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林慧的内线。
“林慧,你通知一下张主任,让他暂停手头的工作,立刻来我办公室一趟。另外,把我的日程安排全部清空,我需要一些时间,整理一份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白杨的声音虽然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兴奋。
“是,白所长!”林慧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虽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她能感受到白杨语气中那种不同寻常的激动。
挂断电话,白杨再次走到白板前,看着那几个“4S”大字。他知道,有了WS-10(升级版)发动机的全套资料,这四个“S”,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三天假期转瞬即逝。
白杨站在研究所大门口,看着陆续返岗的科研人员,他们脸上虽有假期带来的轻松,更多的却是眼神中压抑不住的亢奋与坚毅。
上午八点整,随着白杨一声令下,第四代战机项目正式启动。
整个研究所瞬间如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各个实验室、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通明,机器的轰鸣声、图纸翻动的沙沙声、键盘敲击的噼啪声,以及工程师们激烈的讨论声,交织成一曲恢弘的交响乐。
白杨将张主任叫到办公室后,并没有直接拿出系统奖励的资料,而是先与张主任深入探讨了当前航空发动机面临的困境和第四代战机对动力系统的极致要求。
“张主任,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也是我们最大的短板。”白杨指着白板上复杂的发动机结构图,语气沉重,“要实现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推力,更是极致的可靠性、燃油效率和轻量化。”
张主任叹了口气,推了推眼镜:“白所长说得没错,我们现有技术储备,距离您的‘4S’标准,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涡轮叶片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核心机压气机的效率、乃至整个发动机的控制逻辑,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天堑。”
白杨微微一笑:“张主任,如果我说,我在这三天里,对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您相信吗?”
张主任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白所长,您是说……您有新的设计方案了?”
白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递给张主任:“您先看看这份资料。这是我结合过去几年的研究积累,以及这几天集中思考的成果,一份关于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核心设计理念和部分关键技术细节。”
张主任接过笔记本,迫不及待地翻开。
他本以为只是一些初步的构想,然而,当他看到笔记本上那精密的结构图、严谨的计算公式、以及对材料性能的极致要求时,他的呼吸猛地急促起来。
“这……这简直是……”张主任的双手微微颤抖,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动机设计理念,许多困扰他多年的技术难题,竟然在这份资料中找到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对核心机效率提升的巧妙构思,以及新型高温合金的应用设想,让他这位“发动机疯子”彻底震惊了。
“这不仅仅是改进,这是……这是全新的跨越!”张主任激动得老泪纵横,他猛地抬起头,眼神狂热地看着白杨,“白所长,您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灵感?这……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白杨只是淡淡一笑:“在压力之下,人总能爆发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潜力。这份资料,我称之为WS-10的‘升级版’。它将是我们第四代战机的坚实心脏。”
“WS-10升级版!”张主任喃喃自语,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们将直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省去无数年的摸索和试错。
接下来的几天,白杨将系统奖励的WS-10(升级版)发动机全套资料,以“个人突破”的形式,分批次、有策略地传授给张主任及其团队。
他将庞大的知识体系拆解成一个个可消化的模块,既保留了资料的完整性,又让张主任等人能够逐步理解和吸收。
张主任带领的动力系统研发组,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瞬间焕发出惊人的活力。
他们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对新资料的学习和验证中,许多之前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如今在白杨提供的“升级版”方案指导下,变得清晰起来。
与此同时,整个研究所也迎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人才回流潮”。
过去几年,为了支援地方工业发展,不少研究所的技术骨干被外派到各地的工厂、院校。
如今,随着第四代战机项目的启动,以及国家对高精尖人才的重视,一道道调令从四九城发出,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技术精英们,纷纷响应号召,马不停蹄地赶回研究所。
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也有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技术员,甚至还有一些刚刚毕业,却在各自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的青年才俊。
李工的隐身气动布局组,迎来了多位曾在风洞实验室深耕多年的高级工程师,他们对气流场分析和结构力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陈教授的飞控与航电系统组,吸纳了一批在计算机编程和集成电路设计方面有着出色表现的专家,他们的加入,让系统的智能化进程大大加快。
刘工的材料与制造工艺组,更是如虎添翼,一批在高温合金、复合材料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带着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加入了进来。
白杨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他的身影几乎成了研究所最繁忙的风景线。
他亲自主持技术交流会,解决跨领域的接口问题,更是凭借着对“4S”标准的深刻理解和系统赋予的全面知识,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症结,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原本焦头烂额的专家们茅塞顿开,也让那些新来的技术人员,对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林慧则成了白杨最得力的助手,她不仅要处理堆积如山的行政事务,更要负责协调各个小组之间的沟通,确保资料的及时分发和反馈。
她的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文件,但她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逻辑,将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
整个研究所,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白杨的掌控下,朝着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
时间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悄然流逝。
当窗外那棵老槐树的枝丫上,最后一片枯叶也被冬风吹落时,空气中已经隐约能嗅到一丝年味。
转眼间,距离农历新年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
这天下午,林慧拿着一份厚厚的表格走进了白杨的办公室。
她轻轻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才推门而入。
“白所长,这是我们为春节期间留守研究所的同志们制定的生活保障计划和值班表。”林慧将手中的文件放在白杨的办公桌上,语气平稳而清晰,“按照您的要求,已经考虑到各个小组的工作强度和人员需求,并安排了轮班制度,确保关键岗位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