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怎么样,广播里说的一点都不清楚!”
有人瞪着眼问道,周围人竖起耳朵,其实广播讲的很清楚,还特意重复一遍。
“每周加班三天,有人带着学习,算加班费;一个月多发五块钱补贴,每个月跟新任副厂长吃一次小灶!”
“新任副厂长?谁啊?”有人疑惑不解。
“赵成,就是技术科的那个,这两年念完大学,回厂里担任副厂长,以后专管生产!”
人群一阵沉默,一时间没能接受这个信息量。
被拉过来的职工趁机离开,一溜小跑赶往车间,留下十几人在角落发愣。
“大学......两年就能念完?”
“起码四年吧,厂里这两年来了几个大学生,最长的一个读了六年!”
“他还不到三十吧......人比人气死人。”
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听到这句话瞬间感同身受,却没发现说话的人正悄悄脱离人群。
待到众人发现时,那人已经跑远。
“我记得不到四级的职工,报名是要车间主任举荐的......”
闻言,众人忽然转向,往车间方向跑去。
..........
轧钢厂出现了一个怪异的场景,明明是吃饭休息时间,但一小部分人匆匆回到车间,工作的时候眼里冒光。
还有些人找上了车间主任,要求加班,提高产量。
这种场面,已经两年没见过了,从上到下各级领导都很欣慰。
但欣慰之余也有几分担忧。
福利可是要实打实给出去的,厂里能给的支援有限,大部分是新任副厂长赵成掏腰包。
要是灾荒再继续一两年,哪怕赵成关系广,恐怕也撑不住。
现在也只能期待这个攻坚小组能弄出些名堂。
整个下午,车间里的工人热情高涨。
特别是车间主任巡视经过的时候,就差把积极两个字写在脸上......或者刻到车间主任眼睛里。
“自打饥荒开始,就没见过这个场面!”
几个车间主任站在走廊,听着里头的机器声,不时点头。
“现在四九城各个厂子产量基本都是刚达标,上个月还听说配件厂的厂长被部里训了一顿,好像是注水了。”
“要是下半年一直保持这股子劲头,咱们厂说不定能得个表彰!”
“难!”有人泼了盆凉水,“这可是赵成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有魄力!”
三人琢磨了良久,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没人知道饥荒还有多久,都是在忍耐,这个时候通过待遇来激发积极性,确实有魄力。
若是饥荒继续下去,说不定哪天赵成就要失信于人,这第一把火就熄灭,往后的工作就不好开展了。
“赵工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你们车间那几个好苗子,这次要推荐哪个,咱们手里的名额可是有限的!”
几个车间主任相视一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他们看不懂大战略,那就把任务做好,手里的推荐名额,既是权力,更是责任。
要是推荐了一个蠢货过去,副厂长这一把火,烧伤几个不称职的车间主任可一点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