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314章 天降横财,华侨公寓!

第314章 天降横财,华侨公寓!(2 / 2)

起初,她的表情是职业性的平静。

然而,当她的目光扫过文件上的内容,尤其是那串醒目的阿拉伯数字时……

“十三万五千美元?!”

一声压抑不住的、近乎尖叫的低呼猛地从她喉咙里挤了出来,瞬间打破了营业厅的宁静。

只见她眼睛瞬间瞪得溜圆,仿佛要从眼眶里凸出来,拿着纸张的手指开始微微颤抖。

她难以置信地反复核对着那串数字,个、十、百、千、万、十万……

她甚至下意识地抬手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连续工作眼花看错了小数点!

“多……多少?十三万五千……美元?!”她抬起头,脸色因为极度震惊而有些发白,目光死死盯住刘青山,仿佛想从他脸上找出这不会是假的吧?

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音,完全失去了平时的平稳。

这突如其来的动静,立刻引起了旁边其他柜台同事的注意。

“小张,怎么了?”一位中年男柜员探头问道。

“王姐……您,您快来看看这个……”年轻女柜员声音发飘,哆哆嗦嗦地将文件递向隔壁。

那位被称为王姐的中年女柜员疑惑地接过文件,低头一看。

下一秒,她的反应如出一辙。

倒吸一口冷气,身体猛地向后一仰,仿佛被那串数字烫到了一样!

她的嘴巴张成了“o”型,足以塞进一个鸡蛋。

“老天爷啊!这……这是……”她惊骇地看向刘青山,又看看文件,一时间竟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很快,整个银行柜台区域的工作人员都被惊动了!

“怎么回事?”

“什么情况?”

“多少外汇?”

“十三万五千?!美元?!”

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迅速蔓延开来,所有听到这个数字的职员,无不变色!

人们纷纷从工位后站起身,试图看清那份文件,看向刘青山的目光充满了极致的好奇、震惊和难以置信。

1979年,一个普通工人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元,万元户已是凤毛麟角,这十三万五千美元,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在平静的银行里轰然炸响!

营业厅里办理业务的其他顾客,也注意到了这边的骚动,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混乱和震惊中,一位经验老道的主管迅速反应过来,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绝不能在大厅处理。

他一边努力维持秩序,安抚其他顾客,一边立刻快步走向后面的行长办公室。

很快,一位身着笔挺中山装、气质沉稳儒雅的中年男子被紧急请了出来。他显然已经从主管那里得知了概况,虽然面色保持镇定,但眼中那抹一闪而过的惊异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王行长快步走到刘青山面前,态度极其客气,甚至带上了几分敬重:“同志,您好!我是这里的行长,我姓王。这里人多眼杂,谈话不便,请您务必赏光,到我办公室详细谈谈,您看可以吗?”

刘青山对周围这夸张的反应阵仗有些无奈,但也理解,点了点头:“好的,麻烦王行长了。”

于是,

在全体银行职员目送英雄般的注视下,刘青山跟着王行长,走进了安静而整洁的行长办公室。

经过一番仔细而友好的询问核实,王行长弄清了这笔巨款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最近名声大噪的天才作家青山同志的海外诗集版税收入,疑虑顿消,王行长的态度瞬间变得更加热情和恭敬,立刻指示专人以最高优先级为刘青山办理结汇和转存手续。

整个过程高效而顺利。

按照刘青山提供的作协批文要求,十三万五千美元中的90%办理了结汇,兑换成十八万两千二百五十元人民币,当场存入了刘青山指定的普通活期储蓄存折;剩余的10%,即一万三千五百美元,则依据规定,存入了为他专门开立的一个外汇存款账户。

手续办妥,

刘青山接过那两个沉甸甸的存折,看着上面清晰打印的巨额数字,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掌控命运的豪迈之气。

就在前两天,

他还在为买房掏空积蓄后变成“穷光蛋”而隐隐担忧,转眼之间,他竟然拥有了如此巨额的财富!

别说买一套团结湖的房子了,就是再买上几套,也完全是小意思,毛毛雨!

“太感谢您了,王行长!谢谢各位同志!”刘青山由衷地向王行长和帮忙办理的工作人员道谢,起身准备告辞。

然而,

王行长却并没有立刻起身相送的意思,反而笑容可掬地出声叫住了他:“青山老师!请稍等一下!”

“嗯?”

刘青山已经走到门口,闻声诧异地回头,笑道:“王行长还有什么事?”

王行长笑着从办公桌后走出来,语气更加亲切:“是这样的,青山老师,我刚才无意中看到,您随后又办理了一笔一万多元的人民币转账,收款方是朝阳区第一建筑公司?这笔款子是……?”

刘青山点头,坦然道:“是的,那是我支付的购房款,我在团结湖那边买了一套房子。”

王行长脸上的笑意顿时更浓更深了,他走近两步,压低了些声音,仿佛分享什么内部消息般说道:“青山老师,您真是有眼光,行动也快。不过,既然您手头如此宽裕,又有外汇额度,我这边倒是还有一个或许更优质的选择,不知道您感不感兴趣?”

他稍作停顿,观察着刘青山的反应,继续说道:“据我所知,咱们燕京目前还有一批专门建造的‘华侨公寓’也正在对外发售。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

“华侨公寓?”

刘青山闻言,顿时来了兴趣,眉毛微挑,“王行长,这华侨公寓位置在哪里?房子本身怎么样?最关键的是,我并非华侨身份,也能购买吗?”

“能!当然能呀!”

王行长重重一点头,笑着详细解释道,“政策上规定,这批公寓主要是面向爱国侨胞,但条款中也明确写了,使用外汇购买即可!您虽然不是华侨,但您名下现在有正规来源的外汇存款,这就完全符合购买条件!”

“这华侨公寓啊,说是只卖给华侨同志,但那主要是宣传和初衷,只要您肯用外汇结算,一切都好说!”

他接着热情介绍:“至于位置嘛,那边位置相当不错,就在海淀区,离燕京大学、清华园那片都很近。您想啊,如果您在那里买了房子,无论是平时上下学,还是日后往来办事,都要比去朝阳团结湖那边方便得多得多!我个人感觉,从您的工作生活便利性来看,海淀华侨公寓其实要比团结湖那边更合适一些……”

“这买房子可是人生大事,关系到日后长久的居住体验,还是得多看看,慎重选择比较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刘青山听着王行长的介绍,不住地点头,内心已经开始飞速盘算起来。

华侨公寓!

这名头他隐约有印象。

在这个年代,这类专门为侨胞或外籍人士建造的公寓,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建筑标准、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更完善的配套设施。

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对外开放的态度。

国家推出此类房源,根本目的自然是为了吸收极其宝贵的外汇资源。

王行长如此热情主动地推荐,想必其工作考核中也负有揽存外汇的任务指标。

他看到了自己账户上那沉睡的一万多美元外汇,怎能不动心?

试图将其转化为银行的存款和国家的外汇储备,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情理之中。

但无论如何,这对刘青山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意外之喜和绝佳机会!

他略作沉吟,便果断说道:“王行长,听您这么一说,这华侨公寓确实非常吸引我。不知道是否方便安排一下,让我尽快实地去看看房子?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王行长大喜过望,没想到刘青山如此爽快就答应了,立刻应承:“方便,当然方便!青山老师您真是爽快人!”

“您看这样,如果您现在时间方便,我这就亲自陪您过去一趟?那边负责销售的同志我也熟悉,正好可以给您做个介绍,也能争取到最好的条件和价格!”

刘青山求之不得,笑道:“那真是求之不得!太感谢王行长了!又要耽误您宝贵时间了。”

“哎~哪里话!为您这样的大作家、为国家创汇的功臣服务,是我的荣幸!那咱们这就出发?”

“好!出发!”

……