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安插人手(1 / 2)

“拜见司空。”

“属下拜见司空。”

司马懿乘船从却月城来到鹦鹉洲处,方一下船,码头左近忙碌的官吏们纷纷行礼问候。司马懿夙来沉默庄重,只是略略点头,就朝着码头最南端的楼船处走去。

“见过司空。”司马师见父亲亲至,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行礼。

“不必。”司马懿沉声道:“你与我过来至船舱中。”

“是。”司马师虽不知为何,但还是点头应下。

二人一前一后入了船舱后,各自坐定,司马师这才开口:“父亲怎么从却月城亲至此处了?莫非不放心儿子此番押运粮草?”

司马懿微微摇头:“押运粮草有什么不放心的,江面已靖,陆逊船队早就到了巴丘,你这次去是白捡功劳一般,这等差事给谁都一样。既然为父现在在武汉官位最高,让你去赚些押运的军功,陛下都不会说什么。”

“是。”司马师应了一声:“那除了粮草,还有何事要劳烦父亲亲自来一趟鹦鹉洲?儿子昨晚不是刚见过父亲么?”

司马懿道:“自然是有事情与你。”

此话即出,司马懿从怀中摸出一封文书来,伸手递给了司马师。

司马师一愣,却没在第一时间接过,面上有些许疑惑:“父亲这是……?”

“接着。”司马懿沉声说道:“这是为父给你写的荐书。你此番押运军粮到了军中后,见到黄仆射交差后,让他将此信递给陛下。”

司马师接过信来,一时却有些不知所措:“这……父亲不是素来让儿子积功任官么,怎么今日就突然让陛下给儿子寻官职了?”

司马懿轻叹了一声:“昨日你从府中走后,我将徐宝坚乘夜唤到了府中,与他深谈了许久。”

“礼部徐尚书?”司马师插了句嘴。

“嗯。”司马懿捋须:“我与徐宝坚又重新捋了捋十余日前的封爵之事。他为礼部尚书,许多事情都是他来操办的,他比我想的要细致一些,我正是从徐宝坚的言语中获了启发,故而乘夜写了谏书给你送来。。”

司马师愈加疑惑了:“此话何解?依着儿子看,三位封王之人,该有父亲一个的!父亲这么多年执掌尚书台,处理天下庶务,如何功劳还比不过陆伯言么?”

“话不是这样说的。”司马懿摇头:“三位封王之人,曹子丹为宗室,陆伯言为外戚,董公仁为老臣。三个人三种封法,难以再插进去一位。为父是十位公爵之首,虽说不及王爵,但也荣耀至极了。”

“徐宝坚说,此番封爵并不从积功来算,而是从军功来论。为父、黄公衡、辛佐治、蒋子通是维系后勤之军功,满伯宁、毌丘仲恭是统兵之军功,裴文行、徐元直、刘子扬是筹画之军功,卫公振是安稳后方之军功。”

司马师脸上略有不平:“毌丘俭一介幸进之臣,有何面目与父亲和一众大臣并列?若不是陛下抬举他,他哪里来的领军将军,哪里来的统兵军功?”

“子元说的没错。”司马懿点头:“封王、封公之事并不合旧制,是陛下新设的奖励。既然恩赏皆出于上,赏谁与不赏谁就全看陛下心意了,而不是说谁职位高就必须要赏。陛下令徐元直、裴文行封了公,而作为司徒的陈长文、御史中丞陈季弼二人都没动静,这全是按照陛下心意来的。”

司马师若有所思:“儿子记得陛下初即位之时洛中就有传闻,称陛下素来不喜颍川士人,想来也是因为此故不封陈司徒为公。若要按照制度,只与陈司徒的县侯加封邑即可。”

“嗯。”司马懿捋须:“子元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