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第一机部。
周部长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桌上堆满了文件,笔筒里插着几支钢笔。
他戴着老花镜,眉头紧锁,正在审阅一份份来自各个部门的报告。
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在他的办公桌上,为这严肃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暖意。
他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
他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习惯了文件里那些或振奋人心、或令人忧虑的数字和计划。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份报告上时,原本平静如水的表情,忽然凝固了。
那是一份由研究所提交的《关于启动第四代战斗机预研项目的请示报告》。
报告的抬头赫然写着:总设计师,白杨。
周部长摘下老花镜,用力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眼睛,然后重新戴上,将报告又仔细看了一遍。
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在他的心头激荡。
第四代战斗机!
这个名词,此刻在他耳边嗡嗡作响,比任何一场激烈的争论,任何一次重要的会议,都要来得震撼。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家航空工业将实现一次质的飞跃,意味着我们将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强大的发言权。
他拿起报告,翻到后面,看到白杨的签名,以及
这些数据,虽然是简要概述,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技术自信,却让周部长心头猛地一跳。
“这小子……”周部长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有震惊,有疑惑,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和信任。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机,拨通了一个内线号码。
“小李,给我接白杨同志的电话。”周部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电话很快接通了。
“喂,我是白杨。”电话那头传来白杨沉稳的声音,带着一丝实验室特有的清冷。
“白杨啊。”周部长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我刚刚看到了你们研究所提交的这份关于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的报告。你……你是认真的吗?”
白杨的声音依旧平静:“周部长,报告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谨论证的。我们已经具备了启动这个项目的技术基础,并且有信心在预期时间内取得突破。”
周部长听着白杨的回答,身体微微向后靠,靠在宽大的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白杨这些年来的种种“壮举”——从最初的材料突破,到后来的发动机项目,再到各种精密仪器的研发……
每一次,白杨提交的报告,都像是带着某种魔力,能够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种信任,是多年来白杨用一次次成功建立起来的。
它已经不仅仅是基于对一个年轻科学家的欣赏,更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判断:只要是白杨提出的,只要他打了报告,那就意味着,这个技术难关,就有可能被突破。
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印象。
“好!好啊!”周部长猛地睁开眼睛,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你能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他知道,白杨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既然他敢提交这份报告,那就说明,他真的有把握。
“白杨啊,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你比我更清楚。”周部长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国防实力的百年大计!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尽管提!部里会全力支持你们,协调一切资源!”
白杨听着周部长充满力量的承诺,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
“谢谢周部长关心。”白杨的声音带着一丝真诚,“目前技术团队已经组建完成,各项资料正在进行初步汇总。暂时还没有特别需要部里直接协调的地方。但后续如果在资金、人才引进或者关键设备采购方面有需求,我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行,你心里有数就好。”周部长满意地笑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不少,“我就知道你小子办事牢靠!那这份报告,我立刻批示下去,特事特办,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项目正式立项!”
“好的,周部长。”
“嗯,就这样吧,你先忙。”
挂断电话,周部长脸上的笑容更盛。
他拿起桌上的钢笔,在《关于启动第四代战斗机预研项目的请示报告》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同意,立即立项,全力支持”几个大字,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他按下办公桌上的呼叫按钮。
“进来!”
办公室的门应声而开,周部长的秘书小王快步走了进来。
小王是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平时总是文质彬彬,办事利索。
“部长,您找我?”小王恭敬地问道。
周部长将批示好的报告递给小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兴奋:“小王啊,这份报告,你立刻亲自送去办公室,交给主任,让他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递交到上面去!记住,特事特办!”
小王接过报告,扫了一眼报告的标题和周部长的批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清楚地记得,上一次周部长这样“特事特办”,亲自吩咐他将报告以最快速度送交上级,还是白杨所长提交的关于新材料研究的报告。
他低头一看,报告上“总设计师:白杨”几个字赫然在列。
小王心里顿时了然。
“是,部长!我这就去办!”小王脸上也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
与此同时,研究所内,关于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在各个研究室和实验室之间悄然传开。
尽管白杨所长在会议上强调了保密性,但这种足以震动整个研究所的消息,又岂是那么容易完全封锁的?
尤其是在场的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对项目的敏感度远超常人。
会议结束后,那些专家们回到各自的研究室,虽然没有直接泄露会议内容,但他们脸上的激动、眼神里的光芒,以及突然变得紧迫的工作节奏,都无声地传递着某种不同寻常的信息。
更何况,研究所内还有三位特殊的“客人”。
金属材料和冶金领域的泰山北斗,王德忠院士。
疲劳与断裂力学专家,李振国院士。
高温合金专家,孙建华院士。
这三位老院士,都是国内航空工业界的元老级人物,德高望重。
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所内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可以说,是研究所里除白杨之外,最了解各项技术进展的人。
这阵子,他们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与年轻的科研人员们探讨技术难题,指导实验方向。
李振国院士刚从一个实验室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数据报告,正准备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究。
他经过走廊时,听到几个年轻的工程师在低声议论。
“听说了吗?所长他……他要启动四代机项目了!”一个年轻工程师压低了声音,但语气中难掩激动。
“什么?四代机?这……这怎么可能?”另一个工程师显然不相信,声音带着几分震惊。
“千真万确!我听王教授手下的学生说的,王教授今天开完会回来,整个人都兴奋得不行,说所长这次又搞了个大动作!”
李振国院士脚步猛地一顿,手中的报告差点掉在地上。
他耳朵嗡嗡作响,四代机?
这个词汇,像一道闪电划过他平静的内心。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顾不得手中的报告,也顾不得细问,转身就朝着王德忠院士的办公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