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最后一周,耿为光带着几个经验老道的工人赶赴上海。
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他对上海还是蛮喜欢的。
毕竟对岸的那几座高楼是真好看。
隔着一条黄浦江,仿佛隔着一个世界。
当然,耿为光知道香港、美国的高楼大厦更为好看。
他们国家到底是穷了些。
不过慢慢来嘛,他小时候还吃不饱饭呢。
现在家里头都小有积蓄了。
当然,耿为光知道,自己这并非国内的普遍情况。
但这样的个例多了,不也就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吗?
只是国家需要时间来发展。
时间。
这可真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你们什么时候过去?”
耿为光问的是杜小风去首都的时间。
“我跟朱琳姐买的二号的机票,等四号上午就回来。”
原本杜小风还想着要不要去帮忙,毕竟婚礼前要忙碌的事是真的多。
还全都鸡零狗碎的。
倒是朱琳说,这些闲散的事情自然有人操持。
她们把工厂这边的事都弄好,才是对沈穗最大的帮助。
何扬也是这么说的。
杜小风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没必要捡芝麻丢西瓜。
她这人很是听劝,就把机票定在了二号。
二号到首都,下午和晚上帮忙做一些闲杂的事情。
三号婚礼,四号上午他们就返回上海,毕竟工厂这边实在离不开人。
她也不放心。
这个工厂,就像是她的孩子。
虽然杜小风还没有孩子,但已经先一步体会到做母亲的感觉。
耿为光竖起大拇指,“难怪沈穗这么放心,有你们在,她倒是逍遥。”
工厂竣工也没来看,调试设备的事情全都交给了他。
沈穗现在不亲力亲为了,她更多的时候是统筹大局,遥控指挥。
当真有几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气质。
“沈穗姐也忙得很,再说了结婚是人生大事,她还要招待那么多人,也很辛苦的。”
得,这是沈穗的死忠粉。
怕不是沈穗放个屁,杜小风也能闭眼夸那是香的。
耿为光调侃两句,又忙活起来。
他的时间相对宽绰。
明天的机票飞首都,在首都待几天再回去。
反正厂里的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他这个厂长不在也没什么关系。
不过杜小风有件事说的倒是没错。
沈穗要招待很多人。
其实她的朋友并不算特别多。
来到首都后,沈穗虽然交际多了些,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也就一个展红旗。
姜教授如果算的话,那也可以再增加一个。
沈穗对此十分看得开。
她又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计较自己的朋友是不是比别的小朋友少。
利益朋友多多益善,毕竟她对自己创造利益这件事还是很有信心的。
至于知心好友,有那么二三就够了。
当然,婚礼是对外的仪式,邀请的客人从来不是几个至亲好友。
虽说结婚仓促了点,但请柬什么的沈穗还是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