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最终,曹文诏带着三千兵力前往甘肃,到了真宁,正好和起义军的一部分军队撞上,双方展开激烈交锋。”
“但曹文诏很快就落到了下风——因为起义军在刚刚碰到曹文诏没多久,就看出来了曹文诏的巨大弱点:轻敌,寡谋。”
“虽然起义军已经不断壮大,并且取得了许多胜利,把大量的朝廷军队遛着玩儿,但是曹文诏还是打从心底里没有瞧得起起义军,没有把起义军视作是正式的对手、难缠的敌人,或许,他心里面还是觉得“这不过是一群愚民组成的狂乱之军罢了,根本不算什么”,他依旧因为起义军的成员情况而瞧不上他们。”
“这就是致命的弱点了。”
“不论何时何地,轻敌,从来都不会带来好结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明朝朝廷的军队和起义军,如今又怎么可能是狮子和兔子的差别呢?”
“而在轻敌的基础上,还叠加了寡谋,这就更要命了。”
“战术谋略,一向是战场上的关键。有时候以弱胜强,或者让局势一举扭转,很多时候就是依靠正确的谋略、出其不意的谋略——而曹文诏,目测,至少目前,和起义军作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谋略。”
“这也不好说究竟是他这个人,本身就缺少谋略的能力;还是说,他其实并不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只不过因为瞧不起起义军,轻敌,所以干脆没有想什么谋略……”
朱棣无言以对:“他还轻敌?都这个时候了,他还轻敌?!”
他觉得,自己仿佛又一次感受到了当时北伐,精挑细选之后派遣了邱福过去,在走之前还千叮咛万嘱咐,生怕邱福出什么岔子,轻敌冒进;结果呢,结果呢?结果哪怕他做了那么多准备,对邱福叮嘱了半天,再三告诫,可他还愣是依旧轻敌冒进,中了圈套,十万大军覆没,大败而归的感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朱棣搜肠刮肚,也觉得自己难以形容。
愤怒是肯定愤怒的,他当时觉得自己几乎要直接炸了。但是除此之外呢?
或许,好像,确实有那么点茫然,有那么点无力,有那么点难以理解,觉得搞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是的,确实是有这样的感觉的,万般滋味在心头,那叫一个复杂难言。
朱棣一度以为,自己在经过邱福这一次惨重的打击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了。但是现在,他的心中好像又浮现出了类似的感触。
一样的茫然,一样的无力,一样的不能理解。
——所以为什么,都到了这个时候,这曹文诏还能轻敌呢?
他为什么还能瞧不起这些贼寇,能够犯下轻敌的毛病?
难不成,他觉得现在的起义军的战绩,还不够辉煌,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还是依旧觉得,这些起义军是普通百姓出身,都没有头脑,也没有什么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