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正面典型庞水仙(4k)
能让高振东都说“超级”的,那很超级了。
防工委领导的感觉,就是这样。毕竟这种形容词,高振东是非常少用的。
他整出来离谱的东西海了去了,但是他也从来没用过这个词。
“有多超级”领导一边寻思一边问道。
“一秒千万,乃至上亿次的整数或浮点运算。”高振东答道。
领导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上亿次,指的不是执行多少次指令,那没意义,而是指的完成一个特定字长的特定算术操作,而这里面,整数或浮点无疑是最常见的。
实际上,现在国内的cpu和半导体水平,比之高振东上辈子,国内完成亿次机的时候,不差,乃至还要好一些。所以高振东对这件事情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用在哪”领导问道。
他知道高振东的性格,如果不是有用,那是断然不会提出要搞这个东西的,不过他想把情况掌握得更全面一些。
高振东笑道:“很多,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天气预报分析、材料研究分析,甚至……核爆模拟、反应堆反应模拟计算……而且,还不止这些。”
他实在是说不全,很多行业和领域对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要自己行业的人才知道的。
这是一种基础工具,工具有了,人们自然而然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用法来,这压根就不需要高振东去引导。
领导眼神一凝,这已经不是倒吸一口凉气能解决的问题了,真要如同形容那般呼吸,他非得整出过度呼吸综合症来不可。
对于别的,他可能感受不深,但是高振东说这东西能模拟核爆和核反应堆,那他可就不困了。
这东西他不说内行,但是至少懂行,模拟核爆那是个什么级别和要求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掌握的最大威力的武器,这东西的地位在此时的人们心中,那叫一个高啊。
“真的核爆都能模拟”
“我算过,能,还能模拟普通爆炸、穿甲过程等等,定量研究可能不见得能行,但是定性研究是没问题的。”
得到高振东斩钉截铁的回答之后,后面这几个简直就是顺理成章。高振东说算过,那把握应该是很大了。
“你估计要多久才能搞好”
高振东想了想:“看走哪条路了,短的一两年,长的三年五年甚至更长也有可能,当然,短的路长的路,效果和用途也有一些区别。”
这个,他可是真的有把握的。
你特么居然还有好几条路领导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高振东说话,有时候离谱到别人听起来总觉得像在吹牛逼,但是他偏偏次次都能实现自己的话。
“那就搞!对了,钱不”
领导的话很有意思,先决定搞,然后才倒过来问钱不。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钱不是最大的问题。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领导在某些方面的想法,比高振东还要深入。
亿次计算机,这是多么大、多么值得宣传的一项成就有了这一点,哪怕是搞出来天天算天气预报,那也是很值得的。
“……我国亿次超级计算机,于昨日运行成功,并成功进行了天气预报计算,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领导知道,现在虽然有了卫星云图,并正在铺开气象雷达,但是天气预报却是不怎么准的,尤其是在降雨方面,毕竟卫星云图只能确定有没有水,但是却确定不了这些水是否会落下来。
其实气象预报远比他想的要复杂,但是他考虑的方向没什么问题。
而这种报道别说国内了,就是放到国际上,那也是能把所有上得了台面的国家吓一个跟斗的,至于吓不着的那种,也就那样了。
嘿嘿,别看你旗佬和白熊争奇斗艳各出奇招,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声音嘛。
高振东笑了起来:“还行,其实不怎么钱,尤其是走捷径的话。”
他是真的有不怎么钱的捷径可以走,只是用途和性能要差一些。
领导一听,摇了摇头:“捷径要走,踏实的路也要趟,我们不差那几个钱!”
刚才高振东对时间长时间短的评价,他是听懂了的。捷径多半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这里,代价应该就是性能了。
既然你都说了捷径不怎么钱,那还不得都给我走起来原本就准备要钱的,既然捷径不怎么钱,那就把钱在不是捷径的路上。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作为老人,领导更是把这一手玩得炉火纯青。
高振东点点头:“那行,回头我就开始组织这件事情,分成几个组来干。到时候找您要钱要人。”
领导大手一挥:“放心,要什么给什么!”
实话说,外商部的同志很努力,他现在手上也相对宽裕,至少支撑这种铸就大国底蕴的工程,绝对舍得出手。
他甚至没有详细询问高振东到底准备走哪几条路,因为他知道自己压根听不懂。至于说记下来找专家觉得,那就没有那个必要了吧,开个会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的,这方面最大的那个专家,就在他面前。
他要做的,仅仅是决策在知道了有这么东西的情况下,要不要做的问题。至于这东西好不好,他选择百分之百的相信高振东,过往的经验表明,在计算机领域,这是最好的选择。
高振东美滋滋的告别领导,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上车就往家里赶回去。这件事情,既然领导都这么豪气,那他也不能小家子气,都整!
高振东一边做着通盘考虑,一边走进家门,一进门就是一愣。
家里有客人坐着,而且是那种他万万想不到的客人。
——庞水仙!
她正在和娄晓娥一起,准备着高振东家的晚饭,看起来手脚还挺利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