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锐意革新的雍正,在雍正九年后,远远比不上即位之初有心气。
弘历让人把这份急递拿了来,看了看。
“急递是昨日下达的,要我们兵部议一议,这是否意味着准噶尔有侵犯喀尔喀之心,朝廷要不要对准噶尔整兵备战,预备讨伐准噶尔。”
路振扬在弘历看这份急递时说道。
弘历斩钉截铁地道:“当然要对准噶尔整兵备战!不能等喀尔喀诸部向朝廷请兵时再备战,那样就不能及时保护喀尔喀。”
喀尔喀诸部现在已归附大清,是大清京师与准噶尔、罗刹两大国之间的屏障。
所以,只要准噶尔用兵喀尔喀,大清就必须要救喀尔喀,才能保证后方安全。
满朝王公自然都明白这个道理。
弘历自然也基于历史上准噶尔的确在后来于雍正七年主动侵犯了喀尔喀,而导致雍正下决心征讨准噶尔,而做出了判断。
在眼下的东亚,一个国家增加多少大鸟枪,就相当于后世一个国家增加多少导弹一样。
清廷自然要因此思考需不需要做出应对。
路振扬却在这时言道:“四爷容禀,臣愚以为,还没必要因为罗刹国给了准噶尔两千大鸟枪,就要整兵备战!因为这样,会不会太急了些,毕竟,准噶尔这样做,只是增强自身防御也未可知?”
在涉及到具体戎政事务上,弘历还是主动做出了愿意广纳人言的姿态,也就在听后看向路振扬:“那依公的意思,当如何应对?”
“应该先派人去打探一番,或者去喀尔喀查问一番为好。”
“一旦决定整兵备战,就得征集大量粮草去西北,各地精锐也得往西北调。”
“现在,西南在改土归流,牵连的南方多省蠢蠢欲动,即便天子英明,为安抚南方,停剃发易服之制,但也不好成惊弓之鸟之态,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积极备战,民力之使用还是谨慎为妥。”
路振扬回道。
弘历听后,承认路振扬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让他一时还不好反对。
但他基于历史发展的了解以及对眼下地缘局势的了解,而不得不坚持己见。
不过,弘历没有先开口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看向满尚书鄂尔奇:“鄂尔奇,你也说说。”
鄂尔奇这时便道:“奴才赞同路振扬所言。”
这让弘历大为惊愕。
他没想到,鄂尔奇会赞同刚才请命要斩他的路振扬。
“说说理由。”
弘历皱起了眉头。
鄂尔奇回答说:“奴才担心,准噶尔可能真的并无兴兵之意,而如路振扬所说,准噶尔增加大鸟枪数量只是为了增强自身防卫,怕我天朝征讨他,我们整兵备战恐反而刺激了准噶尔。”
“这么说,你们两位皆不赞成本王的主张咯?”
弘历淡淡一笑问道。
鄂尔奇慌忙跪下道:“四爷容禀,奴才蒙主子厚恩,拔擢为兵部尚书,自然不敢竭忠尽智,故奴才即便不满路振扬提议四爷请旨砍了奴才,但奴才不能因此就非得跟他不一致,而非得附和着四爷。”
“而四爷乃天下公认的贤明亲王,如果奴才只一味附和,只怕反而令四爷鄙夷。”
鄂尔奇回答后,路振扬也跟着道:“臣也的确是肺腑之言!”
“准噶尔增加两千杆大鸟枪是应当警惕,但直接整兵备战实在是反应太过激切,治大国如烹小鲜,自当谨慎为妥!”
“毕竟,调动大兵,光是行粮运粮损耗就不少;”
“现在,南边正改土归流,藏地那边也还未稳,现在又出现曾静的事。”
“自然!也就更得慎之又慎,怎么都得等喀尔喀主动请兵再谈也不迟。”
“这样,我们为备战就算征用蒙古之兵,也能避免他们产生不满,埋怨朝廷是在杞人忧天、徒耗民力,而更加后悔归附天朝为主!”
路振扬这里说的头头是道,连鄂尔奇也不由得暗自点头:“四爷,他路振扬虽然不满奴才,但谋国还是考虑很周全的。”
弘历正要开口再言,突然,又有侍卫来传谕,要议政王大臣去养心殿集议。
因弘历可以在紫禁城骑马的缘故,也就先来到了养心殿。
一到养心殿,雍正就在看了他一眼后问:“脸色不好,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