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子,为之甘愿付出一切,安平伯夫人那么疼爱李雪樱,知道李雪樱被她和陆璟联合暗杀,还误会杀人灭口,如今他们身居高位,她怎么咽的下这口气呢?
“王妃,她把人都带回去了,今天怕是不会动手。”黎月说,“今天王府侍卫这么多,也有锦衣卫,她要动手也是自取灭亡,估计没那么愚蠢。”
就算要复仇,也会选一个好的时机。
苏轻宛带姑娘们回王府,一路都很顺畅,黎月虽说过安平伯夫人不会动手,她也有心里准备,仍是有点失望的。
她高估了安平伯夫人。
“姑娘,她怕是要败坏你的名声。”
“这无所谓,嘴长在她身上,随意她,我不认就好。”苏轻宛轻笑。
如她所料,第二天陆璟和苏轻宛叔嫂通奸,弟夺兄妻的丑闻就传得满京城都是,锦衣卫拦都拦不住,这些消息一旦发酵起来是很难拦的住。
锦衣卫在控制舆论方面是一把好手,通常是舆论刚有一点苗头,他们就要火速控制,不允许舆论蔓延。
一旦众口铄金就很难控制,他们又不能把所有人的嘴巴都堵上。
安平伯李家是京中氏族,颇有底蕴,人脉很广,摄政王的丑闻还牵扯到最敏感的道德问题,百姓们都喜欢听这样的故事。
位高权重的王爷,困在府中美貌如花的嫂子,兄弟共妻,反目成仇,禁忌之恋,道德沦丧,简直是要素齐全,被话本小说更精彩。
他们传得有模有样的,好像住在陆家,看着陆璟和苏轻宛暗度陈仓一样,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他们的丑闻。
百姓哪有几个人见过谢昭兰和苏轻宛,虽说一开始并不相信,摄政王怎么可能会自毁名声做出这种事,做出这种事早就该被陆家逐出家门了。
这件事是败坏家风。
可谎言说多了,也就成真了,谣言传得有板有眼的,百姓也就信了,开始痛骂苏轻宛水性杨花是荡妇,不知廉耻勾引小叔,怕陆璟为美色所迷,有辱斯文。
且流言不控制,只会越传越厉害,越传越离谱,陆家和王府门外都聚齐了一群看热闹的人,更有一群早就不服摄政王的文人在茶馆,酒楼等地方肆意抹黑陆璟,说他无视宗族伦理与嫂子通奸,这样的人品,当不起摄政王的重责,也当不起帝师,怕会教出一个目无法纪的皇帝。
陆璟是摄政王,皇帝虽有太傅,平时也跟在陆璟身边学习,陆璟会教他骑射,偶尔也会教他诗书。
安平伯夫人知道舆论动摇不了苏轻宛,可她知道舆论可以动摇陆璟的权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