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装个火箭上去(4k)
领导转过来看着他:“几个意思你还有想法”
高振东点点头:“嗯,附属设施及其中一部分,我还真有点想法,主要是热动力方面的。”
“热动力你什么时候对这个有兴趣的”没问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的,仿佛这件事情对高振东就不是个事儿一样。
高振东笑道:“就是上次学习石墨堆材料的时候,不是说了有两波收获嘛,其中一个就是这个。”
其实核心的原因,是仟城有火电厂,而且还不算小,因为“故乡的馈赠”,高振东还真能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整出火电厂的东西来,和硬盘一样——与仟城有关嘛。
领导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是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高兴。
“好,我会转达,同志们等你好消息!”领导直接将这件事情定义为“好消息”,至于会不会有什么变故,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
“高总工,有日子不见了啊,哈哈,我们厂的同志啊,都可想你了。”春雷机械厂的张总带着几位同志,坐在高振东面前。
自从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集束炸弹成体系之后,他们的确是有日子没见了。
主要是春雷厂的同志,如果没有什么理由的话,等闲想见高振东,那的确是有难度,防卫委那一关就过不了。
“这不就又见面了嘛,哈哈。”高振东笑道,这一次,是防卫委叫他们过来的。
“我先给您汇报一下最近我们的情况……”张总拉开架势,打开本子,就要汇报。
高振东摇摇手:“别别别,你们的工作不用给我汇报,有纪律的嘛。”
这和级别没什么关系,不该你知道的,那级别相差再大,也不应该听半句。
张总笑道:“您这就误会了,这是防卫委总工那边特意叮嘱的,要我们把当前最新的情况给你汇报一下,你也好掌握情况。”
防卫委总工的想法很简单,让高振东掌握相关工作的最新情况,也方便他接下来的工作。
原来是这么回事,高振东了然,然后兴趣十足的点点头,那这得听听。
毕竟同志们也在工作,也在研究,也在发展,高振东不认为自己不出手,同志们就毫无寸进了。特别是电子、软件、自动化以及战场环境设备大踏步发展的今天,同志们的工作基础相比高振东上辈子所知,那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半年一年不深入了解,结果同志们端上来一大堆自己没想到的东西这种事情,高振东可没少体会。上辈子进入到新世纪10年代之后,每阅一次兵,高振东就会这么感受一回。
不认识,完全不认识……
张总开始介绍春雷机械厂最近的工作情况。
新的工作不多,毕竟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小口径制导炸弹,如果放到大的层面来看的话,都是刚定型不久的东西,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先生产,让空军的同志们有武器可以用。
众所周知,我们的“小批量试用”,与一般国家是不太一样的,别说一般国家了,大国里,也有跟不上的。至少我们的绝大部分“小批量试用”就算批量再小,生产数量也比裙国的坦克要多,只是和裙国的都尉数量相比,可能要差那么一点点。
而已经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几种精确制导弹药,更是已经脱离了“小批量试用”的范畴,直接就大上快上,开足马力生产。
毕竟没准什么时候,这些东西就得大量用上了,能有条件“不相信后人的智慧”,还是不相信的好。
而定型没几年的几种精确制导弹药,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春雷机械厂的主要精力,就放在这上面。这是个生产厂,不是个研究所。
但是张总他们除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之外,也没忘记在高振东搞出来的基础上,尝试着往前拱一拱,而且效果不错。
“……当前,几种制导武器的产量,已经能够满足空军那边新飞机的装备配套速度,并且产量已经稳定……”
高振东点点头:“嗯,能稳定、分批生产是最好的,要不然一次性生产太多,等到临期的时候处理起来就很难协调。”
对于高振东说出这个话,张总是一点儿都不奇怪,这可是个项目管理的专家,对于生产、备料、报废、销毁的管理,必然有自己成熟的一套看法。
“嗯,空军那边的同志也是这么说的,能够在有足够的储备配套前提下,接下来只要能够满足配套速度就好了。”说得明白点就是,每多一架飞机,就要有相应的弹药配套。
“不过,在生产弹药的同时,我们也搞了一点研究,在您打下的基础上。”张总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点自豪,同时也有感谢高振东的成分在里面。
“你们做了什么”高振东饶有兴致的问道。
“我们把远程布撒器和电视制导给结合起来了!”张总笑道。
高振东一听,连连点头:“好啊!这个想法不错!”
原本的远程布撒器,主要是靠惯性简易制导,好处是简单便宜,坏处是不怎么精确。好在这东西是一打一大片,偏一点倒也不是不能用。
但是偏就是偏,这是掩盖不了的,对于已经在“精确”二字上尝到了甜头的空军来说,指哪打哪是最好的,所以灵机一动之下,张总他们将电视制导系统装上了远程撒布器。
至于激光制导,这东西不像电视制导可以直接看到现场情况,对于确定一个合适的起爆时机,有一定难度。
如果想要解决,一是超出了春雷厂现时的能力,二是价格会高上天,于是也就作罢。
“效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