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正在画图的秦淦西接到卢作新的电话,得知他在办公室,要他不要离开,等会会带几个人过来。
放下电话,秦淦西心有期待,来的是什么人呢?
没要自己准备招待,说明不是上级来人,莫非是给厂里分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
没过一刻钟,卢作新就带着四个人过来,年轻的二十多岁,年龄大的四十多岁,其中有两个是认识的。
他们都是清华数控研究团队的,都来过机械厂,一个是步进电机小组的徐路老师,另一个是数控系统的王以铭同学。
数控机床研究要进入实质阶段了,哈哈。
卢作新指指秦淦西说:“徐老师,几位同志,你们应该都认识秦淦西成长,毕业才几天。很多大学、研究机构都要把他调去,被我们学校拒绝了。学校领导认为,只有他在,我们的数控机床才会更快发展。秦厂长,徐路老师和王以铭同志你们是见过的,这两位都是燕京今年毕业的,这位是周发强同志,这位是武东方同志。”
秦淦西和他们一一握手,“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你们来了,我们的数控机床研究就可以进入实质阶段。等你们已经很久了。”
等办公室的人给他们冲一杯茶,秦淦西说道:“处长,徐路老师他们是来我们厂,还是有别的安排?”
卢作新戏谑笑问:“你想把他们都安排在工厂?”
秦淦西点头后又摇头,“我当然想把他们都安排在工厂,但不能这么自私。徐路老师是研究电机的,王以铭同志一直在研究数控,虽然我还不知道周发强同志、武东方同志学的是什么专业,但总的说来,如果他们能在学校上课,那是最好的,可以给我们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但是,我希望他们能以研究为主,教学为辅。”
卢作新笑着对徐路说:“我说吧,他就会是这种思路。”
转头又对秦淦西说:“徐老师他们服从安排,学校听从你的意见。”
这话就严重了,好像他能做出决定似的。
不过,他还是要表现出年轻人的冲劲,马上回应道:“我的意思就是刚才说的,四位同志在机械厂上班,但每个星期去学校上几节课,给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
卢作新说道:“学校的意思,你们几个也要去学校上课。”
秦淦西连忙说:“每个星期都去上课的话,我们就算了,一个学期上几次还是可以的。”
上课不是不行,但没时间啊。
卢作新说:“学校有个想法,要你们几个人去讲讲工厂管理、安全管理、新产品设计方面的大课,或者说是讲座。”
秦淦西接下了这个任务。
能影响一些事务的发展,为什么不去呢?
接下来的聊天中,得知周发强是学习半导体的,武东方是学习电子的,这让他更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