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218章 造势!星火即将燎原

第218章 造势!星火即将燎原(1 / 2)

这是一份《西北日报》,

头版头条赫然是一个黑色加粗标题——华阳县弯河大队夏粮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小麦突破450斤大关!

【本报讯】

金秋时节,华阳县弯河大队传来喜讯: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平均亩产达455斤,较去年增产一倍有余!这是我省农业战线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去年此时,弯河大队的晒谷场上空空荡荡,社员们蹲在粮仓前发愁。”

“人均分到的口粮不足150斤,顿顿都是掺着麸皮的窝窝头,孩子们饿得直啃树皮。”

“而今日的晒谷场上,金灿灿的麦垛堆成了小山,饱满的麦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空气中飘荡着新麦的清香......”

“去年,张家媳妇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挖野菜,就为了给窝窝头添点滋味……”

“今年,她正带着孩子们在场院里嬉戏,手里捧着刚出锅的白面馍馍,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老农王有福家的灶台冷清得能结蜘蛛网;今年,他家的蒸笼里白气腾腾,一天三顿都是雪白的馒头,连家里的狗都吃上了窝窝头。”

报道详细记录了产量数据后,笔锋一转: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弯河大队今年试行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章通过社员口述展现改革前后的巨变:

“往年干多干少一个样,谁还有心劲儿?”

老农王有福激动地说,“去年额家五口人,分到的麦子磨成面,连过年都吃不上一顿纯白面的饺子。今年承包了十亩地,足足打了五千斤麦子!”

张家媳妇抹着眼泪告诉记者:“去年这时候,娃饿得直哭,额只能煮野菜糊糊哄他。现在好了,娃想吃多少白馍就吃多少!”

生产队长刘兆丰拍着胸脯说:“去年这时候,额天天被社员堵着要返销粮,愁得头发都白了。今年可好,大伙儿都来问额啥时候交公粮——急着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呢!”

十六岁的王大有兴奋地插话:“去年额一天挣8个工分,还不够吃半饱。今年跟着爹娘干活,分了2000斤麦子!”

他拍着鼓鼓的粮袋,“额娘说了,等交了公粮,就给额说媳妇!“

就连村里最懒散的刘二狗也红着脸说:“往年混日子,年底分粮时抬不起头。今年额起早贪黑伺候那五亩地,打了2200斤!”

他指着自家粮囤,“额婆娘说了,今年过年要给全家都做新衣裳!”

报道最后以充满激情的展望收尾:

“从窝窝头到白面馍,从野菜汤到顿顿吃饱,弯河大队的实践生动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民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奇迹!”

刘青山的手指轻轻划过报纸。

他注意到,这篇报道虽然大胆介绍了承包制,但始终强调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种表述方式,既传达了改革精神,又巧妙地规避了政治风险。

“好一个弯河经验!”

刘青山忍不住赞叹,“这报道写得真有水平!”

杨天兴意味深长地笑了,“这篇文章估计是省委的笔杆子写的,自然老道。”

“杨叔,不管咋样,这是好事啊!大好事!”

“是啊,当然是好事!”

“我先提前恭喜杨叔了,既然现在《西北日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将弯河拿到明面上,说明李主任已经开始发力了,这只是个开始……”

刘青山笑了笑,又道:“估计要不了多久,杨叔就能挪一挪位置了吧!”

“不。”

杨天兴摆了摆手,“额之前给李主任汇报工作的时候就说了,弯河只是一个开始,整个华阳县像弯河这样的大队还有上百个!额作为本地父母官,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也都吃得上白面馍,顿顿吃得饱饭!”

“这个目标不实现,额不走!”

最后这句,他说的掷地有声。

刘青山眉头一扬,有些动容。

凡是当官的谁不想升官?

可杨天兴却是在省委领导面前,明确的拒绝了!

这份心胸,着实令人钦佩!!

“杨叔,华阳的百姓有你这么一位父母官,算是有福了。”

“哈哈,你少来这套,说起来这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你想的呢,如果论功行赏的话,你应该是头功才对!可惜啊……”

刘青山就笑,“杨叔,没什么可惜的。做官千好万好,可也有不好的地方。我这人性子懒散,好逸恶劳,也爱享受,这辈子是注定做不了官,混不了官场的。人活一世,求个舒坦。”

“算了算了。”

杨天兴无奈的叹了口气,“人各有志,强求不得!”

“况且你的文学天赋那么强,让你做官的话,对于文坛对于广大读者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哈哈哈,杨叔,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

“晚上在这吃饭?”

“不了,我得回家,这考完了,不得回家说一声。”

杨天兴点头,“行,那你这就回吧,早点回去,省得家里人担心。”

“嗯,走了。梅姨,我走了啊,你忙吧……”

刘青山站起身吆喝一声,便出门而去。

……

《西北日报》这篇报道一出来,整个西北都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