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灯火
周五下午六点,西城县政府大楼的灯光陆续熄灭。林小华整理好办公桌上的文件,将钢笔插回笔筒,伸了个长长的懒腰。窗外,夕阳的余晖给县政府大院镀上一层金色。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陆续离开的同事们,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作为常务副县长在这里工作的日子。
“林校长,您还不走吗?”办公室的小张探头进来问道。
林小华转过身,微笑着回答:“这就走。下周一见。”
他拿起公文包,锁好办公室门,沿着熟悉的走廊走向电梯。电梯镜子里的他,西装革履,鬓角已隐约可见几丝白发。从西城县的常务副县长到安城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职业轨迹的转变让他时常感慨。
走出县政府大门,盛夏的风带着炎热扑面而来。林小华深吸一口气,正要去停车场,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爸?”他接通电话,听筒里传来父亲林建军洪亮的声音。
“小华啊,我和你妈马上到县城了,带了不少菜,一会儿肯定搬不走,你开车来县城到西江镇路口等着吧!”
“好嘞,我这就过去。”林小华加快脚步向停车场走去。
他的黑色别克车在夕阳下闪着光。坐进驾驶座,系好安全带,林小华习惯性地看了眼后视镜——里面映出他略显疲惫却依然精神的眼睛。自从被安城师范学校派回西城县处理320名师范生实习对接工作,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到安城师范学校了。
车子平稳地驶出政府大门,沿着现成的街道行驶。路两旁的香樟树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不多时就看到远处炊烟袅袅,他已经来到了城乡结合部。这熟悉的乡村景色让林小华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他拿出一支烟点燃,仿佛要用手里的烟驱赶一天的疲惫。
不到六分钟,他就到了约定的路口。刚停下车,一辆乡镇班车就缓缓驶来。车门打开,林建军和吴秀兰拎着大包小包走下车。
“爸!妈!”林小华赶紧迎上去。
林建军今年六十四岁,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他穿着一件新买的白色衬衫,脚上穿了一双新皮鞋,显得比较精神。吴秀兰则相对瘦小一些,略显花白的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脸上皱纹里藏着温和的笑意。
“哎哟,这么多东西啊!那我们可得吃好久了!”林小华接过父母手中的编织袋和纸箱,沉甸甸的。
“都是自家种的菜,还有你五叔给的玉米酒和新鲜羊排。”林建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最近工作忙不忙?”
“还行,就是跑学校多点。”林小华将东西放进后备箱,帮父母打开车门。
回县城的路上,吴秀兰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新鲜事,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娶了新媳妇。林小华一边开车一边应和着,时不时从后视镜里看一眼父母。他们比上次见面时又苍老了些,但精神头还不错。
“小雪和孩子们都好吧?”吴秀兰问道。
“都好,小雪今天应该做了红烧肉,早上就说要等你们来吃。”林小华笑着说。
车子驶入县城的凤凰小区,停在了他家的车库门口。林小华赶紧下车搬东西,之后又把车停到了车库里。停好车,三人拎着大包小包上楼。
刚打开门,三人就闻到厨房飘来的香味。“爷爷奶奶来啦!”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地从客厅跑过来。四岁三个月的林云松率先来到门口开门,妹妹林宛月和林宛茹则跟在后面,三张小脸上洋溢着兴奋,不停地和爷爷奶奶打招呼。
“慢点慢点,别摔着。”吴秀兰弯腰接住扑过来的小孙女林宛茹。
小雪从厨房走出来,系着碎花围裙,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爸妈,你们可算来了,路上没有晕车吧?”她甜甜地叫着,赶紧接过婆婆手中的袋子,又给两位老人倒了茶。
“不辛苦不辛苦。”林建军笑着摆手,在沙发上坐下,环顾四周,“这房子收拾得真干净。”
小雪腼腆地笑了笑:“爸您喝茶。孩子们,带爷爷奶奶去洗手,马上开饭了。”
餐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中间是一大盘冒着热气的红烧肉,旁边还有清炒时蔬、凉拌黄瓜和一碗紫菜蛋汤。小雪又端出一盘刚蒸好的豆乳蒸肉,香气四溢。
“爸妈,你们坐这儿。”小雪拉开主位的椅子,让林建军和吴秀兰坐下。
林小华从五叔给的袋子里取出那瓶玉米酒,琥珀色的液体在玻璃瓶中荡漾。“爸,咱们喝点?”
“好啊,这一段时间很久没和你喝酒了。”林建军眼睛一亮。
林小华给父母和自己各倒了一杯。酒香顿时在餐厅弥漫开来,带着玉米特有的甜香。吴秀兰抿了一小口,皱起眉头:“度数太高了,我还是喝茶吧。”
小雪笑着给婆婆换了茶杯,又夹了一块豆乳蒸肉放到她碗里:“妈,您尝尝这个,我按您上次教的方法做的,您看是不是这个味道。”
“嗯,味道不错,你这个手艺真的很不错。”吴秀兰尝了一口,点头评价道。
林小华看到妻子给父母夹菜,却没给自己夹,故意咳嗽了一声。小雪立刻会意,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放到他碗里,嗔怪道:“这么大个人了还吃醋,给,这块肥瘦正好,吃了不容易醉。”
林建军看着儿子儿媳的互动,忍不住笑了:“小华啊,你又不是小孩子了,还这么腻歪。”
“爸!”小雪脸一红,低头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