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戌时初,双庙子,距阿什河口31公里处的6号烽火台。
永明镇潜伏在这里的夜不收开始行动了。
这座丘陵缓坡上的烽火台藏在农田边,台顶的了望哨正坐在草堆上,望着远处的田埂。
那里有个农夫正扛着锄头走,其实是建奴的巡逻哨,假装农户盯着河道。
“铁蛋盯了望的,我去拿巡逻的。”李响摸出淬毒短匕,往农田里钻。
稻茬刚收割完,沾着夜露的秸秆擦过裤腿,发出“沙沙”的响。
巡逻哨刚走到田埂拐角,李响突然从秸秆堆里扑出来,麻布捂嘴套牢牢扣住他的嘴,短匕从肋下刺入。
巡逻哨的锄头“啪嗒”掉在田里,溅起一点泥水,人软倒时,李响还特意用秸秆盖住他的身子,避免被台顶的人发现。
台顶的了望哨这时才察觉不对,刚要站起来,王铁蛋已顺着缓坡爬上去,短匕直接抹了他的脖子。
尸体顺着坡滑下来,刚好落在李响身边。
两人把两具尸体抬到农田旁的支流,这里的水深一米五,刚够沉尸。
王铁蛋给巡逻哨捆石时,还特意把他的锄头扔进河里:
“假装他是失足掉下去的,连农具都带了。”
留守组的小李已用水囊冲干净了缓坡上的血迹,还把台顶的柴薪堆挪了挪。
原来的位置沾了点血,现在看起来就像值守哨日常整理过。
戌时三刻,夜不收划着唬船继续逆流而上。
农田里的稻茬在风里晃,没人知道,那片刚收割的田里,藏着两具沉在支流底的尸体。
戌时五刻的蜚克图北,7号的烽火台上亮着灯,台顶的了望哨正低头看马厩,里面的报信马刚打了个响鼻,马夫正弯腰添料。
突击组把唬船泊在芦苇荡里,李响用望远镜数了数:
台顶1人,马厩2人,刚好三个值守的。
“一组射马腿,二组攻马厩,三组摸台顶。”
李响从箭囊里抽出毒箭,弩箭杆缠了棉布。
张二猫和另一名突击组员绕到马厩旁,趁马夫转身的间隙,同时扣动弩机。
两支毒箭射中马的前腿,报信马“唏律律”嘶鸣着跪倒在地,马夫刚要喊,王铁蛋已从身后捂住他的嘴,短匕抹了喉。
巡逻哨听到马嘶,刚要往马厩跑,李响已扑上去,短匕刺进他的胸口。
与此同时,台顶的了望哨正往马厩看,没发现身后的突击组员。
那人顺着高台的砖缝爬上去,短匕从后腰刺入,了望哨闷哼一声,倒在台顶,尸体被直接推下来,王铁蛋接住后,立刻往旁边的河汊拖。
“分三次沉,别挤在一块儿。”
王铁蛋先把马夫的尸体捆好石块,推入河汊;再回来抬巡逻哨,最后是了望哨。
每具尸体都缠了两块石,确保沉在河底不会被冲上来。
留守组的小李和小赵这时正忙:
小李用水囊冲刷马厩里的血迹,小赵则检查台顶的柴薪堆,干柴用油纸盖着,没动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