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铁詹事,韩总督悠悠的吐出两个字来。
搬家?
哦!搬家!
无论他是否乐意,官职的升迁,让铁詹事必须搬进朝廷准备的学士府邸。
崭新的铁学士府,将成为皇城内的权贵们关注的对象。
想到从此与阴谋为伴,铁詹事不由得一阵头痛。
“府中清净,你才能心无旁骛,记住,有困难——向陛下求助!”
吐出一口浊气,韩总督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透着智慧的光芒。
铁詹事缓缓起身,弯腰谢过!
————
接替铁詹事的,是孙皋陶。
孙皋陶,前密国的相国,如今是詹事府的左春坊大学士。
当然,从现在开始,应该称呼他为孙詹事了。
二人的办事效率极高,短短两日,就完成了交接。
铁詹事启程回京,孙詹事将他送至城外。
直到此时,河西巡抚才知道一个大概。
京城!
乾清宫内,皇帝同礼部商议。
商议的内容,居然与梁国的二公子有关。
这位年轻的二公子,就是梁王的次子。
“陛下,礼部派人前往京畿迎接,这与礼制不合。”
高尚书冲皇帝拱手,面有难色。
“要是符合礼制,朕还有必要同你们商议?”
放下手中的奏折,皇帝缓缓起身。
“陛下,那此事能否低调处理?”
“不行!”
皇帝轻轻摇头,开始在殿内踱步。
高尚书同两位侍郎迅速交换了眼神。
“既然陛下有令,臣回去后一定找到依据。”
如果不能为皇帝解决麻烦,这官帽未必戴得稳当。
“态度不错,不过你可知朕的用意?”
皇帝转头看了高尚书一眼,语气温和。
高尚书哪敢说知道,急忙弯腰请皇帝明示。
“朕要让这位二公子体会到从未有过的重视。”
皇帝语速平缓。
这三位礼部的大佬都是人精,很快就明白过来。
“陛下,既然如此,那就由韩侍郎前去迎接。”
高尚书向皇帝请示。
皇帝应允!
三人弯腰告退,皇帝命高尚书留下。
“韩旷在礼部的表现如何?”
走上好几个来回,皇帝的声音这才在殿内响起。
高尚书明白皇帝的栽培之意,很是夸了几句。
“这一场风波,礼部只有数人参与,朕心甚慰!”
皇帝从不吝啬自己的鼓励。
“臣御下不严,请陛下责罚!”
高尚书冲皇帝弯腰请罪。
之所以有如此反应,倒不是他矫情。
从侍郎到尚书,高尚书在礼部经营多年,在他的认知中,礼部应该是铁板一块才对。
这一次礼部虽然只有数人跪在金銮殿外,可这些人中,却有三位郎中。
郎中虽然官职不高,却是衙门的中坚力量。
皇帝挥一挥衣袖,命高尚书直起腰来说话。
“除了梁国的二公子,徐王府的那位五公子,也要礼遇!”
最后二字,皇帝刻意加重了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