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生做事最细心,刻意在手里掂量一番,顿时脸色同样发怔,忍不住愕然出声道:“这饼子确实很重,但它为何如此之重?”
唐青云也拿着一个掂量,随即口中啧啧称奇,推测道:“如此小的一个饼,重量竟然半斤多,由此可以推断,制作手法必然经过几次压实,否则的话,巴掌大的一块不至于重量这般离谱。”
“但是老夫由此反而感觉糊涂了……”
“历来烙饼都是越松软越好,为何这饼子却反其道而行之……”
“多次压实岂不是故意弄硬么?这还让人怎么敢下口啃食啊!”
不愧是唐青云,仅凭推测就猜到了制作办法。
直到这时,杨一笑这才开始解释起来,缓缓道:“此饼有个说法,名称叫做杠子头,乃是朕在南云归来之时途经某地,不经意之间发现的一种民间食物。”
“关于它的制作手法,基本上和岳父你推断的不错,只不过,稍微有一点点出入。”
“这饼子并不是多次压实,仅仅只是一次压实而已,它用的是模具器皿,把一团面放入其中,然后,以壮汉之力用一根木杠狠狠的挤压。”
杨一笑说着抬起两只手,冲着众人比划了一下某种轮廓,继续解说道:“这么大的一团面,压成如此小的一个饼,等到完全压制结实之后,不是放在锅里烙而是放进炉子烤。”
“所以它不是烙饼,而是一种烤饼。”
“不但不松软,反而硬的像石头。”
“当地百姓把它称为杠子头,朕感觉这个称呼确实很贴切,仅从名字就能听出来,这玩意硬的如同杠子。”
说到此处之时,杨一笑顺手拿个饼子敲向小铁锅,顿时一阵咣咣作响的声音,让众人见识杠子头的坚硬。
众人都是精明之辈,很快琢磨出一些眉目,不由道:“难怪陛下刚才会说,这东西直接吃会嘣掉牙……”
杨一笑点点头,继续道:“所以它不能直接吃,需要用力掰碎了熬煮,小小一个杠子头,可以熬煮一大锅。”
如果是后世之人看到这东西,立马会联想到部队之中的压缩干粮,而如果是山东百姓看到这东西,则会生出一种‘俺们杠子头就是这么硬’的自豪。
没错,这是杨一笑归程途经山东益县发现的一种民间食物。
这时代的益县是哪里呢?
乃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蔬菜之城寿光。
历来山东百姓的牙口坚硬,最硬则是益县和沂州府,原因是益县吃杠子头,沂州府则是吃煎饼。
这两样食物都属于极耐储存的情况,制作出来能保证一个夏天不变质发霉。
古代可没有冰箱,因此不发霉的缘故稍微想想就能明白,硬,非常的硬,而且,几乎不含任何的水分。
沂州府的煎饼稍微好一点,用力撕咬勉强是能咀嚼下咽的,然而益县的杠子头不能,这玩意直接吃的话根本啃不动。
【这里特别备注一下,如果有临沂一带的朋友别挑刺,咱们现在临沂吃的煎饼和古代不一样,古代沂州府的煎饼非常的考验牙齿】
总之一句话,无论杠子头还是煎饼都很硬,但它优势非常明显,极耐储存可以保证一夏天不发霉。
炎热的夏天尚且不发霉,春秋乃至冬季就更不用说了,家里如果存有几筐杠子头,全家七八口人好几个月都不用担心会挨饿。
所以,杨一笑才意识到了这种食物的好处!
如果用于赈灾,简直是个大杀器。
大唐各级官衙再也不用犯愁开设施粥,并且还要保证一天两个饭点不断火……
只需要向灾民发放这种杠子头,然后给七八口人配备一个小铁锅,那么,百姓饿的时候自己就能煮东西吃。
……
【第四更送上,后面紧跟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