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挥师入关,日月战旗围敦煌

第一百六十四章 挥师入关,日月战旗围敦煌(2 / 2)

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支援敦煌。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籍辣思义没有等来瓜州的援兵,却是等来了‘高昌军’。

时值正午,烈日当空,远方的地平线上,最初只是出现了一道模糊的黑线,伴随着滚滚黄尘。

随着时间推移,那黑线逐渐变粗,渐渐能分辨出密密麻麻的人影与战马轮廓。

城墙上的敦煌士兵顿时慌张了起来。

“那是什么?”

“骑兵,很多骑兵!”

“是回鹘人。”

“回鹘人来了,快去通知副统军使。”

他们早就得知了回鹘人入侵的消息,籍辣思义已经命令敦煌军各部做好了准备。

城门在好几天前就关闭了,没有他和刺史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在这惶恐不安的情绪下,金州军前锋骑兵终于出现在了敦煌城外。

不多时,籍辣思义和张兴华两人快速来到城墙上,向外望去,却看见了一副震撼的景象。

数以千计的铁骑浩浩荡荡奔来,迅速呈扇形散开,将敦煌城围得水泄不通。

战马嘶鸣声、铁蹄践踏声交织成一片,仿若滚滚雷鸣,震动着苍凉大地。

军旗猎猎作响,上面的日月图案醒目耀眼,在风中肆意舞动。

看到这一幕的两人,脸色无比的沉重。

“这应该只是高昌军的前锋部队,后面肯定还有大队的步兵。”籍辣思义一脸凝重的说道。

“高昌国想要干什么?出动这么多兵马,是要和我大夏开启国战吗?”张兴华难以置信道。

仅仅是前锋骑兵就有好几千人,后面的步兵只会更多。

回鹘人这是准备倾举国之力发动战争啊。

“高昌国内肯定发生了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籍辣思义沉声道。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兴华像是忽然发现了什么,指着金州军的战旗说道。

“籍辣将军,你看那些回鹘人的战旗,是不是有些眼熟?”

“战旗?”籍辣思义放眼望去。

只见漫天黄沙中,‘回鹘人’的战旗随风狂舞。

那旗帜的底色为耀眼的金色,宛若太阳一般夺目,旗面上绣着日月星辰图案。

“那是,太阳和月亮?”

话没说完,籍辣思义的脸色骤变,惊骇道:“三辰旗?”

三辰旗,又叫日月星辰旗,是华夏等级最高的旗帜。

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周天子时期,一直到唐宋都有延续,只不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式。

而籍辣思义这个党项人之所以对三辰旗如此惊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一个国家。

唐末归义军所建立的金山国。

他们所使用的旗帜,便是三辰旗。

【张议潮行军图】

“这些回鹘人为什么会用金山国的旗帜?”籍辣思义一脸懵逼。

眼前这些‘回鹘人’的战旗,与金山国的三辰旗很是相似。

最大的区别就是颜色了。

金山国的旗帜底色是红色,而眼前的则是金黄色。

但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让籍辣思义有种荒谬的感觉,高昌国变阵投敌了啊。

要知道当初金山国之所以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与回鹘人的常年战争所导致。

现在,高昌军队为什么会用金山国的旗帜?

籍辣思义想不明白,张兴华也不明所以,但他们猜测,肯定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有关。

……

金州骑兵包围敦煌城后的一个时辰,李骁率领金州军主力抵达。

一同而来的,还有三万回鹘步兵和一千多敦煌百姓。

除了玉门关中的五百多名百姓之外,剩下的人大都是来自阳关。

玉门关和阳关,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的两只大钳子,一南一北驻守在沙漠中。

和玉门关一样,阳关也早就失去了战争职能,变成了纯粹的商旅驿站。

金州军轻易将阳关攻克,里面的百姓、牛羊骆驼等等一切财物全部带走,又经历了几天行军,终于抵达了敦煌。

“这就是敦煌?可惜已经看不到曾经的汉唐雄风了。”李骁看向远处的城门,淡淡说道。

“大都督英明。”

骑马跟在李骁身边的,正是不久前,于二蛋解救的杨家老大,杨守正。

他是西夏汉人,又是将门子弟,家学渊博,对西夏的情况了解很深。

向李骁介绍说道:“敦煌最初建立于汉武帝时期,不过早已经荒废,我们眼前看到的敦煌城,是金山国修建的,距今也有两百多年了。”

“城高五米,南北长有四百多丈,东西宽度三百多丈,全部由夯土巨石垒铸而成。”

西汉金山国,乃是唐朝末年沙洲节度使张议潮家族建立的国家。

大概范围包括如今的瓜沙二州,也就是后世酒泉市的西半部分。

首府就位于沙洲。

所以,张家对敦煌城进行过一次翻盖。

等到了西夏时期,敦煌的战略地位迅速下降,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岁月侵蚀,如今也早就变得破败不堪。

“沙洲曾经乃是西汉金山国的首府,这里的百姓很多人都是金山国的遗民?”李骁淡淡声音问道。

“是。”

“他们的祖先,都是金山国的子民。”杨守正轻轻点头。

“只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金山国的存在。”

忘记了更好,否则李骁还担心这些人以后会光复金山国呢。

只要他们记得自己是汉人就够了。

“敦煌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汉人?”李骁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金州最缺少的就是人口。

杨守正想了想:“敦煌城中的百姓,大概有两万人左右,城外的一些村寨里面,也有零零散散的百姓两、三万人。”

敦煌城的总人口,大概是五万人左右。

根据杨守正所见,其中汉人占据了至少七成,也就是三万五千人左右。

敦煌毕竟是曾经的金山国首府,汉人比例要更高一些。

而反观东部的肃州、甘州等地,胡人的比例更高,绝大部分的汉人都集中在兴庆府周围,靠近金国汉地的地方。

在河西走廊这种荒凉之地,能有七成汉人比例的敦煌,已经难能可贵了。

“敦煌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如何?”李骁问道。

“汉人的处境也算不上太好。”杨守正凝重摇头。

“敦煌的汉人数量虽多,但是城中大部分官员和守军将领,由胡人担任,本地汉人处处受到压制。”

毕竟是金山国的遗民,西夏对敦煌和瓜州两地的汉人们,防备依旧很深,甚至不允许他们为官。

比起西夏东部的汉人们,待遇简直是两个天地。

上头没人,自然也就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都会受到胡人的欺负。

“处境不好?那就太好了。”李骁笑了。

要是敦煌的汉人百姓都过的很好,谁还愿意跟李骁走啊?

正是因为他们过的不好,李骁才能去解放他们,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而杨守正大概也猜到了李骁的想法,于是主动说道:“大都督,在下之前为敦煌修补过城墙,知道哪里的墙体不稳。”

“愿帮助大都督攻破敦煌。”

杨守正如今已经知道了李骁的身份。

辽国的金州都督,六院司大王的妹夫,手握重兵的边军将领。

不久前,他刚刚率军攻破了高昌王国的首府高昌城,活捉了高昌王等一众王族和官员,

可以说,如今的高昌国算是被李骁给灭了。

剩下的,不过是他故意留下来的傀儡。

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杨守正无比的激动。

因为他终于看到了报仇的希望。

加入金州军,投靠大都督,去报杨家的血海深仇。

他要立功,他要在金州军中变得更强。

有朝一日杀回兴庆府,将那无道昏君从龙椅上拉下来,质问他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便冤枉杨家?

就因为杨家是汉人,而那名犯了错的主将是皇后的堂兄,杨家就活该背黑锅?

杨守正不服。

所以此刻,他要竭尽的展示自己的价值,让李骁看到他的能力。

有朝一日,或许他也可以率领金州军,杀向兴庆府。

而眼前的敦煌城,不过是他向昏君收取的一点利息罢了。

“守正,本都知道你报仇心切,不过以后这种机会还多的是。”

“至于敦煌城,留着它还有用。”李骁沉声说道。

目光看向土黄色的城墙,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沙侵蚀,很多地方都已经残破不堪。

李骁想要攻破它,易如反掌。

但是,他的眼中可不仅仅只有一座敦煌城。

“敦煌城的守将,应该早就向瓜州送去消息了吧!”

“说不定,瓜州的援兵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李骁幽幽的声音说道。

随后,目光看向杨守正道:“你在敦煌和瓜州两地生活过一年多时间,这两地之间,有没有适合伏击的地方?”

杨守正惊愕,较忙点头:“有,很多!”

不久后,李骁叫来了李大山和二虎,命令两人带着杨家兄弟率军出发。

他要围点打援,消灭前来增援的瓜州军。

然后,李骁命令回鹘人继续围着敦煌城,而他自己则是率领金州军四处出击。

现在还有时间,他要将敦煌城外的百姓们给聚集起来。

方便最后打包带走。

与此同时,瓜州城外,西平军司统军使都罗兼赞,亲自率领六千兵马向着敦煌城前进。

“快快快,都给我跟上。”

“三日之内,赶到敦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