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邹教授和省市一行人,秦淦西和廖祚祥、钱森发往厂里走,对这两天的收获感叹连连。
“秦厂长、钱厂长,我看你们对清华一行所讲的并不惊讶,对此了解已经很多吗?还有秦厂长,你讲的发散性思维,是如何形成的?”
这一问就是两个问题,可见他被困扰了好一会。
对第一个问题,秦淦西觉得他考虑不大过脑子,出差回来就和大家说过去京都的事情,并自认为讲得很清楚,可他今天还这么问。
至于第二个问题,作为大学毕业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吗?
不过他没有生出小觑之心,更没有表示出不耐之色。
在思想工作这一块,他还是很到位的,这会之所以问出这种低级问题,估计还是喝酒喝得有些上头。
今晚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研发人员,谈的话题都是与科学有关的,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对未来科技的展望,所以一吃就吃了三个小时,开始的几个菜早就吃完,开始的酒早就喝完,后来陆陆续续加菜、加酒,直到晚上八点才停止。
三桌人三十多个,有十来个已经趴下,这才作罢。
其实,喝酒最多的也只喝了八两,最少的只喝二两,校宣传处的人,在节奏上还是把握很准的,主打的就是能者多劳,但即使抱着这种想法,有人也因为好面子硬撑,终于把自己喝趴下。
廖祚祥开始还能把握,后来渐入佳境,成为八两队伍中的一员……超水平发挥了。
秦淦西属于正常水平,敬完一轮后化身隐形人,默默地在一旁吃喝;遇到敬酒疯狂的时刻,他端着酒杯和碗筷,去隔壁桌敬酒,然后坐下吃菜。
他可不认为“喝酒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倒是认为说这话的人家里缺酒,自己又好酒,所以想在外面多喝。
他以前碰到过这样的人,因为自己好酒,所以牵强附会地说很多“道理”,将其说成是传统文化,其实都是好酒之人说出来的。
秦淦西的观点是,你好酒就自己喝,不要勉强别人;如果自己想喝,却将其转嫁到传统文化上,那就讨人嫌了。
在夏国古代,谁家有酒可以尽兴地喝?
酒很贵的,普通老百姓只能是小酌,以此来打通全身经脉,好快点重新投入劳作之中,去赚生活。
能尽兴喝酒的,不是喝别人的,就是败家的角色。
不过还好,今天大家还没主动灌醉自己,都是文化人,心里有数……没数的都趴下了,廖祚祥也只是微醺。
所以听到他这么问,又简单回答一次。
钱森发则沉默良久后问:“秦厂长,今后真能发展到你想象的那样吗?”
秦淦西笑问:“以前,我们有谁会想到还能用软件控制机器?”
三人一路走,一路聊天,先把廖祚祥送到宿舍楼下,然后把钱森发送到厂门口,秦淦西没有进厂,而是走向江边。
这段时间每天的出国,都是为了寻找新植物品种,这两天这么一交流,觉得应该给学校进点图书资料。
去哪儿呢?
无论是幽奈替斯国还是英吉利,现在都是白天,把图书馆里看书的学生吓着,那就不好了。
没办法,只能选取脚盆国,谁叫你近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