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农忙假(1 / 2)

清明节至,雨水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

蒙小华给家里的下人们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各自回家祭奠先人。

第二天,蒙家上下近百口人齐齐出动。

老人和孩子们将红薯地里的红薯藤割下来,再按照蒙小华的要求,将红薯藤剪成长短在一尺左右的一截。

精壮的汉子用竹筐将红薯藤挑去地里。

到了地里,众人一哄而上,各自拿走一部分红薯藤,分散扦插红薯藤。

红薯藤的扦插特别简单,只要认准了方向,将红薯藤的一头埋进土里。

当然,为了确保成活率和产量,扦插的时候,一定要将三个以上的结埋在土里。

蒙家一动起来,小石村的人有样学样,也齐齐发动了起来。

比起蒙家,村民们要扦插的红薯就要少得多了。

一方面,村民的地都种了小麦,如今能栽红薯的地有限。

另一方面,村民们用的红薯种有限,一次能扦插的红薯藤叶要少得多。

所以,当村民们已经将自己的红薯藤栽完,蒙家的人还在山上辛苦的栽红薯藤。

于是,在冯婶儿和赵婶儿的鼓动下,一群村民主动来给蒙小华帮忙。

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帮忙的人,蒙家栽红薯藤的进度快了许多,终于在天放晴前将近百亩的荒地都种上了红薯藤。

蒙小华也没有亏待来帮忙的人,给每个来帮忙的人家里回赠了五斤大米。

等到地里都栽上了红薯,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水也停住了。

看着在初夏的日光里,叶子有些蔫巴的红薯藤,心里却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在她的计划中,红薯的种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一次,蒙家种了近百亩地的红薯。

小石村其余的村民加起来,也种了近三百亩的红薯。

村长家是村民里种得最多的,差不多种了十亩地的红薯。

其余人家也根据自家的情况种了一些,最少的也种了三亩地。

村民们虽然不太清楚红薯的具体产量如何,但是蒙小华说了红薯是高产作物,他们就愿意去相信。

只要红薯最终能够有土豆一样的产量,甚至只要有土豆一半的产量,对于小石村的人来说就足够了。

如果按照土豆一亩地三千多斤的产量,三亩地就能收获近万斤的粮食。

即便只有一半的产量也有五千斤。

五千斤能吃的粮食,足够让一家老小一年不用饿肚子了!

有了土豆的前车之鉴,也有人担心能不能守住收获的红薯。

但是转头想想,去年官府收走土豆的饿时候,也给了三文钱一斤的本钱。

若是按照这样算下来,三亩地的红薯至少也能卖出十五两银子!

十五两银子,这要种多少地的稻子和小麦才能卖到这么多钱。

所以,小石村的人都想得很清楚,宁愿豁出几亩地的收成,也要跟着蒙小华赌这一次。

就连一直和蒙小华不对盘的钱桂芬,也死皮赖脸想方设法找了红薯藤,种了三四亩地的红薯。

她只是看蒙小华不顺眼,但是却不傻。

摆明了能赚钱的事情,她钱桂芬怎么会错过。

而且,因为自己的聪明,还省下了买红薯种的钱。

……

忙完了红薯地,村民们马上又投入了更加忙碌的农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