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以小孩为原材料炼丹
虽然没有写完,但看个开头也是好的。
李乾坤抱着这样的想法,一篇接着一篇的看完了。
凡是他喜欢的就放在左边,凡是他不喜欢的就放在右边。
等看完后,他把喜欢的留下来,说是继续写。把不喜欢的退回去,就说不用写了。
白白净净细皮嫩肉的小太监点头哈腰的同意了,就要去安排。
就在这时,李乾坤给他升了个官,成为了副总管太监。
不过不用管皇宫里的事,只要管好话本子就够了。
小皇帝也不小气,从私库中拿了一笔钱出来交给了小太监,让他便宜行事。
总的来说,这个副总管太监品级高,实权不大。
不过小太监很满足,欢欢喜喜的谢了恩。
时间缓缓流逝,一晃就是两年。
有一天,李乾坤在看话本子的时候看到了一本权谋文。里面的人与事精彩纷呈,你来我往之间,杀人不见血,让人心驰神往。
李乾坤看得津津有味,毫不犹豫的评了个优等。
他看小说还搞了个评级。
最好看的是优等。
好看的是良等。
一般的是中等。
品级越高,作者拿的钱就越高。
如果一个评级也拿不到,那也没有什么关系,会有保底。
作者可以填饱肚子,但也只是填饱肚子而已。想吃些好的,比如鸡鸭鱼肉,还要再努力。
至于给作者的工钱从哪里来,刚开始的时候是小皇帝出的钱。他没把钱当钱,一点也不心疼的全给了。
后来小太监开了个印刷厂,卖起了书。
每一本书都打着皇家出品的名头,还暗地里宣传说,陛下看过了都说好。
老实说,这一本本书都卖得不错。没两年就把本钱赚回来了,以后能赚更多。
这是李乾坤没有想到的,他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没想过要赚钱,不过既然都已经赚钱了,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收着呗。
一本权谋小说看完之后,小太监又送上了另一本。从字体和遣词造句来看,它们的书写者应该是同一个作者。
然后是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
李乾坤每一本都看了,还看得津津有味。
就是他怎么等也等不到第六本,一问才知道,原来作者已经离开了。因为作者是没有钱了,想赚一笔,而不是永远投身于这个行业。
看到他唉声叹气的,小太监提议把作者请回来继续写。
李乾坤连忙摇头。
“他不愿意写就不愿意写,我岂是那种强迫他人的人?”
小太监略带歉意地一笑,赞叹道:“陛下仁德兼备,气度非凡。”
李乾坤摆了摆手,不以为然的说:“别拍马屁了,我只是觉得强迫人写出来的东西不好看。民间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强扭的瓜不甜。虽然解渴是解渴,但我要解渴还用得着吃瓜吗?我又不是没有别的水果。”
小太监调侃道:“但就是有人喜欢强扭呀!陛下能做到不强求已经很好了。”
“又在拍马屁了,”李乾坤悠悠说道。
小太监笑道:“不,奴才只是在说实话。”
李乾坤并不知道,就在他和小太监说话的时候,有人在家里骂骂咧咧。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连续写了五本权谋文的作者。
别人写文是为了钱财,他写文是为了家国大义。
在第一本书里,他告了摄政王一状,并隐晦的告诉小皇帝如何夺权。
第二本的时候,他写的明显了一些。
第三本的时候,他写的更加明显了。
第四本,就差明说了。
第五本,他直接明说了。
结果五本下来,小皇帝一个反应都没有,仿佛没看懂似的,可怎么会看不懂呢?连太监都看得懂其中的奥秘,小皇帝不可能看不懂他在写什么?
毕竟小皇帝从小被名师教导,虽然说不上是文武双全,但见识和才智绝非等闲之辈。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小皇帝不想理会他。
原来他多虑了,小皇帝并非是在忍辱负重,而是真心实意地放手了权力。呵呵,小皇帝不急,他急什么?他倒要看看最后小皇帝有没有好下场?
那么李乾坤看出来什么了吗?
事实上,没有。他只以为是故事,也只是看故事而已。
只是小皇帝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看过的五本权谋文一本不落的出现在了摄政王手中。
摄政王一一翻页后,冷笑了一声。
这么多年过去,他早就看透了。小皇帝在发现斗不过他后就放弃了,沉迷于享受之中。不知道哪里来的野心家也敢挑唆小皇帝和他争斗,也不看看小皇帝有没有这个心。
第二天一早,小皇帝收拾了收拾,又去上朝去了。
他不想上朝的,一点也不想上朝,每次都是干坐好长一段时间,然后饿着肚子去吃早餐。
可是没有人理会他,所有人都要他在上朝时坐在龙椅上听着,一天都不能放松。
小皇帝欲哭无泪,但拗不过文武百官,只能在每次上朝的时候坐在龙椅上当个摆设。
这一天,他坐着坐着就累了,小小的打了个哈欠。
下一刻,文武百官中就走出来一个人,慢条斯理的说了一大堆。
刚开始的时候,小皇帝也没当回事,可是听着听着他就察觉到了不对。
这是想让他选后纳妃?
“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选出来的人一定要比摄政王好看。”
听到可以的时候,一部分人松了一口气。现在小皇帝都二十五岁了,还是童子身。看见没?童子身。寻常人家这个年岁连孩子都满地跑了,偏偏陛下从来没有碰过女人。他们在私底下怀疑过,不是陛下有龙阳之好,就是陛下身体有问题。
这次不知道为什么,摄政王松了口。保皇党连忙推了一个人出来,上书请陛下大婚。因为只有大婚了,陛下才有机会亲政。只有陛下亲政了,他们保皇党才有机会。
说实话,他们还以为陛下不会同意呢!毕竟其他当傀儡的皇帝没有一个像他这样连女人都不碰的,一点也不像个男人。
但高兴之后就是绝望了。
陛下虽然同意选后纳妃了,要求却高到了天上去。
比摄政王还要美的女人,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
别看人家摄政王年纪大了,可摄政王年纪越大越有魅力。
一些人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陛下该不会是看上摄政王了吧?
不可以,陛下就是只小白兔,一定会被摄政王玩弄于鼓掌之中的。
不对,现在就是了。
等以后,恐怕就没有以后了。
幸好李乾坤不知道某些人的想法,不然一定会大声吐槽,他之所以会提出那样的条件,只是因为他看摄政王看习惯了,看其他人就觉得丑,包括他自己也是如此。皇天后土可以为他作证,他对摄政王真的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一场大朝会结束后,李乾坤毫不犹豫的擡脚就走。
虽然上朝之前他吃了些点心垫肚子,但现在已经消化光了,肚子咕咕作响,好饿。
踏入专门的用餐区域,他立刻被那一大桌琳琅满目的美食所吸引。每道菜肴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李乾坤毫不犹豫的大快朵颐起来。
其中有些菜合他口味,有些菜不合他口味。他也不在意,就当是开盲盒了。毕竟他一直在催促御膳房的御厨搞创新,有些不合心意的也能理解。
他正沉浸在美食的享受中,却浑然不觉关于他与摄政王之间荒诞不经的传闻已如野火燎原般蔓延开来,引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摄政王现在都三十五岁了,依旧孤身一人。若说他没有一点小问题,谁都不会信。再加上陛下也是这样,你品,你品,你细品。
摄政王???
他每天都在忙着拯救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哪来的时间谈情说爱?一个个很闲是吧?干活去吧!
于是一群文武百官又被加派了任务,一个个忙成了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李乾坤一直不知道,等李乾坤知道的时候,流言都快要熄了。
他哈哈大笑,对着左右吐槽:“我是挺喜欢摄政王的,毕竟他一直在帮我干活,我怎能不喜欢他?但不是那种喜欢,他们是怎么想的呀?”
左右连连点头,表示相信。
他们是真的相信,不是做做样子。
因为爱一个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而陛下只是把摄政王当工具人。而摄政王看陛下,只是把陛下当做一个可以随意摆弄的傀儡,老老实实坐在皇位上接受朝拜,不添乱就行。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就是五年。
保皇党哭着喊着让李乾坤生个孩子,不然这个国家会后继无人。
李乾坤只问他们,找到比摄政王还要美的人了吗?他只和比摄政王还要美的人生孩子。
保皇党欲哭无泪,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比摄政王还要美的人?陛下这是存心想要自己断子绝孙啊!
李乾坤看他们哭的伤心,不以为然的笑了笑。
“不要担心这个国家后继无人,宗室子多的是,大不了我过继一个。”
过继的怎么比得了亲生的?
保皇党还在哭,哭的伤心欲绝。
李乾坤没办法,派人把年纪在五岁以下宗室嫡系召进了宫。
一共二十一人,公主十一,皇子十,不按性别按年龄排序。
过继皇子可以理解,过继公主又是怎么回事?
文武百官们不理解,露出了疑惑的眼神。
李乾坤笑呵呵的对他们说。
“无论男女,谁是最优秀的,谁就是下一任皇帝。”
文武百官们二话不说就要拒绝,连想要说什么都已经想出来了,就等着开口了,结果陛下突然来了一句。
“反正什么都不用做,是男是女又有什么关系?”
虽然李乾坤的意思是,这二十一个过继来的孩子,谁最优秀,他就把这个享福的位置留给他。
可在文武百官看来,小皇帝是在自嘲。
不过是个傀儡而已,是男是女很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
于是文武百官什么都不说了,就当给陛下一个面子。只是在暗地里,他们想着要多多教导皇子们,绝对不能让公主们超越了去。
结果还是让公主们超越了去。
明明有继承权,可所有人都不在乎她们,轻视她们,她们怎么能受得了?就算是为了打某些人的脸,她们也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不过这是很多年后的事了,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到小皇帝刚刚过继二十一个孩子的时间点。
这一年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要打仗了。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百五十二年前,大晋朝灰飞烟灭。
大皓,大宣,大惠,三国顺势而起。
李乾坤所在的国家是大宣,他是大宣的第五代皇帝。
近三十年来,自从大皓新皇登基之后,刚开始还好,年纪越大越野心勃勃,想要吞并其他二国,统一天下。
其他两国哪里肯?一直在寻找生机。
别的国家不知道,反正大宣这边,先皇将权力交给了摄政王。
事实证明,这个举措是对的。
近些年来,天下万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再也不负二十年前的绝望。
这次大皓进攻大宣,想必是已经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大宣获胜的几率不大。
听到这样的话后,李乾坤睁大了眼睛。
救命,如果这个国家没了,他还能过上好日子吗?
知不知道现在的日子有多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要看话本子,整个国家都为他背书,看都看不完。一旦没有了皇帝这个身份,先不说他小命还在不在,就算在,还能有这样的好生活吗?
李乾坤第一时间看向了摄政王,希望摄政王能出个主意。他相信,先帝将整个国家交给摄政王,一定有其原因。
在小皇帝的灼灼目光中,摄政王说:“大宣不会输。”
李乾坤闻言松了一口气,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然而没几天,摄政王走了,去了战场。
于是政事一股脑的落在了小皇帝身上。
李乾坤看看这个大臣,又看看那个大臣,毫不犹豫的要将工作推出去。
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诚惶诚恐的纷纷退缩。
小皇帝没办法,只好自己干。
只是某些废话能不能别写了?看着头疼。
不是他嫌弃,是真的有很多废话。其实某些折子,特指请安折子,压根就不用写。还有谈正事的时候,直接写正事不行吗?为什么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不看,怕漏了什么。看,头疼,腰疼,眼睛疼。
李乾坤当即下令,谁要是写废话他就贬谁的官。
他不止这么说,还这么做了。短短三天的时间,十几个官员一贬再贬。
文武百官们心惊胆战,生怕小皇帝再做出什么事来。私底下他们不知道有多后悔:早知道陛下是这个性格,还不如就让摄政王主政呢!
可李乾坤永远也不会让他们失望。
他不管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是不是错综复杂,他只管自己的要求有没有达成?谁若是没有做到,不管是谁,一律贬官。
什么?没了这批人,谁当官?
笑话,天下想当官的人数不胜数,随便提拔一个就行了。做不好就换掉,酿成了大祸就杀掉,就是这么简单。
慢慢的,文武百官们学乖了。老老实实做事,安安分分做人。
朝廷这边,李乾坤过得很高兴。
而战场那边,摄政王都快要愁秃了。
小皇帝的所作所为充分证明了他就是个门外汉,如果不是摄政王和摄政王的班底一直在给他兜底,他肯定翻车。
不过摄政王虽然忧愁,却也满意。因为小皇帝误打误撞地解决了很多事情,他回去后就好办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