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踏青与新朝马政
听到秦戎的解释,邓顺兴也点了点头,他大致明白秦戎的意思,最基层的训导官是在连队里,高级的一直到方面军,而且高级训导官经常召集。
这种制度下,一旦官和政治主官一起叛变的情况,就算哪个将领犯浑,劫持了同级的训导官,那底下的士兵也绝不会跟着将领一起背叛,除非士卒是被骗的
接着几人又聊了聊兵法和秦戎的作战经验,根据秦戎的判断,这次打宁国只是为了让邓顺兴他们练练手,之后他们肯定还要负责打建德路,让邓顺兴几人先做好心理准备。
邓友隆顿时兴奋的不行,又追着秦戎问了些以前打仗的故事,然后一行人又商量攻打宁国县的具体战术。
根据情报显示,宁国县的城池还是至正十一年红巾起事之后,元廷中枢传旨天下各处大修城池,就这一两年才新修出来的,城墙只有五米高,三米宽,夯土结构,外面也没包砖,而且宁国县附近没有大型的河流水源,因此城外连护城河都没有,只有一圈壕沟,搭块板子都能直接走过去,防御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
这种小城秦戎打的多了,当即讲起了鲁锦发明的步炮协同攻城战术,据情报显示,宁国县城总共只有几千守军,就算没有炮兵,他们六个团四面围攻过去,也能让守军双拳难敌四手。
然而宁国县的实际情况,就连秦戎也没猜对,五月初三,当邓顺兴和秦戎率领三万大军兵临宁国城下时,都还没开始筑炮台呢,宁国县就直接开城投降了,把兴冲冲准备先登练经验的邓友隆都看傻了,直接郁闷的要死
宁国县的守将张文贵也很无奈啊,他本来就只是个宁国路元军的小小百户,宁国路的万户千户什么的中高级将领,早在常遇春攻打泾宣的时候就被阵斩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百户小杂鱼,在其余各城中坚守,就这城里的几千兵,还是张文贵新招没多久的。
而且和太平、旌德、石埭这三城不同,那三座城好歹靠近徽州路,他们就算打不赢也能撤往徽州路,或者向徽州路的元军求援,可是宁国县就不一样了。
它西面是华阳山,东面是天目山,北面直面五方面军主力的兵锋,南面的昌化和昱岭关,隶属于杭州路,早就被杨璟的三方面军控制了,只有西南方向一条路通往旌德,然而旌德现在也正在被常遇春进攻,属于泥菩萨过江,自身还难保呢,又怎么可能来支援宁国县?
就目前这种态势,相当于宁国县已经被四面包围,陷入死地了,内无精兵,外无援军,城不高池不深,守城主将就是一个小小的百户,面对圣武军三万大军压境,就问你怎么选?
别人怎么选他不知道,但张文贵却很识时务,与其打一场必死之战,张文贵选择直接投降。
邓顺兴和秦戎也很给面子,并没有难为他,大军甚至连城都没进,只是龚修文作为46军的训导官进城了一趟,贴了安民告示,然后又逮捕了原来的元廷官吏,该审的审,该判的判,让帅府新任命的知县上任,宁国县当地的情报站人员,就地转为新官府的吏员,辅助县官办事,正式建立圣武军的政权。
至于张文贵的部队,只挑选了四百多愿意继续当兵的精壮随军,其余士卒发放遣散费,全部遣散为民,又从后面的宣城调了一个连二百多人的内卫军,暂时驻扎在宁国县维持治安,等宁国县编户齐民之后,组建了自己的内卫军,就让宣城的内卫退回去。
等安排好了这一切,46军主力才马不停蹄的继续向旌德进兵,赶去跟常遇春会师。
而皖南战役的其他两路大军,进兵也很顺利,常遇春五月初三对太平正式发起进攻,在四个主力团和禁卫师的火力支援下,太平县只坚持了几个时辰,城池就被常遇春攻破,接着石埭也被周兴带一个团直接招降。
于是常遇春坐镇太平,派出斥候向黟县、祁门侦察,又让平定带主力去攻打旌德,结果正好和邓顺兴的46军主力在旌德城下会师,旌德也于五月初七被攻克。
西路的沿江战场,廖永坚和王志远带两个军的主力,再加上禁卫师和水师支援,近六万大军走水路突袭贵池,在五月初二就打了起来,贵池紧邻长江岸边,城池还处在舰炮的射程之内,最终在水陆两面的火力压制下,随着禁卫三师的重甲步兵登上城头,贵池这座沿江重要城市也宣告解放。
接着廖永坚和王志远又兵分两路,王志远带着陆军马不停蹄的对贵池西面的青阳发动进攻,于五月初五攻克青阳,廖永坚则是带着两个水师团的庞大舰队向着上游的东流、彭泽搜索前进,寻机歼灭蛮子海牙的元军水师主力。
皖南战役发动第七天,第五方面军主力的三路大军就已经连续攻下六座城池,堪称进展神速,圣武军现在威名赫赫,在没有元军野战主力对抗的情况下,那些困守各地的城池都只能算是鲁锦桌上的菜,想吃哪个吃哪个!
“大捷!大捷!第十集团军总兵廖永坚,率44、45军主力,水陆并进,于五月初二攻克贵池,全歼守军八千人!”
“大捷!大捷!第五方面军总督常遇春,率43军主力,于五月初三攻克太平,全歼守军七千人,石埭县慑于我军兵威,献城投降!
“大捷!大捷!第十集团军副总兵邓顺兴,于五月初三亲率三万大军兵临宁国城下,宁国守军震怖,开城乞降!”
“乖乖,这都是五月初三的捷报?这个第五方面军了不得啊,一日下三城,两座城献城乞降,大帅的圣武军真是威名赫赫,看来那些元军都不敢打了。”
“谁说不是呢,咱们大帅兵威强盛,自起事以来未逢一败,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天命所归!不然咋可能未逢一败呢,我看照这个势头,要是五个方面军一起出兵,最多三年,就可以扫平天下,把鞑子赶走了!”
“三年?我看用不了那么久,两年也就差不多了。”
“你们扯什么两三年呢,知道这九州有多大吗?光武中兴大汉,从起兵到当皇帝用了三年,可扫平天下也用了八九年呢。”
“那咋了,你不是说大帅天命所归吗,大帅将来也是要做皇帝的人,就不兴咱们大帅比光武帝还厉害?”
“.我不跟你扯这个。”
“诶,你们说,这捷报上说攻打宁国的应该是偏师吧,带兵的只是个副总兵,可这一路偏师就有三万大军,那这次南征总共用了多少兵?”
“这,还真不清楚,但少说也有一二十万吧,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军呢,要是五个全加起来,怕不是有一百多万大军了,乖乖,这得多少人,可真不敢想啊。”
“不止呢,还有地方上那些内卫军呢,要是把内卫军也算上,怕不是得有两百万大军”
一封封的捷报传回建康,沿途的露布报捷不停地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七天攻下六座城!如此进兵速度,宛如东征战役的复刻,而且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军的战果。
不敢想象,如果圣武军的五个方面军一起出动,人们丝毫不怀疑最多半年时间,鲁锦就能吞并这神州的半壁江山,大有一种气吞山河之势!
无数军民士气高昂,只有那些被鲁锦残酷镇压的豪强士绅们暗自神伤,不过也有些有识之士,从这些战报中看出了天下大势。
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逆之者亡,顺之者昌!
与其跟鲁锦的九等阶梯税对抗,做历史潮流中逆流而动的顽石,被怒涛拍成齑粉,还不如选择顺流而动,早早的备考今年九月的秋季科举,做这新朝的新贵!
眼下看到这些捷报最开心的人,大概就是今年春季科举,榜上有名的那些进士了,只要前线打下一座城,他们立刻就能上任当地方官,这还是新朝的第一任地方官,只要做出政绩,将来高居庙堂也并非遥不可及!
他们巴不得进兵的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后面还有一堆新考中的官员等着去上任呢!
而就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军民民心振奋的时候,他们口中那个天命所归的圣武军最高统帅,又在干什么呢?
好吧,鲁锦看五月初的天气不错,不冷不热的,还没蚊子,而且儿子公输钽也有九个多月了,有些抵抗力了,张芸绣整日待在王府里带娃,也有些闷,于是他就带着老婆孩子,还有帅府的文武高官们,一起出城到建康郊外踏青来了。
建康城的东门外,燕雀湖畔水草繁茂,碧波荡漾,就是后来老朱把湖填了建皇宫的那个位置,此时的燕雀湖还没被填平呢,倒是一处游玩的好去处。
鲁锦主动接过抱娃的重任,让张芸绣好好放松一天,抱着儿子跟一群大臣在湖边钓鱼的钓鱼,聊天的聊天,还有侍卫在附近警戒放马。
张芸绣那边也组了个贵妇团,带着一群将领和高官家的命妇和小姐在湖边玩乐。
张温的妻子秦舒敏也生了,去年年底的腊月,张温还在东征的时候,给张温生了个儿子,是鲁锦孩子的小表弟,如今也有五个月了,这次被一起抱了出来,姑嫂俩正在那交流育儿经验呢。
范秋蝉和方国珍的老婆戴氏也被邀请了来,跟一群官家小姐在那吟诗作画,抚琴吹箫,鲁锦去年‘发明’的折扇也流行了起来,几名擅画的女子都在那里学画扇面,想做几柄折扇当作礼物送人。
马秀英和常遇春的老婆,蓝玉的姐姐蓝彩云,在给大家张罗吃的,指挥一群厨娘在那做饭,朱亮祖的妻子曾氏负责这次踏青的后勤,采买各种食材,一群女人忙的热火朝天。
鲁锦搬了把交椅坐在湖边,脸上戴着副大墨镜,手里打着折扇给儿子遮阳,九个月大的儿子就坐在他怀里,手里抓着个纸风车,看着湖面上一只母鸭子带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鸭子排着队游过,就挥着手中的风车一边指着鸭子跟鲁锦示意,一边呀呀的叫着。
李善长瞥了那边的贵妇们一眼,又瞅了瞅鲁锦怀里的公输钽,这才开口劝道,“主公应该尽快再纳几个姬妾了,要多生子嗣,不然只有这么一个,人丁不旺,国本不稳啊。”
鲁锦闻言却道,“这个不急,等以后再说。”
李善长却催道,“主公该急了,等这次皖南战役结束,江西战役开打之前,主公就算不直接登基称帝,也必须进王号,不然到时候大军和徐宋碰上,徐寿辉已经称帝建制,同样也是义军,之前又遣使招抚过主公,都被主公以官爵太低相拒。
“这次他招抚主公不成,若转而对我军前线的军将许以高官厚禄,招降纳叛,我们就会非常被动,而若是主公自己称王,则徐宋再无侥幸的可能,他总不能给出比王爵更高的爵位,就只能承认与我军平起平坐,也招降不了我军的军将。
“再说主公进王号,乃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顺天应民之举,不知有多少军民士子盼着主公称王呢,主公就这么一直拖着,难免前线的军将和地方的官员们心思浮动,胡乱猜测啊。
“臣说句诛心之语,封侯的,主公若不再进一步,他们又怎么跟着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