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县领导付出了很大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县改市的指标,县级市。
不过对老百姓没啥用,工资不涨一毛,福利还是那样。
反而造成了很多麻烦。
身份证,户口本,建房证这些都要从县改为市。
企事业单位挂的牌子也都在改县为市。
利好制作广告牌的店铺,生意兴隆。
晚上八点,在怡市一栋老小区的居民楼三楼,石海洋见到了外甥周昱。
他正在和村姑马慧重名的高中英语女老师的小补习班里上课。
十几个补课的学生聚精会神,马老师在用地方特色的发音讲着英语试卷,做考前最后几天的冲刺培训。
数学老师徐涛也在,他拉着石海洋到楼梯口抽烟。
他的课在下一节,暂时木得事。
“徐校长,这马上都要高考了,怎么还在疯狂补课,我们那会高考前都放假几天的。”
石海洋上船这么多年,没关注高考的变化。
考前,不是应该放松一下吗?
说完了,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条华仔递给老师。
徐涛老师们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说道,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我们做老师的很有紧迫感,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前途’,学校大班的教学成绩必须提升,我们也有上进心的。”
“幸运的话也能弄个主任,副校长干干。”
“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钱途’,这培训班学生的成绩更得提升起来。”
“现在老师在外补课的太多了,竞争厉害,如果这十几个学生不能取得好的高考成绩,接下来的学生家长就不找我们补习了。”
“一旦高考成绩好了,很多家长都会找过来,这补习班不光光是我们学校的,其他学校的学生也会来。”
“高考,关系到下一届补习班的学生数量,太重要了。”
“惭愧啊,老石,现在都是这样搞,想当年我们高中时代哪有补课这回事,就是在校老师上上课。”
“唉,有时候我也很矛盾,在学校要是尽全力去上课,那还有谁来补习呢。”
“没有补习班,我们做老师的,生活质量又成了问题。”
“你做远洋船长工资高,无所谓哦,我们小老师的工资,仅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石海洋表示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物质基础很重要。
师道之不复,久矣!
加上每家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愿意花点钱在外补课。
补了课,他们会以为自己孩子肯定会学到比其他孩子很多的知识,高考命中率就会大点。
“那贫困家庭的孩子怎么办?你们收费不少吧?”
徐老师吐出一个烟圈,点点头说道,
“我们这是补习大班,收费不算多,还有很多一对一的,那费用就高了。”
“我和马慧每天放学后,都会忙到半夜,大班结束了,要去一对一的家里去补课。”
“我们这个省是高考大省,家长们都很卷的。”
“不过,对那种成绩特别好的贫困生,学校会重点照顾,我们当老师的也会经常免费提供一些学校没有的复习材料给他们。”
“不过那样的孩子凤毛麟角,多数还是平庸者,唉,寒门出贵子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少!”
说这些话时候,徐老师竟然带着一声叹息。
确实如此,再往后更加卷,你家才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学个英语啥的,都被人家笑话。
“输在了起跑线!”
……
马慧的英语补习结束了,周昱走了出来,喊了声舅舅。
石海洋让他到楼梯口等下,他从牛仔裤后口袋掏出一个信封,递给马慧老师,
“老同学,辛苦了,买点胖大海润润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