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城中!
唐青云乘坐的也是牛车,回到了灯火通明的家中。
之所以灯火通明,是因为都在忙碌,唐家不算大族,但也有一百来口,这都是老唐的族支亲人,在古代巨族投奔一个发达者的情况很常见。
当初老唐穷困潦倒,靠着妻子织补耕田,但其实一个女人哪能供养读书人的开支,因此全村老老少少都是有所帮助的。
并且不是那种偶尔的帮助,而是全族都把希望压在他身上,你家节省一口粮食,他家凑个三五铜板,这才让唐青云能坚持读书,购买昂贵的笔墨纸砚。
族人鼎力相帮,古代也很常见。
原因是底层太过艰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不一定看到个希望,所以一旦族里出现个苗子,必然全村上下振奋起来。
哪怕是咬牙硬撑,也要把苗子拖起来……
因此,唐青云才能坚持科举好几次,最终通过一鸣惊人的方式,成功中举并且一路腾飞。
先是童生,再是秀才,然后举人,直到进士!
没错,唐青云当初是一路杀到的进士,如果他只考中举人的话,不可能一当官就是县令。
所谓三榜之进士,先入翰林中……
只要稍微熬一点资历,外放做官的时候起步就是县令。
族人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老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当他赴任泾县之时,直接带上了全族老小。
一县之令,非同小可!
在古代号称百里侯,乃是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
不但可以照顾自己的家室,而且有能力让所有族人过上好日子,况且那时候云朝的官场黑暗,上上下下全都明目张胆的贪腐,因此,老唐仅用半年时间就让族人富裕起来。
首先是吃穿,其次是产业,他明面上刻意放纵妻子贪钱,私底下则是照顾族人们变富。
唯独有一点遗憾,住处不能聚族而居,作为县令,按规定府邸设在县衙,因此族人只能自购宅子,分散在当初的泾县县城。
当时那真是唐青云的一大遗憾,因为在古代唯有聚族而居才能算是进入了家族兴旺的阶层。
他毕竟只是个白身崛起的官,县令之职虽有权力但有上限,能照顾族群日子变好,但没有实力托起整个族群,
直到……
女儿嫁给杨一笑,他把一切投注压在女婿身上,整个唐氏族人也再次齐心协力,豁出去所有家底随着他一起扶持女婿。
从弱到强,越来越强!
终于女婿开国称帝,封他为中书省宰相。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女婿是个厚道人,不但对他有所回报而且对整个唐氏有所回报。
比如对唐氏族中的年轻一代,只要是读过书的都安排了差事,而如果是在军中效力情况,本则是随着女婿起家过程的征战获取功勋,因此,有好几个小辈如今已经升到了偏将级别。
……
有付出,得回报,族群的日子越发兴旺,终于达到聚族而居的级别。【注:在古代,能聚族而居代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