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 第1089章 到英国前的宫廷状况

第1089章 到英国前的宫廷状况(2 / 2)

双子的婚姻也即将确定,路易莎在前两个女儿出嫁以后,身体状况就开始变差,她本来就身子弱,这些年也就是靠着女儿们支撑过来的。

虽说一定会有至少一个女儿留在她身边,但她也是舍不得的。

给波琳娜和斯维特兰娜选择未婚夫,就要从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德意志小诸侯当中来选了。

这样倒也安稳,不会引起什么争端。

她们两个比玛丽的儿子年长,因此也不在比利时王后的候选人当中。

索洛维约夫也乐于见到自己的女儿嫁到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最好不要惹出什么麻烦来。

斯维特兰娜在孩子们当中,是功课最好的那个,明明是女孩子,却对于女校的科目没有兴趣,整天都在学习数学。

高斯认为这位女大公很有些数学天赋,甚至认为斯维特兰娜可以去试着读大学,到哥廷根去。

如果是这样,结婚的事情可以往后拖,谁知道将来在德意志的诸侯当中,会有那个年轻贵族爱上这位才女呢

要不是玛利亚的小叔子伯恩哈德前年结婚,大概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毕竟都喜欢数学,有些共同语言,甚至还算是师兄妹,都是高斯曾经指导过的贵胄子弟。

但要是那样的话,这个辈分就比较乱了,姑姑和侄女嫁给两兄弟,虽然欧洲没有这方面计较

在米哈伊尔没结婚以前,宫廷里的气氛,也不见得能好转起来。

只是还有另外一件奇葩事,那就是路易莎和大公夫人的关系,因为太后的偏心,从原来的友善逐渐转为冷淡。

索洛维约夫因为自己的妻子是太后亲自选定抚养小大公的人选,也不好在中间有所表态。

但是太后这种偏心眼,确实在宫廷里,会带坏妯娌间关系的。

“我们去英国这段时间,您可以注意孩子的状态,他这会儿正是要站起来,准备学走路的阶段,地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松软,铺上地毯,要及时清洗,还有.不要怕孩子摔着,走路这个阶段,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

至于大公夫人怀里抱着她的儿子,这小子刚被放下,他就试着扶着婴儿床,而且还是单手。

而索洛维约夫蹲下的时候,他看着索洛维约夫挂着的勋章,还试图要摸一下。

“殿下看样子很喜欢我的勋章.但这都是皇上颁发的,如果将来有一天.”

其实宫廷里都知道,保罗留下的继承法,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会传给女孩,现在这条线是兄终弟及,谁有合法的儿子,就会按顺序继承,然后转入到他这里来。

当然了,米哈伊尔因为对皇位兴趣不大,也公开表示自己要晚一些结婚。

这样的情况下,他就实际退出了皇位的继承序列。

而亚历山大每隔几年,还要修改一次诏书和遗嘱。

虽说很多近臣,都建议要公开这个诏书,但是他每一次都没有予以公布。

都是封存在莫斯科的教堂里面,一旦出现意外,此时再予以公布。

他的做法是这样的,操作很迷。

但总归是有了诏书,索洛维约夫也听说了亚历山大的遗嘱,只不过每一次安排遗嘱的时候,他都恰好不在宫廷当中,要么是随军远征,要么就是出使期间。

现在他又要出去,也是要安排好才能出发的。

家里人也是准备妥当,索洛维约夫也登上了去伦敦的快船。

他在船上的时候,也在思考俄国未来的问题。

其实他回来这些天,见到阿拉克切耶夫,也听闻了他的措施,就知道了问题的来源。

本质上就是保罗时期那帮人的下一代,这次来了个大转向,只要是上面推行的,他们肯定在

只不过,这次的观念是正确的,但是行动上极为幼稚,秘密结社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还鲁莽而无知。

若是他们仔细考虑,就这么一群没有多少兵权的年轻军官,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但他们还颇为自信,觉得自己能行。

最后也只是便宜了英国人,英国人每一次和一个大国竞争的时候,对方总是内部出现问题,甚至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

唯独俄国这边,虽然可能会闹出来乱子,但是结局却是定论的。

因为没有多少力量,因此也很难制造出什么麻烦来。

索洛维约夫倒是在思考他的办法,其实就是联络将军们,开始陆续解放农奴,用共济会和军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总比秘密结社,和阴谋小团体来的要好。

他要考虑的事情,可要比年轻的军官们要多。

凭借的是热血,大概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但是要冷静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给人们指明前途,这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他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只是在思考。

等到了布莱顿的时候,克拉伦斯公爵夫妇来这里迎接,他们已经在汉诺威举办了婚礼,不过是在伦敦接受祝贺。

这位夫人,说起来确实也相貌平平。

但性格温和,是那种操持家务的贤惠妻子,过去那些没有选中她作为自己妻子的,完全就是以貌取人。

和她在一起,公爵本人也感觉很自在,找回了年轻的时候驰骋海上的感觉。

索洛维约夫也对他们表示祝贺,并且带来了礼物。

“真可惜,阿美士德勋爵没能完成任务,而您在那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态度问题,还有.我认为英国应该重新审视对远东的外交政策,其实中国的皇帝很好说话,只要按照中国的礼仪来办事,至少也能够获得大量的回礼。”

“可是那是您熟悉中国的风俗,换成我们这里,托利党会先来质询的。”

公爵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戏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