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636章 挖人这事急不得

第636章 挖人这事急不得(1 / 2)

徐大志裹紧棉大衣,快步走进宾馆的大门,谢伯洪已经在房间里等他了,桌上摊开一叠资料。

“徐董,您外出可有收获?”谢伯洪推了推眼镜,笑得有些勉强,“这天气,真是出门像上刑。”

徐大志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没办法,咱们小麦电子厂要站起来,没人才不行。你物色的人呢?给我瞧瞧。”

谢伯洪把资料一份份铺开,如数家珍:“这第一位,长红三分厂的厂长,刘建国。四十二岁,正当年,手底下管着一千号人,技术、管理都是一把好手。”

徐大志拿起刘建国的档案,照片上的男人目光炯炯,眉宇间透着自信。他翻看履历,越看越心动——这人要是能来叶子电子,绝对能扛大梁。

“可惜啊,”徐大志摇摇头,把档案放回桌上,“人家在长红是分厂厂长,咱们这小庙,怕是请不来这尊大佛。”

谢伯洪苦笑:“谁说不是呢。长红现在如日中天,是国内电视机的龙头老大。这些分厂厂长,放到别处大厂也至少是个副总级别。”

徐大志叹了口气。他心里清楚,这就像是庙里的菩萨——请不动啊。人家在长红要地位有地位,要面子有面子,自己这边能给的,无非是多些薪水,给些待遇。

“不光钱的事,”徐大志指了指窗外长红厂区的方向,“在那里,他们是受人敬重的领导,社会地位高,铁饭碗端得稳稳的。咱们小麦电子现在什么规模?给人开三倍工资,人家未必看得上。”

谢伯洪点点头,又介绍了几位分厂厂长,个个都是人才,但也个个都让人望而却步。

徐大志摆摆手:“这些先放一放,说说车间主任吧,或许现实些。”

谢伯洪精神一振,从资料堆里抽出两份:“这两位值得重点关注。三分厂的车间主任王保国,三十六岁,技术过硬,在工人中威信很高。另一位是五分厂的李为民,擅长生产管理,带的车间年年评先进。”

徐大志仔细看着这两人的资料,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车间主任......要是能挖来一个,再带几个技术骨干,咱们的生产线就能撑起来了。”

“希望是有,但也不容易,”谢伯洪实话实说,“长红的待遇在国有电子行业里数一数二,车间主任的位置也是许多人眼红的。”

中午时分,徐大志带着谢伯洪和蒋伟下楼吃饭,在餐厅遇到了几家其他电视机厂的代表。大家心照不宣地拼了几张桌子,一起吃工作餐。

“徐董这几天有进展吗?”一个戴着厚眼镜的中年人笑着问。

徐大志夹了一筷子白菜炖粉条,笑道:“有些接触,但进度缓慢,难啊……”

桌上顿时响起一片笑声,大家心知肚明,来挖人没有容易的事。这年头,电视机行业正值黄金期,人才比黄金还珍贵。

饭后回到房间,徐大志把谢伯洪整理的技术骨干资料摊开在床上,一共八个人,他一份份仔细翻阅。

“张明,二十五岁,南都省安县人,去年技术比武拿了第三......”徐大志喃喃自语,把每个人的姓名、相貌、背景、家庭情况都记在心里。

这些年轻人最有潜力,也最有可能被挖动。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有闯劲,有抱负,长红的待遇固然好,但上升空间有限。小麦电子集团虽然现在比长红集团规模小点,但能给的机会更多。

“这个小伙子,”徐大志抽出一份档案,“赵志刚,老家是南都省平原县的,离咱们厂不到一百里地。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

谢伯洪凑过来看了一眼:“这小子我打听过,技术好,肯钻研,就是性格直,不太会来事,在长红晋升慢。”

徐大志眼睛一亮:“这样的人正是咱们需要的。技术过硬,又有干劲,只要给平台,一定能成长起来。”

一下午的时间,两人把可能挖动的人才列了个清单,分了三个等级:最有可能挖来的,有一定难度的,以及需要奇迹才能请动的。

夜幕降临,徐大志穿上最体面的呢子大衣,拎上一包提前准备的礼品:“走吧,咱们去拜访拜访几位老乡。”

谢伯洪有些犹豫:“徐总,这么直接上门,会不会太冒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