯着那些火炮,想到一炮轰下去,骑兵和步兵被炸得血肉模糊,心里一阵发寒。

再想想传说中一炮能杀千人的说法,他竟然也信了几分。

火炮进了卫所港城后,范广召集船匠开会。

他把火炮的基本资料分发给工匠们,然后说:“福船的改进,大家都知道皇上很重视,千万别偷工减料,朝廷该给的都会给,要是有人不知好歹,性命就在一念之间。”

围坐一圈的工匠都知道范广说的是实话。

因为站在他旁边的,是皇上身边的太监舒良。

范广这些话,舒良之前也说过多次,别以为皇上重视工匠,工匠就可以仗着皇恩胡作非为。

越受重视,处罚就越重。

“另外,皇上还说,各位不用拘泥于福船的样式,如果有更好的船型,都可以提出来,如果能造出来而且有量产优势,那就是大功一件,想要什么赏赐,都有可能。”

范广双手撑在桌上,看着众人,严肃地说:“我不多耽误各位时间,朝廷的要求都写在纸上,以后我大明的战舰,就靠各位了。”

说完,范广就离开了大厅,舒良和胡义也跟着走了出去。

等他们走远后,船匠们才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内官,陛下让我带话,造船的事要抓紧,要快还要严。”

走了一段路后,范广和他们拉开距离,才回头对舒良说道。

舒良一听,赶紧朝北跪下,说:“臣一定不辜负陛下。”

磕完头站起来后,他对范广说:“麻烦范都督转达了。”

范广点点头,然后看向胡义,说:“我暂时留在大沽口,等福船能打仗了,我就走,到时候就看你的本事了。”

胡义眼睛一亮,立刻抱拳弯腰道:“就算死,我也一定做到。”

水师中能打仗的将领必须从基层培养,现在最有希望的就是像胡义这样的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