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着急的事情,胤?向来会拖一拖。
康熙在几张纸上来来回回翻看了几次,最后抬起头道:“很多考生行走的足迹有限,你出这些考题,有想过多少人做得出来吗?”
他出题时,大概率就是那几类;
蠢儿子交上来的题目随随便便一看,最少包含十几类别,还有些要有实际经历才答得出来的,这是想将考生逼疯吗?
胤?一副我有考虑过的样子,信誓旦旦道:“他们不知外面的事情,自己家乡的事总该知道吧。”
“有些还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儿臣出的题,范围虽然广,却也没太偏离现实,皇阿玛不必太过担心。”
康熙:“可是也不用具体到每种植物的亩产吧?”
水稻麦子就算了,很多人有听过。棉花花生这种植物很少人家会种,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其亩产。
胤?:“也没让他们全部做出来,要是做不出来,用不着勉强,反正我们是按排名来挑人。”
随后将苏策丽前面的观点拿出来说了一下,说的康熙都不得不说一声好了。
以前的考生大多考的是四书五经,五言六律之类的,主要是考察考生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及文学创作能力。
胤?出的题,包括生活常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四书五经、时政律法,比他出的题全面太多。
康熙:“这些不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吗?”
胤?嘿嘿笑道:“儿臣一个人哪做得出来呀,九哥、十三弟、宁承慢一起帮儿臣想的。”
尽管胤?没提苏策丽,康熙也猜得出来其间少不了她的功劳。
别的女人要是敢掺和政事,康熙会将‘女子不得干政’几个字怼到她脸上。
苏策丽懂得太多,性子又懒散,要不是为了胤?,她压根不会理这些事情,康熙对她参政没什么感觉。
主要是苏策丽的贡献太大,康熙要是限制她,以后可能就没法从她那里得到好点子了。
康熙:“会试的题算你过了,科举后面的事情由你负责,要做好保密事宜,不能让别人提前得到考题。”
“另外,现有丁数设置为定额,永不增税,你回去拟个折子上来。”
现有的丁税为人头税,按户口的人数交税。
百姓为了少交税,不给孩子上户口。
有些心术不正的官差对着没户口的人敲诈勒索,使得贫困百姓不得不开始流亡,不便于地方管理。
康熙的意思是将人头税改为户税,不管这户人家人多人少,都只收一户的钱。
百姓们便不需要为了逃税,不给自家孩子上户口了。
胤?默默的盯着康熙看了几息,一个事没完,又塞来一个事情。
为百姓减赋是好事,可也不用逮着他祸祸吧?
四哥管着户部,丁税是交到他那里的,由他去做最适合,皇阿玛又丢给他做。
这种事不是单纯的拟个折子便完事的,得盯着后面的进行。
大清这么大,他得花多少时间去整完丁税。
他没猜错,皇阿玛是准备将他当牛马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