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信物(1 / 2)

片刻后,老朱回过神来,笑着对朱政说道:“说起老四,性格倒也刚毅果断,像极了我。

他从小也爱习武,你俩应该有许多共同话题。”

这样吧,等到合适的时机,

咱们让老二、老三和老四都回来看看。

都是一家人,也该让他们见见这些长辈了!”

“好呀,我也很想见他们!”

朱元璋饶有兴致地点点头。

提起那位名扬后世的永乐大帝,他也很是好奇。

正说着话,太监总管刘和走来,毕恭毕敬地禀报:

“皇上,少主子,凉国公蓝玉刚派人送来几大箱东西。

说是履行与少主子的赌约,将全部家财献上。

老奴已大致清点过,

有田契、地契、房契,还有许多金银器物。

总计大约五百万两银子。”

朱元璋听后冷笑一声:

“蓝玉倒是家底丰厚,富得流油啊!

不过不知是他真把所有财产都交出来了,还是藏了私房钱。”

刘和面不改色,接着说道:

“除了这些,凉国公还送来一件信物。

他说愿为少主子办三件事。

日后如有需要,只需持此物找他。

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会尽力完成承诺。”

说完,刘和双手托着一块虎形玉佩,恭敬呈上。

“看来他还算识时务,说话算数。”

朱元璋轻哼一声,看向低头思索的朱政,

目光微动,带着几分试探地说,

“这么多钱,我都动心了,你就收下吧。

这本就是你凭实力赢来的,合情合理。”

朱政听了,笑着摇头道:

“我哪里需要这么多钱?”

朱政接过虎形玉佩,稍作审视后收入怀中,随即对刘和说道:“这玉佩我收了。

其余金银财物,你派人送回给凉国公,告诉他,你的诚意我已领会,言出必践。

不过这些家财暂且留着,等我需要用钱时再去取。”

朱政深知,若直接拒收,以蓝玉的性格,不但不会感恩,还会认为自己被羞辱。

所以,他给了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相比那三件事,这点银钱实在不算什么。

更何况,他和蓝玉并非死敌,反而应该感激蓝玉,是他让朱政在军中树立了威信。

这无疑是个识大体的人。

作为胜者,朱政并不介意展现一番风度。

“好的,我立刻去办。”刘和听令后立即回应,转身离去。

朱政捋须微笑,对此颇为满意。

对于蓝玉及其背后的淮西将领,朱元璋并无全盘清除之意,因为朱标仍在世,他们对朱标忠心不二。

朱元璋的真正意图是削弱淮西派系,扶持朱政的势力,确保朱政将来顺利继承皇位,避免人亡政息的局面。

即便朱标日后想改变这一安排,也无能为力。

朱政已当众将蓝玉压制,蓝玉便不足为惧。

太祖乐见二人和解,若能收服朱政,对其地位亦有稳固之效。

反之,若蓝玉胜出,朱政落败,即便蓝玉忠于朱标,太祖亦不会容他。

相较之下,李善长则完全不同。

他权势、谋略远超淮西诸将,一旦作乱,将成大患。

无论对朱标或朱政,都是潜在威胁。

故而,李善长必除,此人一亡,淮西势力

多年前,您已为我安排好与徐家姑娘的婚事,还特意嘱咐我多与她往来。

可我却未曾放在心上,只顾着自己的事情,几乎将她的存在抛诸脑后,见面寥寥无几。

您问我是否满意,但无论我的想法如何,徐家姑娘注定是我的正妻,这是您决定的,不可更改。

至于以后,若我另有心仪之人,也悉听尊便。

不过,我希望您明白,我对这段婚姻并无异议,也不会抗拒。

听闻此言,我不禁感到啼笑皆非。

确实,早在几年前,父亲就定下了我和徐妙锦的婚约。

然而,当时的我们年幼,我对这份婚事并未太过重视。

即便如此,我也并非全然忽视徐妙锦,偶尔出宫时,还会带她游览应天府。

为了陪伴她,我还付出了不少精力。

只是近来忙于练武,才许久未见她。

如今听您认真提及此事,我并无不满。

徐妙锦无论品行还是才情,在这个时代都堪称佼佼者,况且我们自幼相识,她对我一直体贴入微。

因此,我对这桩婚事毫无怨言。

当下,我笑着回应道:“父亲说的是,孩儿定遵从您的意愿。”

父亲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一阵脚步声响起,他抬眼望去,脸上浮现笑意。

接着转向我,轻哼道:“徐家丫头到了,咱们先行一步。

你们俩好好聊聊,别让她受委屈。”

我无奈地点头应允。

老朱满意离开后,朱政才转过身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身姿曼妙的少女,缓步而来,宛若画卷中走出的人物。

她面容精致,双眸如星,肌肤胜雪,此刻穿着一袭留仙裙,愈发显得超凡脱俗。

虽年仅十岁,却已展露倾城之姿,无愧于明初第一美人之名。

即便朱政多次见到,依旧为之动容。

朱允炆一见钟情,誓娶徐妙锦,求教吕氏!淮西武将齐聚东宫,悲恸不已!

朱允炆也在目睹徐妙锦的那一刻,陷入了沉思。

站在徐妙锦刚刚经过的路旁,他神情恍惚,脑海里不断浮现方才那惊鸿一瞥。

仿佛心被某种力量触动,难以自拔。

“刚才那位姑娘是谁?”朱允炆终于开口询问身旁的太监。

太监听言立即前去打探,不久回来禀报:

“回殿下,是已故中山王徐达的小女,名唤徐妙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