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淦西要和一些炼钢“专家”辩论平炉与转炉的优势,这个消息不到一个星期就传遍全国,在业内引起很大轰动,不少人纷纷去查,这个秦淦西究竟是什么人。
经过信息查找,那些“专家”全都发出怒吼:
“秦淦西只是一个机械设计方面的专家,岂能到炼钢行业指手画脚?”
“秦淦西在机械设计方面得到首席的表扬不假,可我们这是炼钢,根本不是一码事。”
“他受到了首席的表扬,我们也受到了首席的认可。”
“隔行如隔山,他不懂吗?”
“……”
在一片怒吼中,也有业内专家为秦淦西的行为鼓与呼:
“我在几年前就提过,转炉相对于平炉有很多优势,只是当时没拿出数据,所以后来在辩论中落在下风。”
“杨老提出过转炉,比利时代表团也建议上转炉,我记得首席没有表态,怎么后来就成首席认可了?”
“听说秦淦西厂长已经计算了,到时候我要去湖湘,去辩论现场。”
“……”
杂志社也收到了秦淦西投来的文章,接到这篇文章,编辑们不知该怎么办。
一看文章,条理清晰,数据详实,优缺点讲述得很清楚,并且不只是转炉的优缺点,还有平炉的优缺点,最重要的是,还提供了转炉今后可以改进的方向。
是一篇好文章。
无法否认的是,国内平炉更好的观点占据绝对上风,转炉观点上不得台面。
在编辑们讨论、争吵几轮后,最后主编拍板:发!
秦淦西的文章发出来了,但附加了一个编者按,大意是说为了让夏国炼钢技术进步,让大家看到两种技术的优缺点,特发此文,如有特别观点,欢迎投稿。
这文章一出,无论专家还是“砖家”,大家纷纷拿起纸笔,往这里投稿,杂志社竟然因此收到不少的文章,但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新意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些众所周知的论断。
星沙市也没闲着,他们找到湖湘三家炼钢厂的老毛子专家,在大量酒精的刺激下,他们终于说出,转炉是西方十年内出现的新技术,优点很明显,他们国家正在对这项技术进行攻关。
这些话被传到湖湘高层后,高层马上拍板,允许星沙钢铁厂上转炉,同时要求,转炉技术是国家机密,严禁外泄。
没过两月,几家杂志社不再刊登两种炉的文章,辩论会也没被允许举办。
这时候,秦淦西已经设计出了一套转炉生产设备的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